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0章 北海伯爵 母亲身世

小说:1623崛起北亚 作者:秋水满枫林
    比起4月初,7月底的安国城,已经发生了不小的变化。

    城外,原本砍伐森林,清出来的大片空地,已经全部开辟为农田,田里种满了小麦。

    张天昭从麦田旁边经过的时候,目测麦田大约有3000亩。小麦的品种,就是他穿越带来的优良品种。

    有了优良的小麦品种,再加上安加拉平原肥沃的黑土地。即使没有后世的农药化肥,张天昭估计,小麦亩产650斤,也是妥妥的。

    现在是7月底,小麦的长势非常好。大约再过半个月,成熟的小麦就可以收割。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大周王国将迎来它成立之后,第1个农业丰收年。

    小麦丰收,就意映着大安国城今年会有900多吨小麦入库。如果,再加上布加特左右两部的实物税。那么大周会有1300吨粮食入库,足够整个安国城的民众,吃上一年的饱饭。

    人逢喜事精神爽,张天昭精神振奋地带着对丰收的期待,走进了安国城。

    安国城里,绝大部分的民众,还是住着蒙古包内。

    可王室住的蒙古包,和开朝会用的大帐,已经不见了踪影。

    替而代之的,是一组带有围墙的木头建筑物。建筑物的风格嘛,张天昭怎么也看不出来,因为它根本没有风格,纯粹是赶时间搭建出来的凑合型木屋。

    不用说,这里便是王宫。

    王宫分为前后两个部分。中间有木墙隔开,有门相通。

    前部分,是国王张立典c内阁c和户部等大周高层官员处理政务的办公区。

    后部分则是王室的生活区。

    里面整齐地排列着四栋独立的小院,还有几间用作储物房c厨房和粮仓等比较大的木头房屋。

    至于王室的奴才奴婢们的宿舍,全是依着围墙搭建,四个人一间小木屋。虽然拥挤,却比住帐篷时好许多。毕竟,这里还有张单人床。

    张天昭的房间,自然是在王妃姜玉娘的小院子里。尽管他穿越后,大部分时间都在外面带兵打仗,与母亲姜玉娘呆在一起的时间,少之又少。

    但他毕竟个9岁的熊孩子,即便身高150厘米,体重110斤,可小孩子依旧是小孩子,小孩子回到了家,哪有不跟母亲住一起的道理?

    所以,张天昭给蒙力克c阿丘全家各安排了一间单间后,就老老实实地回到姜玉娘的小院中,过起了乖宝宝的生活

    当天晚上,张立典举行家宴,热烈欢迎张天昭得胜归朝。宴会上,除了大姨娘因为她的儿子张天福,远在图鲁汉斯克末归,神色有点暗淡外,其余的人,都吃得十分开心,也聊得很高兴。

    特别是张天昭三个姐姐,直接就来到他的身边,对他出兵放马,在外面打仗十分感兴趣,不停地问这问那。

    张天昭也耐心做出解答,三个姐姐听后,纷纷对张天昭的才能表示佩服。这让张天得意洋洋,对她们上火车挑东西的要求,也一口应允,没有拒绝。

    第2天是7月29日,早上9点。

    张天昭来到新建好的朝会大厅。

    进去后,才发现张立典和姜玉娘,以及内阁的李至忠c吴佑春c宋安林,还有十三伯父张立鹏等大周高级人员,都已经等待他多时了。

    张天昭知道他们等待自己的原因,是因为,他才是这次朝会的主角——他要朝会上,向大周国王c内阁,详细地汇报远征军的工作。

    远征军的工作,又杂又多。张天昭仅是抓着重点来详细汇报,就用了一个多小时,才把远征军的工作,汇报完毕。

    经过张天昭的汇报,以前在电报上,很难用三言两语就解释清楚的事情,到今天,大周高层们已经了解得清清楚楚。

    “很好!”

    张天昭的汇报,让张立典十分满意。他坐在白虎王位上,高兴地对众人说,“我听说,有功必赏,有过必罚,是为政者的美德。

    今天,我这个为政者,也要施行施行这个美德。李至忠,替孤宣读王诏。”

    “是,殿下,”坐在大臣班首的李至忠,笑眯眯地站起来,对张立典微微欠身后,从张立典手中接过两道王诏。

    他先展开第一道王诏,大声诵读道:“自古以来,凡成大器者,必先清其源,正其名。名不正者,则言不顺也。

    今有贝加尔湖者,土著之谬称也,不合我华夏先民,千百年对其之称谓。

    着内阁礼部,从即日起,晓喻天下万民,将贝加尔湖,改称‘北海’。王诏既下,勿失孤望。”

    张天昭本以为是什么大事,听了之后,不由撇撇嘴,张立典将

    贝加尔湖,北回汉代时对它的称谓“北海”,那他这个“贝加尔子爵”,是不是也要改称为“北海子爵”?

    李至忠读完第一道王诏,朝会大厅内的众人,包括姜玉娘,张天昭,好像经过无数次的训练似的,同时向坐在王位上玩权杖的张立典,欠身行礼说:“臣等谨遵王命!”

    接着,李致忠又在众人屏声敛息之中,开始宣读第二道王诏。

    “孤受命于老祖宗,建国立祠于北海苦寒之地。王国草创,民仅过三千,兵不足五百。国小而力微,如寒风中烛光,随时有覆灭之虞也。

    然天授命于孤,亦授命孤之嫡子。孤之嫡子天昭,以冲龄之年,明天理,辨忠奸。通兵法,晓礼仪。

    故受王命所托,北征莫多托部,须臾之间,降服之。西说布加特左部,不费刀兵,也降服之。乘夜进军,剿灭马匪,布加特右部,畏其威也,亦降服之。

    尔后,率军远征,一战而克叶尼塞城,二战而克图鲁汉城。连迭名城,使王国之名,远播于数千里之外。旌旗所到之处,大小部落,莫不咸服。

    谚云:赏罚公平,王道之行也。今孤之嫡子张天昭,累立功劳,功勋卓著。着内阁礼部,晓喻天下万民。

    从即日起,贝加尔子爵张天昭,因战功而晋升为世袭北海伯爵,赏白银印绶,以彰其尊贵。

    王命既下,天下臣工,勿失孤望!”

    站在朝会大厅中的张天昭,愣住了。

    他对自己被晋升为伯爵,没有任何思想准备。所以,当他听到王诏的时候,感到非常惊讶。

    不过,他很快又高兴起来,满满喜色的圆胖脸上,笑容可掬。

    这可是大周王国第一个世袭伯爵!

    也是到目前为止,大周内阁c礼部授予的最高爵位!

    于是,在众人羡慕的目光中,在姜玉娘溺爱的眼神里,张天昭走到父王面前,向他欠身行礼说:“多谢父王晋升我为北海伯爵,

    以后,我一定更忠于自己的职守,努力为大周王国,作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这时,王宫侍女捧着一个木托盘,轻盈地来到张天昭身边。张天昭低头看,只见木托盘上放着一个四方银印,

    银印的大小,如成人拇指。印背是一只栩栩如生的老虎,印背与虎肚的空隙中,窜有黄色的绶带。

    “你为我大周立的功劳,我们有目共睹。所以这个伯爵,是你应该得到的嘉奖。”

    张立典手持权杖,从王位上站起来,微笑着说对张天昭说:“至于做更大的贡献,你毕竟只有9岁,做不来的事情,千万别勉强自己。

    好了,把银虎印绶收起来吧。以后你签发布书面命令时,盖有银虎印,和没盖有银虎印,效果可是两码事,小心收好啦。”

    张天昭郑重地点点头,拿起了银虎印绶,翻过来看印面,只见上面刻着“北海伯爵之印”六个小楷字,每一个小楷字,都刻得四四方方,充满了艺术感。

    至此,张天昭晋升北海伯爵的事情,尘埃落定。朝会也开始讨论下一个议程——如何利用手中的毛皮,迅速地增加大周王国的人口?

    对于这种讨论,无非是两派意见。

    一派是去湖东的东布里亚特人部落,直接用黑貂皮换他们的索伦人奴隶。过程是简单粗暴,但换奴隶的价格c换回来奴隶的质量,很难保证。

    因为,你进了东布里亚特人的地盘,就等于是别人砧板上的一块肉,想切想剁,是东布里亚特人说了算,得到多少c是什么样的奴隶,真的看别人脸色。

    另一派主张去恰克图,用毛皮换来大量的铁器和茶叶,然后用铁器c茶叶等物资,招揽其他的小部落加入大周。慢慢地积蓄力量。

    等力量强大之后,再出兵征服索伦人的喀木尼堪部,然后出兵勒拿河流域。在那里修建城堡,对那里的土著人进行征服统治。

    两派人的争论,注定是没办法在短时间内得出结论的,最后,朝会便不欢而散,重臣们各回各家,准备下一次再讨论。

    张天昭跟母亲姜玉娘回小院。

    他刚进溜进自己的房间,摆弄刚刚到手的银虎印绶。

    便听到姜玉娘在前面说:“昭儿,跟娘亲进厢房来,娘亲有话时你说!”

    姜玉娘主动要他进厢房说话,这可是他穿越后第一次遇到。所以,他不得不重视。

    就跟在跟在姜玉娘身后说“是,孩儿知道了。”

    进了厢房,姜玉娘坐在床沿上,指着床前的绣墩,让张天昭坐在上面。吩咐奴婢们上茶水,还端来了小半碟葵花子。

    张天昭坐在秀墩上,抬头四处打量母亲住的房间。作为王妃,大周王国的实际掌控者,姜玉娘的厢房,简直可以用寒酸来形容。

    一张新做成的木板床,还可以闻到松木的香味。床上铺着两床毛皮做

    的被子。除了保暖性非常好之外,毛皮被子的颜色杂乱,很不好看。

    在床边的床头柜,梳妆台,也是原色的,没有任何的打磨修饰,简单且简朴到让人无语的地步。

    梳妆台上的摆设,也很简单。一把梳子,一面4a纸大小的镜子,三瓶小香水。

    “母亲太简朴了,”张天昭看见侍女端来茶水,就站起来,接过茶水放到母亲的手上说:“火车上那么多好东西,母亲也不挑一些回来,把房间装扮的好看一些。传出去,别人还以为孩儿不孝呢。”

    姜玉娘接过茶杯,欣慰地看着越来越懂事的儿子说:“那些东西都是老祖宗从天上送下来的,你以后有大用,娘亲怎么能坏了你的事呢?

    好了,咱们不说这个了。娘亲把你叫来,只是想把自己的身世告诉你,看看对你有帮助没有。”

    看着姜玉娘认真的表情,张天昭想想,他对母亲的身世,的确一无所知。就乖巧地坐在绣墩上,认真听她说话。

    姜玉娘伸出右手,轻轻地抚摸儿子的脸颊,怜爱地说:“那是18年前的事喽。那时候,娘亲还是大同镇姜家18岁的老闺女呢。

    就是没想到,我被你父亲掳到这里来,已经18年了,你也长了这么大”

    “大同镇?”张天昭好奇地问道,“哪个大同镇?”

    “真是个傻儿子,天底下还有两个大同镇吗?娘亲说的大同镇,就是南方那个大明的大同镇!”

    大明的大同镇,姜家?

    张天昭吃惊得一下子站起来,瞪大眼睛望着母亲道:“大同镇的姜家?是姜瓖家吗?”

    “是的,是姜瓖家,姜瓖是为娘的亲二哥!”姜玉娘也很惊诧地看着他,“可是,昭儿,娘亲从来没有跟你说过这些事,你怎么会知道大同姜瓖呢?”

    作为一个对晚明历史有点了解的人,张天昭怎么会不知道姜瓖呢?

    姜瓖是陕西延川人,家族世代有人在边关当将领,算得上武备世家。

    到了他这一代人。

    他的兄长姜让,做过陕西榆林总兵官。他的弟弟姜瑄,也当过山西阳和副总兵。至于姜瓖本人,更是挂镇朔将军的大名头,出任大同总兵官。

    不过,让姜瓖在史书留名的,是他三降三反。

    崇祯17年(1644年)3月,他降了李自成。

    当年5月,他见李自成大势已去,又降了螨清。

    1649年1月,是顺治5年,姜瓖得知多铎病故,多尔衮也身染重病,又率部扯旗反正,叛了螨清,向南明的永历皇帝称臣。

    姜瓖这次反叛,把多尔衮吓了个半死。多次劝降无果后,多尔衮被迫拖着染病的身体,带着满汉八位王爷,率兵10万,费了老大的劲,才把他镇压下去。

    张天昭没有回答母亲的话,反而十分好奇地问:“母亲,大同镇到这里有几千里路,18年前,我父亲为什么要把你掳到这里来?”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蛋疼小说网,免费小说,免费全本小说,好看的小说,热门小说,小说阅读网
版权所有 https://www.danten.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