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蓝一边开车一边还对吴大志和吴夺连番表达感谢。看得出来,他跟着得了宝贝,很是开心。
吴大志没说几句话,主要是吴夺在路上和小蓝聊了聊。
到了研究所,所有人都已经是轻车熟路。
还是他们三个和化肥下去,小蓝在上面守着。
到了迷宫“门口”,吴大志和吴夺进去之前,陈济世又提醒道,“七爷,若这次遇到墓葬,您千万小心,不可,不可······”
“不可刚愎自用。”吴大志笑了笑,“放心吧老陈,若察觉有危险,我宁可回来再和你商量,也不会轻举妄动。”
“那就好。今天收了尾,我还是想继续过平静的日子。”
吴大志拍了拍陈济世的肩膀,便跟着化肥再度进入了迷宫通道。
化肥也好似心领神会,直奔目的地。
到了“静言庸违象恭滔天”的石门面前,吴夺再次按动“象”字,石门开启,顺利进入了通道。
圆形带穹顶的孤丘墓葬之中,一切如旧。
来到有九宫格和孔洞的石台面前,吴大志深吸一口气,从石槽中拿起了九个小球。
而后,吴大志根据迷宫中九处“地理模型”的方位,以先中宫后四方、先阳鼎后阴鼎的顺序依次放入了小球。
小球入洞,刚开始如同泥牛入海。
静了有三分钟左右,石门动了!
石门以逆时针方向转动起来。
只是,转成了和上下“门框”呈九十度角时,便停住了。
看来,机关的“轴”,应是在石门中间。
同时,吴夺也发现,原先的青铜条,只在石门的一面有,是镶嵌在石门一面的边上的,而另一面并没有。
石门如此开启,左右两侧的空间,倒也可以进人,但是这情况有点儿怪,所以吴夺和吴大志便没有着急动,先在门口观察了一番。
化肥倒是一副“大无畏”的样子,想往里冲,但是被吴大志揪住了绳子。
吴夺拿起手电筒照射,却并没有看到想象中的豫州鼎······
门后的空间倒是不大,就是一间长约三米、宽约三米、高约三米、近乎正立方体的石室。
“不对啊爷爷,您不是贴着石门,听到玉石球在鼎内滚动的声音了么?”吴夺看了看吴大志。
“对。”吴大志皱了皱眉头,转而看了看化肥,“化肥,你这么着急进去,看来没什么问题?”
化肥迫不及待地点头。
吴大志看了看吴夺,吴夺也点了点头。
化肥既然如此,那应该是没问题。
吴大志略略沉吟,便松了绳子。
化肥直接跑进了石室,吴夺和吴大志跟在了后面,从石门两侧进入。
化肥进入石室后,却对着地面叫了起来。
吴夺和吴大志低头一看,这才发现,原来地面上,还有一块“石板”!
这块“石板”约有一米半见方,严丝合缝地嵌在石室地面中央。整个地面都很光滑,能看到四条紧密的缝隙;但是想打开,却好像无从下手。
吴夺和吴大志对视一眼,他俩心里想的一样,总不能硬来吧?
而且就算硬来,那也得有工具撬开。
正在此时,化肥突然间跑到石门旁边,抬起两条前腿,用力推动。
推的方向,还是石门打开时的逆时针方向。
这石门,现在是开成了和上下门框成九十度角,如果继续这么推,那么就会重新关上。这么关上之后,原先的里面就会朝外,外面就会朝里。
只是化肥的力气有限,石门貌似只是有轻微晃动,并没有被推动半分位置。
“化肥,你的意思是,合上石门,就能打开石板?”
化肥停止推动,两只前爪还悬在半空,就连连点头。
“这么说,这道石门,是机关中的机关?!”吴夺就此对吴大志说道,“爷爷,不行您先出去,我来试一试。”
吴大志摇了摇头,“不行,有些意外我怕你应付不来。”
吴夺刚要说话,吴大志抬了抬手,“咱俩也别互相争了,都到这一步了,那就都留下吧!进入迷宫以来,全靠化肥,它这么‘肯定’,那就应该没问题!”
“好!”吴夺应了。
应了之后,吴夺让吴大志站到石室一侧,又对化肥示意了一下,让他们都避开地面上的方形石板区域。
吴夺推动石门。
本来他一开始没发太大力,没想到,没发太大力也能推动。看来,化肥虽然很“神”,实际气力终究和普通小狗无异。
吴夺就此顺势加力。
喀啦啦······
吴夺很顺利的将把石门给推“平”了。
咔嚓!
石门关闭的同时,地面上的石板开始缓缓下沉,下沉大约十厘米之后,接着又向里侧缩进,一直缩到与里侧边缘齐平!
地面上,就此露出了一个和石板一样大小的、边长大概一米半的洞口!
洞口齐上齐上,吴夺和吴大志站在边上往下看,看到了一只圆鼎的双耳和鼎口!
鼎口外直径大概在一米四左右,逼近洞口的边长。
鼎口之上的两侧,有两只半圆形立耳,造型浑厚古朴。立耳顶部距离洞口也就二十厘米左右,伸手摸到不难。
灯光照射下,看到的部分并无锈迹,只有一层黑褐色的类似氧化膜的皮壳。
虽然不能看清全貌,但是很显然,这就是——
豫州鼎!
完好无损!
终于见到了!
吴夺和吴大志虽然早就有心理准备,但却都难以抑制激动之情。
······
稍稍平复之后,吴夺指了指鼎腹内部,“爷爷,圆球也在。”
鼎腹内部,有一颗如同网球大小的土黄色圆球,只是就连吴夺一时也看不出是什么玉石品种。
这个圆球是吴大志和吴夺早就知道的,不管什么材质,有两个作用是之前就了解到的。
一个是关联青铜悬棺的那处“井口”机关的阵眼,从鼎中取出,那处“灵气屏障”便可破掉;另一个是开启秘藏青州鼎的机关,放球入洞即可。
所以,吴夺并没有急于拿起这颗土黄色的圆球,而是先蹲下探头看向洞内,鼎和洞壁还有些许空隙,大致能看到洞底。
这鼎的高度,应该在一米八左右。
直径一米四,高度一米八。
就这个体量,怕是得有一千多公斤!
“传说中的九鼎······”吴夺扭头看向吴大志,“看来,武则天造的九鼎,实在是太夸张了。”
“夏初的青铜铸造水平,能造这么大,已经非常难得了!”吴大志皱了皱眉,“但即便只有这么大,想弄出石室,也得将石门拆了啊!”
这间石室的石门,是以门“中间”为轴转动的,整个门才一米半宽,那么想运出这只鼎,好像只能把门拆掉。
吴夺愣了愣,他刚才还没想这个问题呢。
接着,吴夺不由又打量了一下这间石室,忽而面色一变,“爷爷啊,先别想把鼎运出去的事儿了,本来这么重咱们也弄不走。现在,咱们好像人都出不去了!”
说完之后,吴夺又去尝试推动石门,但是无论从哪个角度,却都推不开了!
吴大志却看向了化肥,吴夺也就此转身看向化肥。
化肥啊化肥,把门关了之后,这石板确实开了;但是要想出去,你说门怎么开?
其实他俩刚才都盯着鼎,没注意化肥,化肥早就在一旁“摩拳擦掌”了,现在他俩看向化肥的时候,化肥却突然一跃而起,跳进了鼎中!
虽然从洞口边缘到鼎腹底部的高度不算太大,但是化肥这一跳,正好落在了土黄色的圆球上,圆球滚动,它站立不稳,还是摔了一下子。
好在并无大碍。
而后,化肥翻身站起,一边用爪子拨弄圆球,一边看向吴夺和吴大志。
“爷爷?化肥是让咱们先拿圆球?”
吴大志点点头,“如今之计,好像能动的只有这个圆球了!”
吴夺毫不磨叽,趴下身子,先将化肥抱了出来,“肥哥,稍安勿躁。”
将化肥递给吴大志,吴夺又抓出了圆球。
石室本就不大,洞口边缘的地面空间有限,吴夺干这些活儿,得趴到洞口,但是两腿又不能完全伸展,着实是别扭得很。
当他抓出石球之后,刚拿出鼎口的“范围”,身体还没“复原”,豫州鼎底部,就传来了一阵沉闷的轰隆隆的声音!
吴夺有些狼狈地用最快的速度站直了身子,后贴上了石室的墙壁。而吴大志则抱着化肥,站在了石室的一角。
豫州鼎缓缓升起!
吴夺瞠目结舌······
这可是一千多公斤的“重器”,这土黄色的圆球,就是个正常分量,拿掉之后,居然能让豫州鼎像坐电梯一样升上来?!
但实际上就是升上来了。
不仅升上来了,而且彻底升上来了。
最后,豫州鼎的底部石台还高出了地面大概十厘米。
豫州鼎就这么完整地展现在了吴夺和吴大志面前!
三只柱足,缠绕龙纹,这种龙纹吴夺没见过,但一眼看去,着实气势非凡。
圆形鼎腹之上,则是山川河流的纹饰。
就在这纹饰之中,吴夺赫然发现,“天坑孤峰”也在其中。
同时,还能看到一条大河,应该就是黄河!
如此看豫州鼎,对于它的高度就能准确判断了,如果以双耳的顶部看,确实应该在一米八左右。
而且现在可以很仔细地观察到,双耳的侧面,还有阴刻的线条,像是云纹。这种云纹吴夺也没见过,很简单,却又有一种神秘之感。
石室三米见方,鼎腹的直径在一米四左右,四周留下的空间也就八十厘米左右,虽说墙角能更宽敞点儿,但是吴夺和吴大志这么围着豫州鼎看,还是有些局促。
两人如此近距离地观察豫州鼎,一时间都没再提“出去”的事儿。
实际上,豫州鼎升起之后,吴夺和吴大志也都注意到了,高出地面十厘米的托着豫州鼎的石台两侧,各有一条石槽。
估计应该和出去的机关有关。
只是两人都被豫州鼎所震撼和吸引,没有着急去研究罢了。
欣赏告一段落,终归是要出去的。
最后,吴夺和吴大志都蹲下身来。
一边的石槽中,侧面有一个孔洞;而在石槽的底部,则有九个小球!
是的,正是“进门”之前放入“九宫”中的小球!
而另一边的石槽,侧面没有孔洞,有字!九个字。而石槽的底部却有孔洞,九个孔洞,对应的是石槽侧面的九个字。
这九个字,分别是:豫、兖、荆、徐、雍、冀、扬、青、梁。
“原来是这样啊!”吴夺不由脱口而出。
很显然,九个小球是从一边石槽侧面的孔洞中一个个出来的,落在了石槽里。
而要想再次“开门”,应该是将这九个小球,放入另一边的石槽底部对应的孔洞中即可。
“小小的一间石室,机关重重,设计居然如此巧妙!”吴大志看了看吴夺手中的土黄色圆球,“这个球,不仅是那处井口灵气屏障的阵眼,而且还是这间石室内的机关之‘眼’!”
“这帮人太厉害了,什么都给算计到了!”吴夺也不由连连感叹。
“不行,这里头有点儿憋气,得出去了。你抓紧时间拍视频和照片!”吴大志咳嗽了两声。
吴夺从腰包中取出密封袋,从密封袋中拿出了相机,忙活起来。
而此时的化肥,却坐在了豫州鼎的三足之间,仿佛很享受的样子。
“走了肥哥!”
吴夺拍完了视频和照片,化肥还在“享受”,吴夺只好招呼了一句。
化肥还有些不情愿,吴大志拿着小球蹲在边上,“到时候出不去可别怪我们啊!”
化肥这才慢腾腾从豫州鼎底下走了出来。
吴大志按照“豫”字第一个的顺序,将九颗小球一一放进了孔洞。
和进来的时候一样,又是等了大约三分钟才有动静。
石门再次转开了,还是和上下“门框”呈九十度角。相当于刚才从刚才关上的角度现在又“返”回来了。
不过,豫州鼎并没有“下去”,还是停留在原处。
而此时,石门的边缘,距离豫州鼎的腹部,只有不到十厘米的间隙。
吴大志一边往外走,一边说道,“虽然还不知道豫州鼎到底怎样才能运出去,但现在看起来,它好像上来就不会再下去了。”</div>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