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百一十章 巨浪滔天

小说:锦衣状元 作者:天子
    邝洋名主持县试时垂垂老矣仕途绝进采取了明哲保身的策略现在则是意气风发准备大有作为。

    理解了出题人的心态那作答这两篇四书文时已经不需要去研究两篇文章字面的意思只需要把控好主考人内心那股翻腾的巨浪能用笔下的文章让他心中的浪涛更大就算大获成功。

    如果你写出来的文章让其胸臆中的澎湃汹涌势头减弱那就是失败如果让其心情抑郁大讲什么明哲保身的道理那就是不懂得顺应局势怎么得高分?

    几百个考生到最后只有四十人能通过想要在众多文章中让一目十行的主考官眼前一亮才能通过这一道让无数人扼腕叹息的关卡。

    迎合主考官的心态恰恰是科举中最难的一环许多人终其一生都无法参透。

    你有才学也没用笔下天花乱坠没说到考官的心眼儿里去那都是白搭。

    先来破第一题。

    你主张以仁德治国还崇尚周易讲究天理循环那挺好啊我就先来个天道。

    “天道布施于仁泽恩得于民心。”

    看看这破题。

    首先从天道来说朱浩突然想到《道德经》中“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稍作修改就成了天道会降给有仁泽的君王君王所得天恩则来自于民心。

    君王既居于苍天之下又在民心之上。

    不让皇帝居于最高但也不过分贬低……只比天低你还想怎样?有点水则载舟水则覆舟的意思蕴含君轻民重的思想恰恰是理学老学究最喜欢的论调。

    接下来就是讲如何布施仁泽的问题。

    要布仁就要悲天悯人学学人家齐宣王看到杀牛宰羊都会心生怜悯杀人那岂不是更加糟糕?

    所以就要先讲一下墨家的“非攻”不打非正义之战要以防守为主就好像这次抵御贼寇的战事。

    邝洋名调度地方官兵配合兴王府完成一场大捷看起来是造了杀孽但因为有仁的思想作为指导所以错不在你邝洋名小小的流血牺牲是为了保证更多百姓的安稳……

    这个论述方向可说是联系时局。

    朱浩实在想不出这个大方向上展开有什么错误……

    ……

    ……

    第二题。

    那就更好说了。

    别人只当邝洋名是在抒发感怀认为当下时局混乱乃是因朝中有妖孽劝说皇帝远离奸佞……

    这就涉及一个问题。

    邝洋名县试时表达的主张是想要把内心的“真情实感”说给皇帝听或者说讲给当权者听。

    因为当时他就要卸任了前途渺茫便在卸任前对皇帝表达一番忠心表明我已察觉到兴王府有不遵礼乐的恶行只是没有证据不太好表达我退休后会好好研究周易没有争名逐利之心所以也请陛下您放心我绝对不会给朝廷找麻烦。

    但现在情况却不同……

    平贼中取得大功邝洋名已经不需要直接致仕这两篇文章表达的中心思想都是说给“上司”听的。

    谁?

    朝中部堂那些官职比他高在他努力下有可能会被他替代之人。

    为什么要这样表达?

    因为致仕才需要明哲保身需要皇帝对自己没有猜忌不要被兴王府未来可能发生的变故牵累。

    毕竟邝洋名曾在兴王府所在的安陆做过知州谁敢保以后兴王谋逆会不会查到他身上?到时有人说你邝洋名跟兴王府往来密切怎么办?关键时刻就能拿出这篇县试题目为自己辩解。

    现在邝洋名不用致仕了可以继续当官那高高在上的皇帝跟一个下级官员有什么关系?

    能决定邝洋名朝中地位之人不再是皇帝而是六部大臣以及地方巡抚、藩台等官员所以他的话就是说给这些朝中显贵听的。

    你看我认为国之将亡朝中必出妖孽此乃乱国之象我跟你们的思想是不是高度统一?跟领导一条心这才是上位的必要条件我也不讲什么五十岁以后学周易了我要讲以仁治国扫除朝廷奸佞……

    你当邝洋名真这么“刚烈”敢直接谏言皇帝因为你接近奸佞眼看我大明就要亡了?

    他真的敢跟朝中掌权的诸如钱宁、江彬之流正面相斗吗?

    他不敢。

    但他为什么还出这么个容易给自己招惹来是非的题目?

    这就涉及到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不同的人看到相同的一段文字产生的想法自有不同。

    比如说朝中以直谏和清正为名的大臣看到的就是他题目的后半句“国家将亡必有妖孽”认为邝洋名这个人跟我们一样刚烈体察大明之忧患殚心竭虑跟我们执政如出一辙。

    但皇帝和朝中奸佞呢?

    见到的却是他题目的前半句“国家将兴必有祯祥”。

    皇帝和那些奸佞会想好你个邝洋名这个马屁拍得我们很舒服不错不错要好好重用你让你来跟我们一起享受这盛世王朝跟我们一起掌权。

    若有人攻讦说邝洋名其实是在说大明将亡?

    开玩笑!

    就算皇帝再胡闹大明有外患可在皇帝和那些奸佞眼里能看到这些?他们只能看到国家好的一面从来不会去思考这个国家要是亡了会怎样……

    ……

    ……

    种种迹象表明邝洋名不但在科举出题上是个高手琢磨人心方面更是个高手。

    朱浩想到州衙在剿匪事上前后不一的态度还有那晚剿匪战事取得重大进展时急着出来抢夺功劳说明邝洋名是个急功近利之人听不进劝戒。

    所以朱浩在两篇文章中没必要去规劝一个眼中只有权力中庸守旧又没有太大本事的庸碌官员。

    朱浩发现自己参加了邝洋名主持的两次科举考试见到他出的四道四书文题目就几乎把这个人参透了。

    这大概就是古人流传的“半部论语治天下”的由来。

    把四书学完了我就可以从中了解到一个人的性格和其政治主张再反推他喜欢听什么性格怎样再便是如何去迎合……

    大概接受过系统儒家学说熏陶的官员都喜欢研究别人喜好而儒家社会的人情事故就是这么来的。

    朱浩发现自己正在变成曾经讨厌的人……可问题是你身处这个社会没有权力和地位去改变一切能怎样呢?

    不随波逐流?

    那你就是异类必将被时代洪流淘汰!

    朱浩不由想到劝慰袁汝霖的那番话觉得那也是对自己说的有时候研究人心不是自己喜欢而是要以此来获得改变时代的机会……

    ……

    ……

    正如唐寅所猜测的那般朱浩要完成两篇府试文章根本用不了一上午。

    唐寅对朱浩的才学没有完整而系统的认识但有一点他很清楚那就是朱浩的水平应付安陆府试简直是“杀鸡用牛刀”。

    可朱浩却怕阴沟里翻船。

    鬼才知道这种小考会整出什么幺蛾子来!

    就比如说邝洋名出题的方向若是你不能很好地掌握谁明白他现在意气风发完全听不进去劝?

    如果论述方向错了写文章把他逼急了管你什么才华文章写得怎样直接把你刷下来没商量。

    这也是科举考试中很多人一直郁郁不得志的原因。

    不是没才学而是不懂得揣摩人情世故很多当官的也是这样……你不能掌控别人的行为就要揣摩他的想法对症下药。

    当然揣摩出题人心理也是朱浩学问的一部分。

    这一点唐寅很清楚所以才对朱浩信任有加。

    朱浩把两篇文章写到草稿纸上写完休息时心想这会儿唐寅差不多该接到王守仁了吧?

    如果自己趁早交卷出去便能见到当世另外一名旷世奇人王阳明也是古汉语专业师生都想会上一会的当世着名的哲学家、文学家、教育家、军事家这位祭祀孔庙的方家比起唐寅来更让人期待。

    只是王守仁肯定不会像唐寅那样被他掌控谁让王守仁是朝中重臣身份和地位都不是他能拿捏的?

    不过将来平宁王乱我倒是可以出谋划策或可与其成为忘年交。

    想到这里……

    什么藏锋、低调朱浩才不用去管三下五除二就把草稿纸上的文章誊录到卷纸上此时距离府试开考不到一个时辰。

    两个小时写出拢共八百字的作文很难吗?

    特么是在侮辱我一个具有两世知识储备的文学博士?

    当朱浩举手表明要交卷时把周围的衙差和考生给惊到了。

    尤其是考生。

    我们都还没下笔呢这小子已经交卷了?

    闹啥呢?

    “这位小官人您莫要着急不会的话可以仔细思量一番……”

    有衙差过来劝说。

    之前那个在朱浩面前低头的衙差头目又出现了一刀柄拍在说话衙差的屁股上:“说什么混话?这位少爷乃是本县县试桉首已是秀才老爷人家没才学能坐在这儿?秀才公您完成了?”

    “是啊我今天有事今儿上午赣南巡抚王中丞到安陆来我要陪同陆先生一起前去迎接这不赶紧把考题做完好去赴约……就这样吧。”

    朱浩非常高调。

    高调到周围的考生几乎要吐血!

    这小子在胡说八道什么?

    巡抚中丞到本县来他说要前去迎接?

    这牛吹得怎么这么离谱呢?

    谁信?

    反正我不信!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蛋疼小说网,免费小说,免费全本小说,好看的小说,热门小说,小说阅读网
版权所有 https://www.danten.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