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月十三夜。
居庸关城。
这一天非常寒冷气温差不多已到零下关城内将士却是摩拳擦掌内心火热。
就在当天中午唐寅做了上任内三关总督后第一次「犒赏三军」以两万两白银直接分给城内五干守军加三千京营士兵算上军将的开支每个士兵拿到手的银子差不多有二两。
在当下入不敷出、府库空虚的西北很多将士有半年甚至一年都没拿到过俸禄现在不论军功单是开战之前就拿到二两银子对他们而言这个冬天都能过得红红火火。
毕竟很多中下层兵士能从朝廷那领到的禄米和禄银一年折合下来也不过才一二两银子的模样。
西北军户主要收入是靠屯田也就是自给自足朝廷调拨过来的钱粮多是用在城塞修筑和加固上当然上层官将的贪墨情况也很严重能发到士兵手上的补贴很少。
唐寅明确说了若是能一战得胜朝廷发出的赏银定不会少于五万两。
换作以往……
没人会相信这种鬼话!
西北一年开销才多少?光居庸关五万两银子足以能支撑两年运营给士兵就发五万两?
但承诺是唐寅做出的又另当别论所有官兵心里都充满了对战功的渴望。
入夜后城内各处军营正在做最后的战前动员。
唐寅的目标很明确就是要扩大战果这是朱浩为他制定的战略。
要赢就赢把大的!
若只是小打小闹比如说「应州大捷」那样杀敌人不痛不痒朝中文官有各种方法能把你的军功给雪藏了届时唐寅你回到京城后非但没有功劳还会有擅自调兵的过错要承担骂名。
关键是百姓对你还不理解史书上你也会被有舆论主导权的文官定义为女干臣。
但若是你的功绩让文官想雪藏都藏不了那才叫扬眉吐气。
想当英雄还是当狗熊自己选。
朱四本来的意思是让唐寅视情况而定但其实唐寅在战前已经做好了准备只要夜袭成功就必然出击扩大战果才不管京师的军令是怎样的而当天下午已有不下四份紧急兵部命令过来责令唐寅必须严守关城不得出击。
朝中那群人当天没见到朱四本人没法让皇帝直接下旨只好以兵部的名义下令。
但这对在外行督抚之事的唐寅来说就像是一种「建议」我可以选择接纳或者不接纳休想让我听令于你们。
我就这么鸣金收兵不战而守城那我回去后就是罪人等着被降罪处置就行了。
但诱敌深入本来就是我制定的战略意图现在达到了让我不出兵?你们兵部的人莫不是想屁吃?
高层动员会结束时已是上更时分。
在十一月上更时天色已黑得很透走出指挥所外面冷风很是刺骨。
跟之前担心的内部会出现纷争不同唐寅本以为张延龄会跳出来捣乱谁知听说要跟鞑人血战时张延龄眼睛里居然光芒毕露显然他这样的货色也知道自己现在朝中混得不好若是能趁机获得军功的话……
张永其实很无奈。
唐寅要出兵他是最理智、最想反对的但奈何这是唐寅受皇命而行的一步棋张永想阻拦却没那胆量最后只能选择默认。
要死大家一起死!
反正这次的事他张永逃脱不开干系不成功便成仁。
「张公建昌侯都觉得好的策略真的行吗?」
军中还有个反对此事之人自然是居庸关守备李镗在李镗看来张延龄属于不懂兵的典型。
往往这种不懂兵的人可以作为「明灯」。
跟赌博相似只要这种人押宝在哪边押他对面准赢一个战场门外汉都觉得好的事指定是纸上谈兵没有好结果……可现在张延龄居然跟这场战事的最高指挥官唐寅是一路人?
张永抬头看了看天色道:「可惜今天阴天看不到月光……快满月了吧?」
李镗一怔。
张永这话是什么意思?
咱今晚要折戟沉沙以后再也看不到满月了?
是不是连明天的太阳都看不到了?
便在此时一名小厮模样的人跑了过来凑到张永耳边说了一番话张永脸色立变。
李问道:「张公何事?」
「呼…」
张永呼出一口气气息浓重「怕什么来什么……京城来人了正在南关门前……去派个人把人接进来不要让唐大人看到直接咱家来接见便可!「
「是!」
李镗不知道是什么人但感觉到很可能是皇帝对立阵营派来的人。
李镗没有估计错。
来的正是杨廷和的儿子杨慎。
一早得知消息后杨慎得到父亲的授意拿着杨廷和的信函马不停蹄往居庸关而来不到一天时间走了一百多里路终于在入夜后抵达。
对武将或者是传驿的人来说一天骑马行一百里那都不叫事。
可对于杨慎这样的文人这一天下来骨头都快抖散架了。
杨慎来居庸关的目的自然不是为见唐寅连杨廷和都知道这件事想让唐寅收手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皇帝当天避朝其实表现出的意图很明显就是要等战事结束后再来论功过。
可杨廷和不能容许这种情况出现。
一旦战了无论胜败都是杨廷和不想承担的后果。
唐寅输了大明居庸关很可能要有危险即便能以此打击小皇帝的盲目自信但承担的代价太大是杨廷和不想看到的。
若是唐寅赢了……
杨廷和也不会觉得有多荣幸这会让他在朝堂的声望严重降低……你反对的事结果新皇跟唐寅联手做成了你杨廷和以后有什么脸面发号施令?
所以对杨廷和来说胜败都不可接受最好结果是「不战」。
也就是说到现在这一步就宣告一切战略都完结杨廷和收益是最高的。
唐寅先前所谓的「诱敌深入」我们不承认就说你是想染指宣府军权派了三干人马结果路上被鞑靶人袭击损兵折将你贸然出兵折损大明将士这是极大的过错直接给你法办小皇帝名誉不保……
你不战鞑人很难攻下居庸关城居庸关守住那京师就很安稳这样的结果对杨廷和来说很乐于接受。
杨慎进城后要找的人自然是张永。
他的目标很明确要以张永在军中的声望阻止唐寅出兵。
虽然名义上唐寅才是主帅但谁都知道这是个没什么带兵经验的老书生你说出兵就出兵?若是没有监军太监和带兵勋臣的支持你出兵的命令就算是下了下面的人也不会执行。
其实杨廷和没有选择错误张永进入居庸关城后连总兵李镗其实都只听张永的而不听唐寅的这也说明张永的确有这个影响力。
但张永肯不肯听命行事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张永在城内的临时居所内杨慎一身厚重的大氅坐立难安来回踱步。
张永推门进来笑着打招呼:「哎哟这不是小阁老吗?什么风把您吹到这里来了?不是说从居庸关到京师的路都已经封闭了?您是……怎么过来的?「
杨慎道:「学生是为阻止居庸关出兵而来。「
「呵……」
张永脸上的笑容僵住了。
这杨用修说话还真直接。
张永装糊涂一般道:「出击兵马已回现在鞑人已陈兵于居庸关城下没说要出兵不知杨翰林是从何处听来的消息?实在荒唐。「
杨慎道:「张公公不必隐瞒了家父已从陛下口中得知唐制台出兵目的是为诱敌既然诱敌的目的已经达到那下一步必然是要出兵与之在关城下一战……张公公应该是知兵之人若是有此一战的话那大明的关城或就不保京师危矣!」
杨慎上来还在讲道理。
「哎呀咱家不知道杨翰林在说什么。」
张永继续装糊涂。
你来就找咱家让咱家阻止出兵?
就没想过咱家阻止出兵对咱家有何好处?
若是战事就这么中止了咱家跟那唐伯虎一样都要承担冒失出兵的责任赌一把或还真有机会能成但若是不赌的话……难道咱家回到京城之后你爹还会再信任咱家不成?
咱就不是一路人啊!
杨慎见讲道理没用便道:「这是家父给您的书信请阅览。」
杨慎将杨廷和的一封信交给张永。
张永看过后脸色不太好看。
在信函中杨廷和虽然没直接许诺好处或是恐吓却已做了一些「暗示」诸如让他张永的两个弟弟曾经的泰安伯张富和安定伯张容可以世袭锦衣卫指挥使并安排实缺给二人已请示过张太后。
「张公公这是家父的诚意若是您不肯的话只怕……出了事谁都不好担待不是?」
杨慎见张永神色变幻不定以为对方已动心正感心安不料张永将手上的书信当着杨慎的面撕毁笑道:「咱家没那封侯拜将的福分就是个听令行事的小人物今日之事咱家就当从未发生过……杨翰林请回吧。」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