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若行说道:“六扇门对江湖人的态度你应该知道吧?”
我点头道:“执行国法不问恩怨。”
六扇门对江湖人的态度很独特。在朝廷看来江湖是个需要仇恨的地方不能让江湖不稳但也不能太稳。
六扇门从来不问江湖厮杀在他们看来江湖人之间的厮杀死多少人都无所谓不安分的家伙死一个少一个他们也省得麻烦。
但是江湖人想要造反或者残害百姓时六扇门就会不遗余力的进行追杀直到将其正法为止。
所以江湖也把六扇门当成了一份子。
风若行道:“你说的是对武林人的态度他们对术士的态度曾经发生过几次变化!”
“很早之前六扇门抓捕术士之后很少会将术士正法多数都是流放黑阳河。”
“你也知道古代捕快对发配流放之人都是什么做法?通往的那条路一直被称为黄泉路。很多术士没到黑阳河就死在了路上。”
“真正能到达流放之地的人不仅稀少而且都是术道中的强悍之辈。”
“黑阳河也就成了术道最大的禁地!”
“这种流放大概持续了近两百年之后被六扇门强制取消。从那之后被六扇门抓捕的术士只有正法没有流放的说法了。”
“为此有术道名宿联手找上了六扇门想讨要一个说法。但是他们不仅没要到说法人头还被挂在六扇门外示众。”
“从此之后黑阳河就成了传说。”
“没人知道怎么去黑阳河更没人知道被流放到那里的术士最后的结局。”
“时间一久也就没人提起黑阳河了。”
我沉声道:“两百年时间被流放黑阳河的术士应该不计其数。就没人知道黑阳河怎么走么?”
风若行道:“传说是没有人知道。”
“相传六扇门捕快都在出行前一天才能拿到通往黑阳河的地图。”
“等到他们回来的时候都已经被抹掉了记忆。谁也不知道黑阳河怎么走了。”
“据说六扇门这样做的目的是防止有人在路上劫走囚犯。”
“而且”
风若行停顿一下才说道:“而且我听说就算是六扇门捕快想在那条路上走个来回也是九死一生。因为路上死的人太多那条路已经成了断魂路。”
风若行的话我能理解。
在古代衙役押解流放的囚犯可能是苦差也可能是美差。
古时候的流刑动辄上千里甚至几千里。
如果被流放的是官员或者富户人家肯定要给公差雇好车马带足盘缠送上孝敬。沿途上再有流放官员的门生故吏宴请照拂一趟下来公差不仅是好吃好喝还能赚上一笔不小的银子。
换成被流放的是穷人或者是举族流放那这上千里路得一步步走过去。公差路上的吃喝还得自己解决钱花多了上官还未必高兴。这就成了苦差。
不过衙役不是没有办法应付这样的苦差走到穷山恶水的地方把犯人推下山去扔进河里或者干脆一刀杀了找个就近的县衙去报备一下就能回去交差了。
流放期间因为水土不服或者失足坠崖落水而死的囚徒有的是。而且囚犯沿途想要逃跑衙役也有权将他们就地斩杀。
再加上同行之间都知道这样的规则只要衙役没把尸体弄没了能证明自己不是私放囚犯当地官员也懒得多问随便签个条子就能抹了一条人命。
囚犯常走的那几条流放之路上最容易闹鬼。
风若行的意思是:六扇门虽然只有捕快没有衙役。但是他们押解囚犯的时候也会这么做。
术士的冤魂要是化成了厉鬼可比普通的鬼魂要可怕得多。
如果那些鬼魂一直占据在通往陷阳河的路上无论在陷阳河那里是进是出都是九死一生。那条路不是断魂路又是什么?
我想了半天才说道:“你们说那条断魂路真的存在吗?”
我坐直了身子道:“你想如果那条路上盘踞着那么多鬼怪冤魂术道上能没有关于那些鬼怪的传闻么?”
“我怎么从来就没听说过这样的传说?”
“还有如果真有陷阳河的话。是谁在看守陷阳河?那些囚徒被送过去又是为了做什么?”
流放囚徒的终点一般都是牢城营之类的地方囚徒过去也不是看押在那就算结束通常都是在那里做苦力或者是与人为奴。
如果陷阳河存在那边一定有一支军队看守囚徒!
为什么我从来没有听说过这样的记载?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