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镜究竟已经过去了几天?卡莉发现自己懒得去数了。乔治已经开始上课,大学生活步入正轨。(确切地说,是开始派对和社交……)
前世在北京待久了的卡莉,也很快就适应在纽约的生活,即使乔治还经常性地抱怨纽约的拥挤——堵车啊、排队啊、地铁人太多空气污浊啦等等等等。
啧,没挤过北京早高峰的他,和没帮忙把下不去地铁的小姐妹推出去的他,根本不知道啥叫挤。
为了不给卡莉压力,他和电话里的爸爸也都对试镜没怎么过问。此时她正悠闲地坐在位于乔治所在校区附近的一家咖啡馆里,伴着一杯已经放凉了的咖啡,在小本子上写歌。
周围的顾客大多数也都是纽约大学的学生,对着自己身前的苹果电脑敲敲打打。一眼瞥过去,斜前方戴着黑框眼镜和帽子的小哥,正在写一个剧本。
这种安静和谐的艺术气氛是卡莉所在的德克萨斯小镇所没有的,也是她前世所在的首都北京所缺乏的。
北京承载了太多的职能——地缘上的、政治上的、经济上的等等,文化和艺术就只能成为其中的一小部分。
兴许是重生并未让她的记忆丧失,卡莉总觉得这一世自己对人生的思考和体悟更多了——这在音乐创作上是有益的,让她能写出更多感情复杂的歌曲,而不要求她这辈子再亲身去体会、去经历。
就像诗人和文学家一样,“痛苦”能造就创作。音乐人也一样,很多百转千回的歌曲,灵感都来源于创作者或者歌手的个人经历。
“嘿,又在写歌?”乔治的声音忽然在卡莉头顶响起,之后,老哥笑嘻嘻的脸出现在她对面的卡座。
“下课了?”卡莉对着哥哥拍在桌子上的大部头解剖理论书籍皱了皱眉,看完这么一本书几乎能要了她的命,她果然继承不了尼尔森先生的事业。
“是啊,来带你吃饭,老爸交代过,不能让你在纽约饿瘦了。”乔治抓过卡莉的咖啡,吞了一口,却被无糖无奶黑咖啡的口感恶心得皱了皱眉。
“噁……God……我一直无法理解你这么一个十几岁的小姑娘怎么饮食口味比老爸还单调,连老爸喝咖啡都要加糖,你这是要用这苦味儿来体验生活?”
在摇头表达过“不理解现在的小孩儿”后(卡莉:“你才比我大几岁?!”),乔治对服务生示意,给卡莉点了一份汉堡加薯条,给自己点了一盘沙拉——乔治也开始吃得像个纽约潮男了。
“写的什么歌,跟我讲讲?”
卡莉耸耸肩,在自己的“写歌本”上划掉一个不押韵的词,“脑海里突然有了一段旋律,或者说是hook……但还不是一首完整的歌。”
“钩子(hook)?”乔治挑眉。
卡莉盖上笔帽,挠挠头发,“Hook……嗯,怎么解释呢。就像是一种音乐上的创意?一般都指副歌部分的一部分片段、乐句。顾名思义,就像‘钩子’一样,一首歌里最抓耳的部分。实际上它可以出现在一首歌的任何地方,哪怕开头,只要它足够洗脑,所以这个概念一般只针对流行歌曲。”
类似的乐句、片段,她这几年已经写了很多,都攒在各个小本本里。
但卡莉现在最大的问题在于,她其实还没有找到自己最想涉足的门类和流派,还处于探索阶段。
虽说音乐没有国界,但这更多是针对古典音乐、纯音乐而言的。而对于现代歌曲,欧美这边的分类和国内还是有所差别。即使国内近现代歌曲的制作也像欧美学习了很多——通俗、民族、美声,是当年国内青歌赛的分类,不过这种分类当年也饱受诟病。
音乐分类的门道可以写几篇大部头出来。简单地说,大类上,欧美这边有摇滚(Rock)、Pop(流行)、乡村(Country)、灵魂(Soul)、爵士(Jazz)、拉丁(Latin)、说唱(Hip-hop)、民谣(Folk)等等……
细分下,每个门类下还能列举出甚至几十个次流派。
对于创作者,音乐流派、门类的区分并没有一个严格的标准,因为艺术家和市场都在不断发展、创新,就导致流派内容的不断扩增、以及类别和类别之间不断的融会贯通——比如,有“灵魂音乐”(Soul)这一大类,指非裔美国人独有的一种音乐。在“灵魂”大类下,更有“蓝眼灵魂”(Blue-eyed soul)的说法,指由白人表演的灵魂音乐。代表人物最近的有艾米·怀恩豪斯(Amy Winehouse)。
而后来韩国音乐影响力的扩大,也让流行(Pop)下有了“K-pop”的说法。
当然,对普通听众来说,你唱的什么无所谓,只要“好听”就行。
虽然成长于美式乡村音乐的传统大洲之一德克萨斯,但卡莉毕竟带着一个“中国芯儿”,对乡村音乐的认识还比较肤浅,只处于会听的程度。
不过德州毕竟不是田纳西州,她更没有去过“美国乡村音乐大本营”——纳什维尔。尼尔森一家的“乡村音乐情结”也不是很强烈。
所以卡莉暂时把自己的创作定位在了“万金油”分类——“流行”(Pop)里。
当然,这并不代表卡莉就反感“乡村”,她现在的状态更像一个站在超市零食货架前的孩童,这些待选择的流派就像各种食物一样,卡莉都想尝试一下,却受限于自己的肠胃和消化系统。
*****************
乔治捏了一根薯条——果然,健康饮食并没有贯彻下去,“懂了,hook就是最‘挥之不去’的句子。你什么时候学的,我之前从来没有听你说过有关音乐的专业术语——纽约改变了你?”
接着他歪了歪头,“百老汇的演员也要学写歌吗?”
卡莉摇头,“我猜不用吧,至少不是硬性要求,会写歌也不是什么多值得骄傲的事,能像那些主演一样能在‘唱歌’这项技能上做到业内顶级,已经很不容易了。”
乔治点了点头,没再回话,只是低头翻动着自己的沙拉。
卡莉看了看对面哥哥的棕色发顶,决定开门见山,“我还没有收到《13》音乐剧的callback电话,如果这是你想问的,你其实不用这么小心翼翼的……”
乔治晃了晃叉子,咧嘴笑,“这不是‘小心翼翼’,我没收到大学offer的时候也特别烦别人问——这是尊重和将心比心。”
“我猜我是被淘汰了吧,原因我也不知道,可能就像你的朋友雷尼说的,我只是不适合。”卡莉轻松地说,这种轻松并不是装给哥哥看的。
她深吸一口气,“在那个舞台上,我忽然……不确定这是不是我想要的了。”
“当然不是说我不想唱歌,”她马上补充,“只是,比起唱音乐剧,这种……‘别人的歌’,我更想唱自己的歌。”
“我不知道……我猜我更想成为一个singer-songwriter?就像玛利亚·凯莉那样——当然啦,我只是想想。”卡莉不好意思地笑笑,脸有些红。
她没说出自己更“宏伟”想法——她想有专辑,她想有巡演,她想面对舞台下的观众海洋、那些堪比夜空的点点星光。
往大了说,她想成为一名乐史留名的diva——这个梦,甚至做得比前世还大。
说实话,卡莉自己也被这个“可怕”的想法吓到了。为什么这一世要如此折腾呢?
她并没有带着一个什么“系统”、或者“任务”,重生后甚至落在了一个温暖幸福的中产家庭,衣食无忧。
支撑她的,只有对音乐、对唱歌的热爱。
可,“创造”是人类的一种本能。上学期,她学校里的艺术史老师说过,远古人在吃饱后,就开始在窑洞里作画了。除了“记录”的功能,卡莉一直认为,这也正是人类创造本能的体现。
人都有“留下点儿什么”、“表达点儿什么”的冲动,所以我们画画、唱歌、创作,试图在历史画卷上留下点儿蛛丝马迹。
生育从本质上说也是一种“创作”,通过留下带着自己血脉的后代,获得延续。
她在写歌、唱歌、被人聆听的时候,是无比快乐充实的。
人呐,吃吃睡睡、庸庸碌碌也是一世,努力着折腾着也是一世,卡莉总觉得,无论如何要对得起“生而为人”这一次的机会。更何况,她居然有了第二次机会,为何不……任性这么一次,张狂这么一次?
没人不想功成名就——尤其是在艺术上。艺术是人类“表现欲”本质的体现。而大多数人的豁达,都是折腾无果后被逼出来的。卡莉自认为她还是个隶属于“大多数”类别的俗人——她当然也想功成名就。
而这重来一次的机会,让原本上一世自我安慰到“豁达”程度的卡莉突然不甘起来……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