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局结局(下)

小说:花样郎君 作者:苏珂安
    我叫武路, 关西道黄州府金流城人,景初十六年生,是家里的老小。提起我家,关西道上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说粗俗一点,我们家财大气粗, 在西北这一片是最有影响力的, 这不仅仅是因为家中富有,还因为我舅舅武晗是顺太国公,舅母是先帝睿宗皇帝,虽然母亲因为一些前尘旧怨, 很不屑于皇亲国戚的身份,一直试图遮掩这个事实,无奈树大招风,总是羡煞旁人。

    金流武氏原是夏国皇族拓跋氏的后人, 自扎根金流以后几代单传,到了我们这一代情况有所好转, 我出生之时, 已经有了一位姐姐和两位哥哥。我母亲对此颇感欣慰, 她说武家后继有人,都是我叔父的功劳, 要我们好好孝顺叔父,尊敬叔父。不知情的人总以为我母亲宠侍灭夫,大逆不道。其实不然, 我们兄弟姐妹没有父亲,只有一位叔父,他是我母亲的侧侍,也是她唯一的男人。

    我母亲年轻时也能算是个美人吧,当然这必须得是我叔父没有站在她旁边才能给出的评价。她是个很会赚钱的人,也是关西道上最有钱的女娘。从前与母亲相熟的人都管她叫武大,后来有了我们,她就从武大变成了武大财主,并且有个绰号叫做武大财。至于我叔父潘毓,他的名头实在太响了。他当年是名京都的大美人,那时候还有人做了不少诗称赞他的美貌,我甚至都听人传唱过那么一两句,“唯有檀郎真国色,盛开时节京都”①。

    叔父自从跟了母亲之后,便成了这金流城里最耀眼的男人。他长得非常好看,有俊秀的长眉,有墨玉一样的眼睛,玉雕般的鼻梁,乌黑的长发,修长如竹的身躯,站在人堆里,气质卓越,品貌非凡,任谁也比不过。他要是外出走到街上,多半会被女娘们留着口水垂涎。从我记事起,到后来长大,叔父总是不显老,他和我的两个哥哥站在一起,别人都会说他们是兄弟,根本想不到他们是父子。

    我叔父潘氏是我们兄弟姐妹的生父。依着家训规矩,我们只能唤他叔父,见到他更不必行礼,我不知他作为生父有何感想,至少看他面上也是畅快的,他被我母

    亲宠爱了一辈子,活得比高门权贵的正夫都滋润,想来他也不大计较这些虚礼吧。

    母亲认为叔父对他的情意无价可估,总觉得亏欠了叔父。叔父曾为了她舍弃功名身家,甚至跳河自杀,她却没法子给他个名分,虽然叔父并不在意这些。我至今记得有那么一回,我二哥在外面闯了祸,被叔父责罚。二哥不高兴,加上在外面受了一众泼皮的挑唆,一时忍不住倔强顶嘴:“你不过是个侧侍,有什么资格管教我?!”原本我母亲在孩子面前是一个随和的人,可因为这件事情发了很大的火,她狠狠甩了二哥哥一个耳光,了严厉的家法,并叫他跪在叔父面前道歉。

    二哥哥脾气坏,又是个极度执拗的人,他跪了一天一夜,就是不开口认错。其实按照常理来说,他也没说错什么。但是那天母亲很不高兴,后来叔父替二哥求情,都被母亲拒绝了。叔父在母亲面前向来是说一不二的,可那一回母亲却没有依他。我曾听见她对叔父说:“檀郎,这些年你遭受的白眼和耻笑够多的了,如今连孩子都这样看你,叫我于心何忍?”

    我猜母亲管不了外面的嫉恨和鄙视,只不过是想让武家大宅人人都给叔父体面和尊重,以此来弥补她的遗憾。岂料叔父微微一笑,拥着几欲落泪的母亲,轻声安慰,“妻主不离不弃,我已经很知足了,何必又贪心?”

    叔父就是叔父,他到死都没被扶正。都说是因为母亲为救叔父曾发过毒誓,害怕武家绝后,才委屈了我叔父。我叔父为了能陪着母亲,年轻时吃了很多苦。他本来有自己的人生轨迹,本来可以父仪天下,可他却瞎了眼,看上了当时高不成低不就的母亲。他为了能嫁给我母亲,将自己的家族推到了悬崖边上,岌岌可危。他违逆过太皇太后,违逆过他的父亲,到了后来,又违逆了先帝,和她断绝了同门之情。

    世家子弟,放弃所有甘为人侍。我敢打赌,这世上最爱母亲的人一定是我叔父,再不会有别人了。

    叔父和母亲的感情如胶似漆,我总能看见他们形影不离,就连母亲出远门做生意,叔父都要陪着。景初十五年,我那战无不胜的姑母云威大将军潘姝率兵踏

    平了夏国,西去贸易再无障碍。母亲了心思,想要再走丝绸之路,于是到了第二年,叔父陪着母亲重返阳关古道,然后,…..我就在路上出生了。

    离家三年,他们经历过飞沙走石,穿过了戈壁荒野,一起在大漠看落日黄昏,一起相拥关山赏银月如钩,一起探访神秘遥远的国度,一起实现携手游四方的梦想…..,他们去过很多地方,看过很多的景色,却始终不再踏足大燕国繁华的帝都,即便我舅舅在宫城里时时盼着他姐姐有朝一日会来看他,母亲都不曾理会过。唯有一回,母亲和叔父绕京都而过,去了太清山,据说那里曾是我叔父酒醉之后诱惑母亲的地方,据说那里景色极美,他们要去太清山的险峰欣赏日出,重温那些逝去的岁月。

    叔父后来告诉我,他们其实是想去看望一个叫西门非冉的人,他就葬在太清山上。他是我母亲的旧相好,也是我叔父的师弟。

    我叔父曾评价过西门非冉,说他是一个好人,可惜为血海深仇所累,毁了一生。而母亲能记起的,就是他一身白衣,纤尘不染的样子。我无法根据他们的言辞想象这样这个人的相貌,不过依着我母亲对美人的青睐,想来西门非冉也不会差到那里去吧。

    叔父能和母亲在一起,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西门非冉的缘故。我母亲还在金流书院混日子的时候,看上了白衣翩翩的小郎君西门非冉。她那时候并不知道,西门非冉和扮成他哥哥的仆子是来避祸的。西门非冉的母亲西门缈曾在宫城的奉医局当差。当时的紫金光禄大夫晁微为了助先帝顺利登位,暗中药死了鲁王殿下,最后让奉医局侍御医西门缈做了替罪羊。

    西门缈谋害皇嗣,涉嫌谋反,当时的情形之惨难以想象,京都西门一家最终唯有西门非冉被人偷梁换柱保了下来,之后来了燕国边界金流城避世,开个生药铺过着简单日子。西门非冉心心念念都是仇恨,不然不会对我母亲的纠缠摇摆不定。可惜他势单力薄,终究做不成什么。到后来他也摇了,想过要放弃,可当他刚刚答应我母亲要嫁给她的时候,事情却出现了转机。

    永和二十三年深秋,天气已经很冷了,我母亲在金流河

    里捞起了她自以为要为情自杀的叔父,并对他当街调戏。

    偏巧这个时候,西门非冉跑来找母亲,他看见那一幕,笑着对母亲言:你要喜欢他,纳他为侍就好了,何必青天白日地欺负人家。

    叔父当时听了这话,没说什么,心里却是不高兴的。他一点儿也不想做侍,为什么他不能做正夫?

    母亲并不知叔父所想,只笑嘻嘻地对西门非冉说,行啊,听你的。不过你得先帮帮这位小兄弟,给人家给点好处再说。

    母亲希望精通药理的西门非冉能够帮我叔父救一下他病重不堪的妹妹。西门非冉起初是不大乐意的,母亲一磨再磨,说你看看就好了,能治就治,不能治也无所谓啊。最后西门非冉不情不愿的跟着叔父去了。

    叔父口中的妹妹就是他的师妹,先帝睿宗皇帝。叔父和师妹都是自幼拜紫胤真人为师,一直在太清山上习武。永和年间,储君之位争夺非常激烈。先帝的两个姐姐鲁王和豫王互不相让,都想置对方于死地,孝宗皇帝(先帝之母)曾有意传位给鲁王,结果鲁王被晁微一党暗害。之后,豫王因与奉医局侍御医西门缈来往密切而被皇帝过度怀疑,于是孝宗皇帝准备封先帝为太女。刚好紫胤真人云游四方,先帝年纪尚幼,心计甚少,接到京都的消息便和我叔父并若干侍卫马不停蹄往京都赶,才出了太清山,就被破釜沉舟的豫王派人盯上了,一路追杀暗算,险象环生,到后来就剩下先帝和我叔父二人四处躲避,一时无法回返京都,后辗转流落至金流。

    年仅十一岁的先帝中了毒,虚弱不堪,我叔父沿途护着先帝也是伤痕累累,他当时已经被逼到绝路,当真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叔父将先帝安顿在城外的小破庙里,打算找点什么吃的延续先帝的性命,就在那个时候,他遇见了我的母亲。

    母亲打发西门非冉去给我叔父的师妹看病,西门非冉一眼认出先帝被人下了剧毒断肠散,无药可解。他觉得我叔父的妹妹那么小就要死去,很同情她,可是也别无她法。西门非冉感叹一番,简单地处理了一下两人的伤口,离开的时候,先帝突然喊住他,告诉他如果能救活她,必有重谢,因

    为她是当朝太女。

    先帝没来由得信任了西门非冉,暴露了自己的身份。而西门非冉则做出了毕生最痛苦的决定,他背着我母亲,花了几天时间将剧毒渡到了自己身上,唯一的愿望就是先帝御极之后,能尽快法办晁微,还西门氏一个清白。

    ……

    后来紫胤真人找到了我叔父还有西门非冉。真人欣赏西门非冉天资聪颖,又一心想为其解毒,最后收了他做关门弟子,可惜最后还是没有保住西门非冉的性命。

    我能理解一个背负血海深仇的人,每日在良心上所遭受的折磨。那种负担在身的压迫感一定让他非常不得已。西门本性温润纯良,他应该喜欢过那种闲云野鹤般的日子,可报仇无望,寝食难安。他瞒着我母亲选择了自己的路,并对先帝寄于莫大的信任,甚至为了报仇,对先帝向他表示出来的好感和暧昧若即若离。他时时性命堪忧,而报仇洗冤,给了他支撑下去的希望。

    先帝登基后一直没有对晁微手。晁微一党不遗余力扶她登上帝位,并为她铲除异己,晁微于她是恩师,是益友,甚至是母亲一样的存在。纵使晁微一党使了什么上不了台面的手段,所做的一切也不过是为了她着想。她才坐稳江山,卸磨杀驴必定会引来麻烦,又或者晁微是她的左膀右臂,她暂时不能让她死。她在两难中徘徊,对西门非冉的期许一拖再拖。

    可惜西门非冉等不起了。他可以理解先帝的无奈,可是谁能明白他的悲哀?和玩弄权术的帝王谈交易,真是一个天大的笑话。

    时间久了,毒性压制不住,渐渐蔓延全身。西门非冉所剩的日子不多了,终归是要死,好在他倒是学会了太清一派暗器的绝技,于是出其不意,杀死了准备上朝且毫无戒心的晁微,并提前结束了自己的性命。

    西门非冉的心里一直没有放下我的母亲,他曾想过死之前再偷偷看她最后一眼。可惜他被当胸砍了一刀,伤势过重,并无意间将血滴到我母亲的后院里,他不得已挣扎着离去,但还是给我母亲造成了不小的麻烦。好在我叔父来的及时,他制止了事情的扩大,接着他找到了奄奄一息的西门非冉,亲自为他打掩护,打算将其送

    回太清山。遗憾的是,西门非冉终究没撑住,死在了半路。

    多年后叔父谈及西门非冉,仍然有所感慨。西门非冉临死前曾说他这一辈子最遗憾的事情就是错过了我的母亲,还说那天他见到我母亲看我叔父的眼神,他就知道如果母亲只能在他们中间选一个的话,他是赢不了我叔父的。可就算我母亲爱的是他,就算上天能够给他重来一次的机会,他选择的仍然是报仇雪恨,那怕希望渺茫。

    造化弄人,西门非冉为仇恨所牵绊,离开了母亲。而我叔父,从遇见我母亲的那一天开始,就将这一生系于她身上,他爱她成痴,为她癫狂,也最终,如愿以偿。

    我的母亲成全了我的叔父,也成全了她自己。他们相伴一生,彼此扶持。我叔父一直是个睿智沉着的人,可是在母亲面前,偶尔会使些小性子,他有点骄傲,有点霸道,也有点矫情,其实他所表现的这一切不过是担心母亲不够在乎他,或者是忘了去爱他,所以他总是患得患失。母亲后来慢慢明白了这一点,便什么都由着我叔父,无限制地宠着他。她对孩子随和却不宠溺,可是对叔父真是百依百顺。

    即使这样,我也从未嫉妒我的叔父,怨他分走了母亲对我们的爱。他是我们的生父,我爱他,依赖他,甚至超过了对我母亲的情感。小的时候,我常常坐在他的肩头,和哥哥姐姐一起唱着歌,坐着羊皮筏子渡过金流河,去寻找在落玉山上酿酒的母亲。那些日子无忧无虑,叔父会编好看的花环,戴在我的头上,而我会突然给叔父灌酒,然后看他醉态百出,故意逗我们开心。我的姐姐和哥哥们随了叔父,长得真是好看极了,我看着他们随叔父坐在落霞亭里围炉煮茶,欢声笑语,便觉得胜过了这世上所有的风景。

    唯有我的相貌随了母亲,这一点让我有些不安并且有些嫉妒,可是我却因此得到了叔父更多的偏袒和呵护,我记得他捏着我的鼻子,眼里心里都是宠爱,却非要故作深沉地说:“你娘小时候一定和你一样,你可不能学她做个小泼皮。”

    我嘴上自然答应的很好,可心里是不会这么想的。我若是不做泼皮,将来又怎么能找到像我叔父这

    样的美人呢?

    我还记得小时候,叔父拿着木头给我雕刻的各种小物,以及草场莺飞时节他亲手做给我的纸鸢,我至今都保存着。他教我练的剑法,我熟练于心。还有,他为我们做的饭,我的姐姐哥哥们甚至母亲都觉得叔父的厨艺几十年如一日,毫无长进,只有我,非常喜欢。

    可惜,我却再也没有机会品尝了。美好的时光总是过得飞快,我的长姐离家闯天下,哥哥们出嫁,而我,变成了继承家业的女郎。于是母亲老了,岁月在她的脸上刻画了细密的皱纹,也悄悄染白了她的头发,她赚到了无数的金银珠宝,却留不住无情的时间。泰安六年,母亲的身体一日不如一日,到后来,大限将至,她在床榻上昏迷了几日,我的叔父衣不解带地陪着她,从白天到黑夜,寸步不离我母亲的身旁。叔父一向是精明干练,俊朗洒脱的,可那几日,却出现了从未有过的苍老和憔悴。他一直攥着母亲的手,不停地在她耳边唠叨,“芳儿,…..你不要我了?你是不是又要离开我了?……”

    最后那一日的晚上,起了夜风,灯火湮灭,明月照进窗格间,我母亲睁开了眼,借着淡淡的月光,瞧见了面前憔悴支离的男子,她有些难以置信,想要努力地辨识叔父的面貌,却几乎都看不到他从前玉树临风的模样了。

    母亲很虚弱,她盯着叔父满头银发,无比费力地说道,“是….檀郎…么?….怎么..老成….这样了?….都不….好看了……”

    叔父在母亲面前拧巴了大半辈子,这一次却哭了,眼泪成串滴到了母亲的手上,他俯下身亲吻着母亲的脸颊,泪水又漫过了母亲的面容,他佝偻着背,无比哀伤。“你都不要我了,我还年轻貌美做什么?….你都不要我了,….你敢弃我…..”

    他哭得很伤心,母亲笑笑,拼劲全力安慰他,“檀郎……..你傻,….傻了……一辈子……如今,该是……离别的时候了…..”

    叔父茫然无措,母亲走了他该怎么办?他没想过,他也不能习惯没有她的日子。他紧紧抱着母亲逐渐僵硬冰凉的身躯,坐了很久,他怕她听不到,又反反复复地念叨, “芳儿,别走远了,一定等着我,…..我们一起修来生,

    ……你别想抛弃我……”

    家里悲伤笼罩,谁也阻止不了叔父的决定,他交代了自己的后事,并平静地叙说了很多前尘过往,之后将自己收拾齐整,当晚便睡在灵堂里,依偎着母亲的棺桲,再也没有醒过来。

    武家有祖训,为侍不得上武家族谱,死后不得与妻主同穴。我虽是家主,也非常希望他们能葬在一起,只是我不能那样做,我叔父生前也没有为这件事情为难我。于是我按照母亲的遗愿,将她葬在了落玉山,后来又尽量按照武家主父的规模礼仪安葬了我的叔父,将他尽可能葬的离我母亲近一点,使得他们两两相对,至少,也要看得见彼此。

    等到阳光温和的时候,我也会像过去母亲常做的那样,忙里偷闲,爬上山顶,躺在梨树下,悠然看着天上洁白的云朵,静静感受手边拂过的暖风,守着武家永不为人知的秘密。日子一如从前那般温馨而惬意,我会想象叔父已经追上了母亲的脚步,然后拉着她的手畅游天上凡间,也会想象他们紧紧相拥,重续前缘。而我能说出来的,便是母亲和叔父的爱情如今已是无数人口中流传的一段佳话。他们的刻骨和铭心既温暖了流金的时光,也惊艳了浪漫的岁月。

    ********************************************************************

    注:1.作者没水平,改变了名诗。原句: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京城。需要详情的请咨询度娘。

    2. 本文设定中,母系是宗族,父系是外族。另外,家产原则上由最小的女儿继承,也不排除选贤择优的可能。

    3.惊艳和温暖这句子作者常听人说,觉得很煽情,加工了一下就写上了,不知道出处在哪里,也懒得查,特此说明一下。

    4.武晗结局:景初八年封四品容华,又晋三品御卿。景初九年,先帝有孕,生下二皇子慕容清涟,夫凭子贵,武晗封二品庄顺上卿。景初二十五年,睿宗为平衡四方势力,营造太平盛世,答应了图番的求亲,封二皇子慕容清涟为文成大君,远嫁和亲。庄顺上卿武晗受此事影响,一病不起,睿宗为安抚其心,又晋一品顺国公,景初二十七年,顺国公武晗抑郁而终。

    5.慕容还结局:景初三十年,皇嗣争位再次上演,其中皇长女秦王慕容琦(端敬上卿崔氏宗

    之所出)与皇三女吴王慕容瑛(明仁上卿吴氏意拂所出)争夺激烈,互相倾轧。慕容还听信谗言,赐死慕容琦,端敬上卿崔宗之拼死阻拦未果,痛失爱女,由爱生恨,刺伤慕容还,后挥剑自刎。慕容还自此身体大不如前,疑心慎重。景初三十二年,慕容还在后宫被明仁上卿吴意拂算计,宫外吴王联合云威将军潘姝兵变逼宫,之后吴王登基,尊吴氏为宁太国公(慕容还曾有旨意,此生不立皇后)。慕容还退位不久即驾崩,庙号睿宗。睿宗在位期间,杀伐征战,勤政爱民,功过参半。

    6.本章新角色武路由亲爱的微波鹿客串,特别感谢。\(^o^)/~

    作者有话要说:有话说,很久之前写了一篇吴氏意拂的番外,好纠结,吴氏番外要不要放,放在哪里合适?因为当时很喜欢吴氏这个角色,一开始年少无知,他也相信爱情,认真爱过,可是人活着总是身不由己,所以后期黑化。好在吴氏是个小配角,和本文关系不大,不然光写他上位就又得是长篇大论了。 其实这样结束,也挺好。\(^o^)/~                   <p/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蛋疼小说网,免费小说,免费全本小说,好看的小说,热门小说,小说阅读网
版权所有 https://www.danten.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