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这日天蒙蒙亮,凉风吹拂起青色的绡帐,一缕袅袅暗香自炉中升起。雨声淅沥,轻叩着朱色的雕花窗棂。
林如海躺在床上,只觉朦朦胧胧、浑浑噩噩,似是不小心窥见了仙家的法门,如今陷在迷津里头,出不来了。
-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他病中听有一沙哑喉咙,颠来倒去不住地唱着这几句,竟听得分明,听得真切。
林如海于梦中睁眼,惊觉四周竟是一片幽绿水沼,浮萍点点,而他双足深陷泥潭,水深齐腰。
抬头见一石桥,一跛足道人正拄着竹杖从桥上走过,林如海朝他喊道:“道人留步!”
那人闻言停下脚步向桥下水沼中眺望,见林如海深陷其中,笑道:“施主如何在此处?”他递出手中竹杖示意林如海握住,将其拉了上来。
跛足道人又道:“此乃迷津,无边无际,若今日施主不曾遇我,定要迷失在此地。”
林如海擦了擦额头的薄汗道:“实在是多谢道人施以援手,只是眼下……我应如何出去呢?”
跛足道人答:“施主莫要担忧。”说完,他抬手搭上林如海右肩,轻轻用力,林如海便好似被一无形之风卷起,冲破无数道雾障,重归清明。
黛玉同宝玉这几日皆守着林如海,今早又请白大夫看了,白大夫道:“万幸,林老爷熬过了昨晚的凶险。”
-
“周爷爷,外头有个瘸子道人赖着不走,要进府来呢。”看门的小厮走进来,在周管家耳边悄声道。
周管家听了却有些拿不定主意,因林府原是不信这些走上门来强要化缘,或是胡言乱语的野僧道,只是如今林如海昏迷不醒,他慌乱之下也起了病急乱投医的心思。
只见他进房内禀了黛玉同宝玉道:“门外头有个游方道人,姑娘瞧着可要将他请进来?”
黛玉道:“什么道人?”
周管家道:“是一着麻屣鹑衣的跛足之人,听门人道其虽瞧着疯疯癫癫,可却一口咬定‘家宅将倾’,要进来医治呢。”
黛玉望着躺在床上一动不动的林如海,叹了一口气道:“既然如此,便请他进来瞧一瞧吧。”
得了主子的令,那看门的小厮遂将跛足道人请了进来,只见那人虽腿瘸却走得十分稳健,两鬓发须沾染泥水、缠绕成块,一双眼似明星、内含宝光,神秘异常。
跛足道人进了屋,黛玉避退到屏风之后,榻前唯有宝玉站着,那道人绕到宝玉跟前,指着他脖子上挂着的那块美玉,疯疯癫癫道:“大荒山无稽崖一别,已是十几载,不知故人可是否安好?”
宝玉后退一步道:“将道人请进府内原是指望着您能施展一二神通救人呢,如何说这等没头脑的话。”
那跛足道人也不恼,他道:“神瑛侍者风采依旧啊。”
不待宝玉回答,他便踱步移至林如海跟前,查看了一番道:“若要病除,倒也不能,只是需要一物。”
宝玉问:“何物?”
跛足道人答:“无根水。”
周管家原是以为这穿的破破烂烂的道人有什么了不得的本事,不曾想他只轻轻巧巧说了三个字,遂恼怒道:“你这道人胡说什么,我活了四五十载,还不曾听说过什么病喝水就能好的。”
“你定是那等坑蒙拐骗之徒,待我寻了人,将你乱棍打出!”
跛足道人不慌不忙,只淡定看着宝玉,一副胸有成竹的模样。
宝玉抬手制止住了周管家,问道:“何为无根水?”
“非井中,非河内,乃是天上落下,不沾地也。”门外微雨瑟瑟,滴滴相串成珠,打湿青墙砖,落入一池潭水中,激起一圈涟漪。
贾宝玉似有所感,跛足道人也笑着指了指窗外。
待下人用钵接了一碗雨水来,递到跛足道人手上,他作法撒了几滴在林如海面上,一边洒一边道:“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糊在蓬窗上……施主,沉疴顿愈大梦归,还是速速醒来罢。”
待作完了法,跛足道人亦不顾林府众人挽留之意,一人一钵,竹杖芒鞋,缥缈远逝尔。
这日晌午,林如海终于悠悠转醒,已略微能用些薄粥清水,亦能在下人的搀扶下走几步,白大夫诊了脉象也啧啧称奇,道是林老爷吉人自有天相,神佛庇佑之,仍叫好生将养着。
-
京城内,皇帝正在拆阅林如海自扬州八百里加急送上来的密信。
只见其上写道:“臣林如海跪奏,为扬州盐政税银事,仰祈圣鉴事……”
殿内侍候的太监只偷偷瞧见皇帝的眉头越皱越紧,不待读完那本黄缎白折便猛地将其合起扔在桌子上,手撑着头不住地按压太阳穴,敛躁静心,看得出是濒临暴怒的边缘,却仍是强忍了下来。
过了许久,只听皇帝深吸一口气,似是极疲惫地吩咐道:“去把,太平门执行禁卫总领于承望给朕叫过来。”
待内侍领命而去,皇帝摩弄着手中一上绘有山石花卉纹的斗彩三秋杯暗道:原是想要做那万古流芳的孝悌仁义之人,如今,却不得不做一回唐太宗了。
那禁卫总领于承望乃是太上皇的心腹,负责守卫进出内廷必经之路的太平门。这几年太上皇逐渐放权,皇帝又为了仁孝的名声,平时因避嫌甚少与其交往。
于承望接到皇帝的口谕也甚为惊讶,他为人聪明,素来明哲保身,不掺和端王怀王同皇帝的斗争中。
他原想着,只要这几年小心翼翼,不行差踏错,待日后太上皇殡天,他虽不能更进一步,但天子看在他老实忠君的份上也会饶他性命。
-
“臣参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于承望跟在内侍后面,走至殿内恭敬跪下行礼。
上首的皇帝也不急着叫平身,他淡淡开口道:“爱卿可知,何谓‘良禽择木而栖’?”
于承望跪在地上,听到这短短八个字,背上便嗖地冒出冷汗,他伏在地上,颤抖着开口道:“臣……”
皇上又道:“爱卿甚得朕心,有承望为朕守卫太平门,朕夜可安枕也。”他拍拍手,自殿外进来一溜小太监,每人手上端一红木托盘,内放各种奇珍之物。
殿内的太监掐尖了嗓子道:“保准叫皇城上下乃至整个京城……都知道陛下对于总领的恩宠。”
那太监缓步走至于承望身前,蹲下来,呲一口白牙,意味深长地道:“于总领,还不谢恩?”
阳光自绮窗照进殿内,拉得人影子狭长。于承望跪在冰冷的玉砖上,只觉身上的官服要将自己压得喘不过气来,额头冷汗泠泠,他不住地吞咽唾沫却还是觉得嗓子干哑得生疼。
偶嗅得一丝腥气,却是自己不自觉将舌尖咬破,顿时吞了一大口鲜血,偏生上头的帝王仍是笑意吟吟,于承望苦笑这君恩太重,直叫人冷到骨子里。
他俯下身去,额头重重地磕在地上道:“臣……叩谢圣恩。”
皇帝闻言,示意阶下的大太监亲手将于承望扶了起来,待屏退左右,殿内只剩君臣二人。皇帝取出自己早已拟好的圣旨,将其扔至于承望脚下。
他道:“朕闻端王、怀王意图谋反逼宫,实在痛心不已。”
于承望僵硬着手,俯身捡起那明黄色镶有黑犀牛角轴的圣旨,缓缓展开,两端银色巨龙翻飞,只是上头的话却叫他的心一寸寸地冷了下去。
“届时,朕当登城楼……盼爱卿能镇守宫门,将逆贼就地革杀。”
-
入夜,端王府内。
端王手指轻叩木桌,对怀王道:“江南盐税一事本做得神不知鬼不觉,可门下奴才蠢笨,竟动了那巡盐御史林如海的性命。”
怀王安慰道:“皇兄不必多虑,左右那林如海并不能为我等所用,杀了倒也无妨。”
端王叹了一口气,总觉得今日有些心神不宁,他道:“本王……只是担忧此事走漏风声。”
怀王亲自倒了一杯茶安慰道:“内奏事处亦有我们的人,若那林如海临死前上奏,扣下就是了。只要皇兄占着父皇的恩宠……不愁大事不成。”
“只盼如你所说。”端王抿了一口茶缓缓道。
“那等贱婢之子,如何堪配为人君。”
端王乃是太上皇宠妃豫妃之子,而当今皇上不过是一宫婢所生,若论身份尊贵,可谓天差地别。待太上皇年纪渐大,处理政务精力亦有所不济,便动了退位的念头,可选谁为太子,真叫他为难。
后来一番考验相看,还是觉得皇九子虽身份低微,为人却孝悌仁爱,平日里从不结党营私,笼络朝中官员,处理六部事物亦有几分手段,有明君之相,遂立其为太子,又做主给他娶了阁老之女,巩固太子的地位。
只是,太上皇虽退位三年,却仍然抓着朝中大部分事宜,皇帝处理政事皆先问过太上皇的意见再进行决策,诸臣也皆是先望太上皇意再遵皇帝的诏书。
兄弟二人正说着话,却不料府内一小厮慌慌张张来报说:“不好了,王爷,宫里的夏公公派人传信说……皇上告了王爷您谋逆!”
怀王一拍桌子当机立断道:“皇兄,此定是那昏君的奸计,我等当立即进宫向父皇解释。”
端王心下慌乱,他道:“可……父皇会相信?”
怀王镇定道:“他只怕无证据才敢诈一诈皇兄,若有证据,早就命那宫廷禁军捆了我俩,压入大牢了。”
他扯住端王的手道:“皇兄,我们只需让父王相信我们的清白,还可借此告那昏君残害手足之罪。”
端王闻言点了点头,内心安定不少,兄弟两人合计一番,为了以防万一,又点齐私兵一百,火速策马朝宫门奔去。
-
至太平门,灯火通明,两人瞧见了正在巡逻的执行禁卫总领于承望,心下稍安,又因他是太上皇的心腹,遂上前打探道:“于总领可知……今日宫中发生了什么事不曾?”
那于承望只冷硬道:“属下不知,还请二位王爷下马。”他望了望端怀二王身后跟着的百名私兵道:“二位王爷这是何意?”
怀王下马笑着道:“不过是府卫罢了,于总领莫要担心,本王是知道宫中的规律的。”说完,他命身后的私兵往后退了十丈有余,又卸下了身上佩剑匕首等尖锐物,端王亦是如此。
二人踏入太平门,只觉除了城头黑黝黝一片叫人望不清外,今夜宫道中的灯火竟格外明亮。
两人走了一段距离,却听于承望大声喝道:“关宫门!”刹时身后两扇厚重的朱门便被两侧军士重重阖上。
端王转过身,望着于承望骑在马上逆光而来的身影,目眦欲裂厉声道:“于承望!你这狗奴才想要做什么!”
却见于承望自胸口衣衫夹层处掏出一卷明黄圣旨,展开念道:“……悉闻端、怀二王意欲谋反……格杀勿论!”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