祖宅在华东地区的天行李家家业之大是常人难以想象的。
其富裕程度足以福泽子孙后代万年。
祖宅依山而建建筑向外辐射开来有宫殿有塔楼古风甚重。
方圆五百里内都是李家的私地。
李家子弟众多大部分都是在这里长大的年纪到了才会在外上学进入社会磨砺。
这里是李家人的圣地团结的核心所在。
不能随时回到祖宅对李家人而言意味着放逐和地位下降。
数天前在黄泉星域游玩的李大少回来了。
谈到李道明李家不管是血脉子嗣还是仆从下人都有不少的话说。
评价不算太好。
纨绔任性不爱修行胸无大志不知所谓。
在很多人眼里他大概就是一个受人宠却不求上进的大少爷资源费了不知多少却不见功业。
李家以道德做为传承以诗书治家在人道上讲究不亏损。
德行不亏则内外不损。修身修心第一步必先修德行。
这是青帝历经滚滚红尘参悟道德经悟透人道后立下的家训。
故而李家人不论男女老少都重道德品行其严苛远远超出外人的想像。
当然李家再怎么治家有道还是出了个异类。
那便是李道明。
“哪儿那么多规矩让你们修道德不是把道德变成规矩也不是守规矩就有道德。
一群蠢货只会继承拿来没自己的思考。”
李道明向来不喜欢李家一层又一层的阶层划分各层有各层的规矩和待遇。
他也不喜欢李家的道德传家因为他认为让一群有着庸俗心的人去遵守君子甚至道德圣人的德行这是错误的。
灵不附体的最终结果就是养出一群伪君子。
“那你觉得该怎么管这么大一个家?”
一个中年男人龙行虎步的走了出来正是李道明的父亲。
“把道德作为一种追求而非规范行之则赞不为亦不责。”李道明说道“到处都是条条框框那养出来的人必是一个机器。”
“你是在骂李家有宋明理学的遗俗?”李父斥问“若无道德教化我等与野兽有何区别!”
在大部分李家人看来李家族风十分之好天下能与之比美的没有多少。
整个李家崇尚道德每个人都有着外人难以想象的道德感他们行的是君子之道求的是圣人之道。
加之李家巨富不用因为利益打生打死和其他人蝇营狗苟天然形成了隔绝损害道德的一大屏障。
是而李家人对自己高尚情操和人格极为的自豪。
“没那么严重但二十一世纪的遗风还是有的。”李道明讽刺道。
“那你认为李家的问题在哪儿?”李父再问。
李道明负手而立:“定位错了。法律是我们为人的起点而追求道德的路上每进一步都是幸福快乐的都是一种自我提升。
以这种心态生活有道德的人就如在天堂。
而非直接定位在天花板因为只有极少数人能够也愿意摸到天花板。
若定在天花板那带来的必定是苦难与不幸因为处处会违背至善至德。
一个是上升线不断嘉奖一个是平整下滑线时常贬斥。
就如一个身在花园四处赏花一个身在沼泽不敢踏错一步。天堂与地狱二者差距大否?”
“那么你是在否定家祖定的家训?”李父呵斥。
李道明嘴角微微挑起摇摇头:“可不是我在否定而是你们走歪了。
家祖只告诉我们道德品性是好东西诗书养性育心可没订什么规矩。
道德视之为珍宝当以约束自己达到自我超越。
要是道德都放在嘴上更用来约束别人那就是假道德了。”
“那你口中的道德和李家现有的道德有何区别?”李父再问。
李道明说:“表面看没什么区别可实质差距超乎想象。
一个是由内而外视道德为珍宝得之则美这是纯金。
一个是由外而内视道德为法律得之不以为美不得则众人斥责惩罚这是镀金。
由内而外的是己道。把道德当规矩把它当利益和惩罚的标准不过是浅化的法律。
逐道者和复读机差距天壤。
甚至于我看来复读机都是在侮辱道德!
李家最大的问题就是贪心贪一个道德之名这种贪本身就对追求道德有害。
想改就得有宽容的环境。
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不能把道德当法律用该宽的宽该严的严。
这么做虽然会出很大一部分看起来庸俗实际上庸俗的人可也同样不会扼杀展翅的大鹏鸟。
把道德当法律用这种环境下也不过是培养一批看起来不庸俗实际上私底下庸俗大爆发的伪君子真小人真俗人。”
李道明的这些话李父听起来觉着大言不惭。
人之道何以外害不加?何以心无不安?
行事有规矩不违背法律做品行道德高尚不被人指责的人。
即在群体中最不会被排斥的人。
人道这个道最顺畅无害的路就是德行品性即道德。
只要是人就不会否定道德。
你李道明不过而立之年区区天仙有何见识有何地位敢对道德二字指手画脚?
李父喝道:“道德二字已经融入了李家的血脉行的道德之事数不胜数这不可否定。
哪怕有很多李家人把道德当做了规矩并非追求的珍宝。
但绝大部分李家人耳濡目染下德行品性极高道德在他们身上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这种教化是整个李家德行提升的关键集体利益拔升。
整个李家哪怕有些许问题也比其他世家豪门好上百倍!传承也可能成为最长久的那一撮。
千年万年不倒。
这就是成果!
你不能因为些许坏处就否定整体的好处。
李家也没你说的那么严以待人对你们严苛是希冀但你可曾看见我们责骂凡人不是君子圣贤?
何况乎没有这种道德教化允许一个宽容的环境你以为就能自然而然出现一大群追求道德的人?
那种环境大概率是道德整体滑坡而不自觉只讲法律的冷漠。
你可以说李家的规矩太多有弊病。
但直接骂它一文不值就是愚蠢。
就如宋明理学你可知那个时代因为动乱而致使的道德滑坡有多严重?
宋明理学是时代的产物应对的是那个时代的问题不是应对所有时代的良方。
乱世重典看起来自然是显得矫枉过正。
它确实弊病诸多有些地方违反人性。
但是它没有利处吗?没有巨大贡献吗?
否定它是政治、文化、伦理、道德正确但一味地否定就是复读机式的愚蠢!
就如李家前五百年这么治家有了诸多效果。
但若时代变了你依旧使用不奏效便直接否定又何尝不是你的问题?
继承与发展为何继承为何发展你真的明白吗?
以现在之观点否定过去不是过去的人愚蠢只是今人愚蠢。
你可知二十六世纪的今天有多少东西沿袭自二十一世纪?你可知二十一世纪的多少东西沿袭自中世纪甚至公元前?
最简单的一个中央集权和党争倾轧只要有人那就任何一个时代都有!
都在胡吹新纪元多少东西换汤不换药多少事只是在重复历史多少人只是重复的人生。
真以为自己活明白了?真以为自己看清楚了?
什么在变什么根本就没变你知道吗?
区区小儿何其狂妄自大!”
李父一顿斥责洪钟大吕之声不乏振聋发聩之言让李道明沉思。
这话似乎就是辩证思维。
尊重其负面之产生深剖其正面之效应。事有因果理性看待。继承优异改革弊病适应时代。
李道明皱着眉头忽然又想到他只说了李家有问题没否定整个李家啊怎么就挨父亲教育了?
姜还是老的辣辩论口才自己差之远矣。
李父又道:“你还年轻骄狂可以理解莫要在李家他人面前再说这些。
否则李家再大也无你的容身之处。”
他这个儿子最多只是道德之事做的不够多也没有做不道德之事更未肆意违法。
自己儿子只是不够好而已不够好并不算一种罪坏才是一种罪。
若是因他不够好李家就恨不得他死那这个李家才是真的疯了真的是假道德为主导了。
“这是打一棒子又给两颗枣安抚吗?”
李道明掏出两枚大青仙枣来递了一枚给父亲另一枚自己吃起来。
“李家能做到不逾矩螺丝壳里也能做道场的能人多着呢。”李父擦了擦青枣咬了一口。
咽下后他又道:“人道之繁杂身在其中的人根本扯不清楚永远可以辩证。
但人道巅峰真的就是道德圣人了也是最容易理清楚的路了。
青史留名有大成就的人道德基本没大问题。
生存的社会环境最舒适的人也是道德无大缺的人。
因而哪怕道家圣人老子认为人道小之又小人类于天道看来只是刍狗一员。
可他也要为了道德经的传承传播而花费大量篇幅写人道不写人道就没多少人看。
道德经分道经和德经一个人道的德居然占据道德经的一半其份量之重难以估量。
当然写人道是一种自我剖析是对人类自我认知的探索。
何况道德就是人道的道核心之道。
顺人道则道德经得以传承逆人道则千夫所指。
我们是人只要和人打交道就要顺应人道知否?”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