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里头下雪了。
片片飞花缥缈不尽,菱花窗下几竿翠竹覆了白雪变为琼枝。宝玉屋里那盆“玉碟龙游梅”亦绽开点点芳菲,香气久凝不散。
黛玉这日早起,披了件大红羽绉面白狐狸皮的鹤氅,起身去看院子里初开的梅花。
紫鹃见她穿得单薄,忙匆匆往手炉里搁了点炭火,拿着追了上去。
她走到黛玉跟前,替她拢了拢衣襟,有些担忧的道:“姑娘怎么一个人出来了,仔细冻着了身子。”说着,又将被炭火煨得温热的手炉递给她。
黛玉接过,她瞧着梅树枝丫上新长的花苞,有些高兴地道:“从前同爹爹来庄子上也见过这株梅树,当时它病斑凹陷、树皮呈黄褐色,还带了点子酒糟味,我以为它要活不成了。”
“只是也不忍让花匠把它连根拔起,丢到深山那等没人之地叫它自生自灭。不曾想……它竟活了过来,今年又要开花了。”
紫鹃叫凉风吹得打了个寒颤,她跺了跺脚,哈气暖暖双手道:“姑娘,这是好事啊。枯木逢春犹再发,是个好兆头呢。”
黛玉点了点头:“是啊,是个好兆头呢。”
紫鹃又道:“姑娘还是先回屋用了早饭吧,这会子天凉,等到太阳升起来,照得地上暖融融的时候,再看也是一样的。”
黛玉遂回了屋,只见漆花桌上摆着:用白瓷宝盖盛的冰糖炖燕窝一份,黄盘竹节卷小馒首一份,还用珐琅葵花盒装的四样小菜同山药薏米芡实粥等粥品。
谨记着林如海养生的教导,黛玉先用了碗冰糖燕窝,又因山药、薏米补充气血、调和脾胃的功效,又让紫鹃给她盛了一小份山药薏米芡实粥,就着小菜用了。
因庄子里头下着雪,兼之黛玉身子弱也不怎么出门,这日便在烧了地龙的屋子里逗弄昨日新得的小猫崽。
只见那小猫懒懒地打了个哈气,抱着爪子在地上铺的软毯上滚了一圈,随后便咬着自己的尾巴来回转悠,着实活泼。
黛玉轻轻戳了戳它的脑袋,那猫崽便抬起头想要伸爪子去够黛玉的手指。
紫鹃原在一旁做针线活,见状便道:“姑娘当心这小猫抓人呢。”
黛玉一下把它抱起,捏了它粉嫩嫩的爪子道:“这么小,如何会抓人了。”她拿出自己昨日缝的带铃铛的带子,给小猫系在脖子上。
那猫崽尾巴高高竖起,每走一步就听脖子上的银铃叮咚作响,它倒也不害怕,连蹦带跳,抱着尾巴滚到一边自行玩去了。
至下午,太阳躲在厚厚的云层里,只略微露出些青白的光,雪仍不曾停,院子里、石砖上都积了薄薄一层雪。
黛玉遂命身侧的侍女穿了厚厚的斗篷,拿了白瓷小勺同红泥浅瓯去取梅梢上的新雪。待满一瓯,她小心收藏起来,预备日后煮茶所用。
-
因天平山下有一条甚为宽广的河流,这大冷的天,还不曾结冰。故这日下午,林如海喊了宝玉一同去坐船垂钓。
黛玉听了,卷了卷一缕头发道:“爹爹怎么突然兴起,这会子要去垂钓呢?现如今,这河里头江里头应该没什么鱼吧。”
林如海道:“‘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想来也别有一番趣味。”
“从前……带着你们娘俩来庄子上住就想如此,只是你娘怕你冻着,我一人去又没什么意思。现下宝玉来了,倒可试试。”林如海怀念地说起贾敏在时的旧事。
黛玉道:“既如此,我也想去。”
宝玉闻言道:“外头天寒,妹妹还是待在庄子上为好。”
林如海也劝女儿留在庄子上,不料黛玉听了噘嘴道:“你们都去垂钓,留我一人在庄子上还有什么意思。我不依,我也要去。”
林如海难得见女儿耍小性子,不由得失笑道:“好好好……你想去便去吧。只是衣裳穿厚一些,什么手炉、脚炉也让丫鬟们带上。你受不得江风,到时我们在江上垂钓,你坐在马车上赏赏四周的景致吧。”
周管家遂套了马车,选了一个稳重有经验的老车夫驾车,又让人去江边筑起的渔屋里寻捕鱼人租了条细舟。
林如海身穿绣仙鹤的洋线番羓丝大氅下了车,宝玉则是一件黑灰鼠里子貂皮大褂,上有秋香色盘金五色龙形纹饰,十分暖和。
江边的风寒冷刺骨,直刮的人脸生疼,两人登上了船,又戴上了毡帽,寻了两个小矮凳就这样坐下,撑船的渔夫吆喝了一声便开始用劲,小舟缓缓离开了岸边。
林如海拿起搁在一旁细竹钓竿,同宝玉道:“如何,你在家中可不曾这样钓过鱼吧。”
宝玉张嘴,只觉冷风呼呼地往口里灌,不得已他只好捂了嘴答道:“不曾,还是姑父风雅!”
林如海哈哈大笑,这几日,他笑的次数到比得上往常一年的次数了。
林如海打开一个陶制小瓮罐,教宝玉如何给鱼钩穿饵,他道:“论这鱼饵,自然是活的虫子、蚯蚓最好,可是冬日活饵难寻,只好用米饭一类的了。”
两人穿好鱼饵,一甩钓线入水中,随后便安静等待着江鱼上钩了。
宝玉抬眼望去,只见群山起伏,漫山遍野俱是白茫茫一片,飞雪点点落入江面却很快就被融化,了无痕迹。
林如海的大氅上很快落了薄薄一层细雪,宝玉见状抬手替他拍干净。
林如海道:“不打紧,仔细冻着你的手。”
黛玉倚在车上,透过车窗望见江上一片白茫茫,不远处一条细舟上两个小黑点正颤颤地动着。
她同紫鹃道:“紫鹃,快支起个炉子,爹爹同宝玉他们回来定然手冷脚寒的,喝口热茶也是好的。”
紫鹃领命而去,从后头带的物件里翻出一青花白底的茶壶并一红泥小火炉,又命下人去不远处拾掇一点柴火来,点燃生火。
黛玉又道:“就用今早取得梅花雪煮茶吧。”
紫鹃笑道:“还是姑娘您心细,竟还记得带着它。”说着,便打开那浅瓯,只见早上的新雪俱化成了清水,其间透露着一股梅花的清香。
待热水翻滚,茶叶入杯根根舒展,茶汤呈黄绿色,林如海同宝玉也上了岸。由丫鬟服侍脱去被雪水打湿的外衣,二人于暖和的车厢内慢饮一口普洱茶,不由得喟然长叹,感慨好滋味。
见天色渐晚,车夫便赶车回山斋。晚上暖阁用饭时,厨房的役夫抬来了火锅架子,三人围坐着涮羊羔肉吃,席间黛玉饮了几杯用合欢花浸的温酒,有些微醺。
又见林如海同宝玉俱好好地在自己身边,她不由心道:天欲雪,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神仙日子也莫过如此了。
-
这日庄子上突然来了个不速之客,却是徐府的下人,一见林如海便跪下抱着他的脚哭道:“林老爷,我们家老太爷……昨晚殁了!”
林如海一惊,忙扯着那人问道:“你说什么!”
那男仆边擦着眼泪边嚎啕道:“昨夜子时,我们家老太爷殁了,老爷叫我速来通知您。”
原来是当年曾点林如海为县试的案首、有座师之名的徐老太爷去世了,徐知州念着同林家的情分,速打发了仆人上山来报。
林如海听了不觉怔怔落泪道:“……老师他。”当下他便令周管家火速收拾物件,准备同女儿、侄子下山回府。
待林如海同宝玉到徐家时已是下午,只见三丈长的丧幡系在徐府的匾额上,左右各垂着一白布条。门口有仆人候着,一个个俱腰间、头顶扎了白布条,红着眼、面容哀愁。
见林如海到了,其中一个管事的忙迎上来,哽咽地道:“林老爷……”
林如海同宝玉跟在其身后进了徐府,只见偌大的中庭俱摆满了纸花同绣了“徐门老太爷之丧”的白幡,屋檐下的钩子上挂着贴了“奠”字的白纸灯笼。
中庭一侧搭了祭台,一身着蓝白道袍戴黑毡帽的道人正坐在上首念着经文,另有八名道人围坐着供桌不住地敲击着木鱼、锣鼓,桌上俱是香烛、果品等祭祀物。
徐知州拄着哭丧棒,头上系着麻绳,见林如海来了,走上前还不曾说话,眼泪便淌了下来,他道:“……如海兄。”
林如海扶着徐知州略显佝偻的身体,沉痛劝道:“节哀。”
徐知州颤颤巍巍地领林如海进了灵堂,只见几个穿袈裟的和尚□□着经文,两侧伶人腰系白布条、奏哀乐,一众丫鬟婆子俱穿着丧服垂头敛目地站在两侧。
林如海抬头见正中央祭台上,一书“徐参议之柩”明旌覆盖在木质的牌位上,又忆及昔日老师点他做案首、谆谆教导盼他成国家栋梁之才的情形,不由得从悲中来,未张口泪先流。
“如海啊……你有经天纬地之才,盼你匡世济民……”
林如海跪在徐老太爷的灵柩前,垂泪道:“昔日老师之言,如海至今铭记于心,片刻不敢忘却。”
徐知州听了也不由得恸哭,其夫人徐氏并三女一子按长幼序俱跪在一旁烧纸流泪,一时间灵堂内只闻见众人隐忍的啜泣。
出殡那日,丧祝高举功布同柩车行在最前端,仆从举着荆条扎成面目凶恶的“方相”驱鬼开道,林如海同宝玉亦骑马跟在送丧的队伍后面。
林如海双目通红,想他今生参加了无数次丧礼,先是祖父母,而后是双亲,再后来是挚爱的妻子,如今治业之师徐老太爷也殁了。
林如海想到此处,顿觉十分悲哀,身子不由得摇晃了一下,跟在他身后的宝玉瞧见了,忙策马赶上来道:“林姑父不要紧吧!”
林如海无力地摆摆手,叹了一口气道:“无事……只是我这心里头,着实难受啊。”
待送徐老太爷的棺木入了土,林如海回家消沉了几日,身子也迅速消瘦下来,直叫黛玉看了心急,却无能为力。
后来又听徐知州递了丁忧的折子,辞了扬州知府的官位,携亲眷回乡下结庐守孝去了。临走时,徐知州同林如海又见了一面,两人俱是面色苍白,目露疲惫。
徐知州叹了一口气道:“如海兄,愚弟即将启程返乡,临走时却还有几句父亲临终时的话要告诉您。”
他道:“父亲那日把我叫到床边,强撑着病骨同我说,待他去后,速速递了丁忧的折子,莫要留恋官位,如此,可保家小平安。”
“父亲还道,如今端怀二脉虽倒,可阁老刘砀恐又成心腹大患。若皇上一定要用您,还望您为自己留一条退路。”
林如海听了十分感动,想起徐老太爷临终前仍惦念着自己的学生,他不由泣道:“学生定谨记老师的教诲。”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