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想要投降不容易

    按照正常逻辑来讲,颉利求和退兵,大唐不用再勒紧裤腰带继续拼命,双方是皆大欢喜的结局。

    可问题是李渊和李元喆父子根本就不想和谈。

    两人是顶着国内的巨大压力出兵的,目的也不是单纯的击退突厥大军,而是想要一战定乾坤,从根本上扭转两国的攻守位置,如今好不容易把颉利的主力困住,怎么可能放虎归山?

    但是颉利不知道啊!

    他还以为可以像以前一样打不过就求和,李渊会顾及国内的情况和对外形象手下自己的降书放自己回草原去,大不了称个臣,赔偿些牛羊马匹而已,等自己缓过来再和大唐做过一场,顺便一雪前耻。

    谁曾想李渊直接斩了颉利派来的使节,把颉利最后一点希望给无情按灭了。

    李元喆又加把火,写了封信给颉利,信中行文可谓是情真意切,满篇的大白活,答应只取他一人的脑袋,其他侵唐的部族头人只要放下武器,均可以保住身家性命,如果想为大唐效力,还可以封他们做大将军。

    这封信一传到突厥大营,信中的内容就被李元喆收买的探子给传了出去,一时间突厥大军变得躁动起来。

    如果说之前颉利手下的那些人对他的态度仅仅是隐隐的怀疑和不满,那么信里的内容一曝光,他们看颉利的目光就变得肆无忌惮起来,在他眼皮子底下都敢不加掩饰的露出凶光。

    这些部族头人也不是傻子,当下的局势已经非常明朗,用六个字就可以概括:打不过,跑不了。

    既然唐皇承诺只要颉利一个人的脑袋,自己这些人又何必和他一起陪葬呢?

    陇右的突厥人已经到了穷途末路的时候,覆灭就在旦夕之间,所有人都变得如同惊弓之鸟,李元喆此时抛出一根救命稻草,再用计挑拨一下,总会有紧张过度的人上钩的。

    李元喆这招非常狠毒,轻飘飘几张纸就能把颉利架到火上烤,让突厥内部立刻紧张起来,然后做出一些佯攻的姿态,不需要多大的力量就能点燃突厥内部积压已久的矛盾。

    李渊对他的计策甚是满意,特意给他派来了唐俭和杜如晦两个人,辅佐他完成后续的谋划。

    李元喆因此得到了老头子的嘉奖,又得了接触唐俭和杜如晦的机会,最后还让颉利掉到了坑里,可谓是一箭三雕。

    在他看来,颉利就是砧板上的肉,毁灭是早晚的事,得到唐俭和杜如晦的辅佐才是最大的惊喜。

    唐俭,字茂约,太原唐氏出身,唐初最有能力的外交家,没有之一。

    杜如晦,字克明,名气能力无需多做介绍,绝对的顶尖内政人才,又通兵事,堪称文武双全。

    虽然李元喆现在没能力收服两人,但他相信可以从两人身上下手,让他们改变对自己的看法,进而打入老头子的班底和天策府一系,两人来到自己身边,无疑对自己的任务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他因此高兴了整整两天。

    当然,如果不需要付给武媚娘那一百积分的“咨询费”的话,说不定他会更加高兴。

    武媚娘对人心的揣度已经到了很高的程度,甩了李元喆不知道多少条街,很轻易的找到了一个用最小的损失赢得胜利的方法。

    挑拨离间谁都会,可不同的人做出来的效果是千差万别,李元喆的宅男属性已经在群里暴露,手握最优解的武媚娘下手自然不会软。

    只给积分还不够,为了以后与群员的长期合作,李元喆不得不用群主的身份大赞小武有前途。

    有了唐俭和杜如晦的执行力,身兼数职的李道宗解脱出来,带着西征军开始继续压缩突厥人的生存空间。

    李靖和李世绩也先后有了动作,派出了所有的骑兵进入战场,将战场边缘的突厥骑兵打散歼灭。

    唐军不断地进攻使得突厥大军内部剑拔弩张,没有人去组织抵抗,而是在争论到底要不要用颉利的脑袋换各部的平安。

    颉利想要武力镇压各部,但这个念头在他脑中只存在了一秒钟就放弃了。

    不说他有没有能力去镇压所有部族,单是一个执失思力的态度变化就让他没办法动手。

    执失思力身为颉利的铁杆,从他个人来说是不愿意背叛颉利的,可他首先是执失部的头人,然后才是东突厥可汗阿史那咄苾的手下大将,他要首先考虑部众的生存,至于忠诚——突厥勇士只对强者效忠!

    很明显颉利在唐军面前已经不再是占有绝对优势的强者,无法保证执失部的安全和利益,那么身为一个突厥勇士的执失思力会如何选择便不难看出来了。

    其他各部头人的想法和执失思力差不多,都是在

    为部族的生存考虑。

    突厥对他们来说不是家国,仅仅是个生存所须的物件而已,物件坏了,他们就要再找一个功能相近的物件。

    大唐皇帝给了他们一个新的选择,他们没有理由拒绝。

    深受爱国主义熏陶的李元喆不能理解草原民族对待国家的态度,向群员们请教后受益匪浅。

    按照文总和云烨的解释,在古代,国家的概念和后世完全不同,民众对待国家的态度也不同。

    后世的国家一般是指拥有共同的语言c文化c种族或者历史的社会群体,也指那些享有共同领土和政府的人民,从不同的角度解析有不同的定义,但核心是民众对集体的认同,只有在绝大多民众认可一个集体的情况下才能称之为一个国家。

    这样的国家具有很高的凝聚力,国民对国家有着很高的忠诚度,可以为国挺身而出流血牺牲,来捍卫国家的利益。

    而大唐所处的时期还没有形成完整的国家概念,华夏还好一些,有传承几千年的文明作为联系民众的纽带,通过相同的文化内核将天下的百姓串联起来,民众心中有大义,又有大一统的思想影响,民众对国家有一个模糊的认知和相当的认可,但其他地区的民族就要差很多了,他们大多还是以民族和血缘来分辨想亲疏远近,以领主或是领地选择效忠对象。

    这些由民族或是土地所有权确立的国家很难让不同的种族和领地的民众凝聚到一起,说一盘散沙有些过分,可绝对谈不上什么凝聚力。

    突厥就是由许多大小不一的游牧部落捏合到一起的国家,在面对危险时,各部落首先选择的是自保,而绝对不会去为了一个靠武力聚合在一起的集体而损害自己部落的利益。

    所以在陷入危及的时刻,一招挑拨离间足够引起突厥内部的分化了。

    李元喆听得不明觉厉,只感觉好厉害的样子。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蛋疼小说网,免费小说,免费全本小说,好看的小说,热门小说,小说阅读网
版权所有 https://www.danten.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