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盈按照之前安排的, 在乌溪举行三月三水边拔禊。
拔禊仪式其实没什么可说的,许盈从小到大都经过历过,属于老生常谈那一套。真有花样翻新处, 也是仪式以外的安排——说是水边拔禊,也不可能一群人赶来就为了个水边拔禊,在之后必然有许盈主持的宴饮、文会等等。
这些固然在别处也有,但不同的人主持,自然各有新意。而且, 就算没有新意,这类上流阶层流行的活动,本身就是来客们喜闻乐见的。
“乌溪少有弯曲处, 倒是不合曲水流觞, 今日抽签行诗、饮酒就是!”许盈拿出了早就准备好的花签, 让宾客轮流抽取。宾客按照抽取到的内容作诗行文, 然后又有饮酒之事。
许盈倒是没有参与到其中,他已经自请为记录官,负责将所有人的作品精选抄录。另外, 他还需要为今日盛会作序——这类序在许盈记忆中, 最有名气的大概是书圣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许盈自己文名很盛,过去也写过类似的序, 此时动笔自然轻松。
写这序的时候许盈也懒得花力气,再加上这也是增加名声的好机会,所以他参照了李白的《春夜宴桃李园序》, 开头就是‘夫天地着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诗仙文章之飘逸出尘自不必说,旁观许盈落笔的与会者看的真真的恶,却一个不敢大声张扬, 向外围念出!
就怕一不小心惊扰了许盈的思路,令一篇佳作出现瑕疵——其实大不必如此i,许盈虽有思索,却是想着将原文中一些与当下情况不合的部分改掉,更符合今次盛宴的实际情况。许盈也算是经历过此时精英教育,并且文学修养不低的,这样的事自然手到擒来!
不过,许盈在写下这开头时也是真的触动了心思,有些浮想联翩。
天地光阴...真的是不经意就流淌去了,仿佛梦一般。掐指算到如今,他也在长城县为令长三年了!这三年时光倏忽而过,除了一开始未站稳脚跟时有些艰难,后面都很顺利。而一旦生活顺利,就会觉得时间过的真快!
仔细想想,除了开头半年,后面的时光果然是眨眼就过!
不过,这飞驰而过的时光里,许盈并不是什么都没做——所谓的飞驰而过只是一种感觉,事实上时间依旧是按照一样的速度运转,在这之中他做了他能做的许多事。此时再回首,其实他已经在长城县留下了许多自己的印记。
在长城县为官三年,许盈自觉最拿的出手的成绩就是给长城县建立了可供本地百姓谋生的产业。过去长城县因为土地不适宜耕种的关系,在三吴之地中属于最穷的那种,百姓日子很不好过。是许盈来到这里,将竹器生产产业化,同时还打通了到建邺的市场!
同样是许盈,在长城县建立了竹纸生产基地!这份产业如今的规模不用多提,反正长城县竹纸已经成了驰名商标,竹纸不仅在三吴之地销售、供应建邺,还凭借着量大质优、物美价廉的优势,有行销天下的趋势!
甚至于一开始大家不太热情的茶园、果园(主要是茶园)等产业也有了长足发展...如今距离第一批茶园建立已经两三年了,正是茶园开始有收获的时候。虽然这时候还不时丰盛期,采摘上不能太过分,但这就是一个很好的开始!
看着茶园茶树长得那么好,茶叶采摘出来真能卖钱,大家对这个原本陌生的产业就算是没了原本的本能疏远——主要是,长城县本地的豪强大户谁家手上还没捏着一些丘陵地产呢?这些过去没什么用处,收益很有限。如今听说适宜种茶,有闲钱的自然有了尝试的想法。
除此之外,许盈后来又主导了一些零碎小项目,林林总总算起来,这些产业至少让本地一两万人有了谋生依凭。
不要觉得‘一两万人’是个小数目!事实上,在许盈来之前,长城县也就是十几万人罢了(而且这还是真实人口,并非户籍上被隐瞒后的数字)。此时十几万人不是‘小县’,长城县虽然穷,却到底是三吴之地,比起真正的穷乡僻壤又不知高到哪里去了!
如今因为许盈发展经济的功劳,长城县过去两年新生儿增多了,外地来安家的‘移民’也多了。户口上亦有增长,虽没有做过详细的调查,但二十来万人是稳的。
但不管怎么说,一两万人也是县内十分之一的人口了!而且这不会是孩子、老人,甚至妇女也很少,基本上都是家庭顶梁柱一样的存在。就算此时人均寿命短,壮年男女本来就占比高,这也等于是扫掉了大部分青壮年男子!
这些人是家庭的支柱,他们有了谋生的依凭就等于背后的一个家庭有了支撑!虽然以此时的社会条件,只靠一个人养活一个家几乎不可能,家庭其他成员也免不了参与一些低价值的劳动(比如包干家务,又比如负责家里的几亩薄田,搞搞农副业)。但有了一个家庭成员获得不错的劳动报酬,整个家庭就能被盘活!
这就像后世经营公司,不怕低利润单,这些低利润单只要能够让员工有事做,冲抵一些折旧,解决公司运转的成本就好了。怕的是只有这种低利润单!低利润单配合少少的高利润单,公司就能被盘活!
此时长城县的这些家庭,靠着家庭成员的辛苦劳动能达到最低的生存要求,这个时候家庭顶梁柱又有一份报酬不错的工作,这就意味着脱离了生存,有了一些生活的样子。他们可以基本温饱,还能偶尔有一些‘消费’。
一两万个新增有消费力的家庭,对于此时的一个县来说,影响是非常大的!
围绕着这些,长城县又多了一些从事手工业、商业的人——一两万个有消费力的家庭,即使他们买的大都是酒肉、纺织品等关于衣食的基本商品,消费层次低的可怜,对经济的劳动作用也是很大的。
这就是个良性循环,一两万个家庭围绕长城县的产业吃饭,然后又有一些家庭围绕这些家庭吃饭,甚至还有了少少的服务业...形成一个循环!
最直观的,从如今长城县市面上看,竟让人有此地居民安居乐业、物阜民丰之感。这种感觉如果是在太平盛世,或许不那么少见,但在如今年月,那可真是少见的不得了!
此时即使是建邺等政治中心,看起来富贵逼人,实则也是少数世家大族定居带来的繁荣假象!围绕这些世家大族做文章,不少人得以谋生。可这终究只能是一部分人的生计,长城县不同,产业建立起来后,以最少的开销带动了最多的就业,真正惠及到了最普通的居民。
长城县可没有建邺那些陷入赤贫的底层流民!
当然,这也有长城县人口远不及建邺的原因...长城县本身的就业缺口就不算大,许盈搞了那些产业之后立刻就解决了失业问题(甚至还有些冗余)。而同样的事,在建邺就不会那么好使了。
许盈对自己经济方面的成就最满意,百姓对此感受也最深。但对于外界,甚至是本地一些大户来说,他们最认可的却是文教方面的成绩...只能说,对此时掌握了发言权的人来说,无限拔高文教成果是一种政治正确!
像是本地一些大户,本身是豪强,屁股其实不在那群人那边,但还是有这种想法,典型的已经被忽悠瘸了。也不想想,他们立身之本就在本地,本地民生是重中之重,文教对他们来说反而没那么重要!
当然,许盈也不是对文教方面有什么不满,这也是他推动的事业呢!
而在这方面,最主要的代表就是太平书院...其实不只是太平书院,许盈还在长城县本地搞了蒙学。另外,像是竹器、造纸、茶叶这些产业,还有各自的‘职业教育’,这对产业工人也基本,钱由行业内部自己出(行业由此可以得到签了五年到十年不等身契的工人)。
蒙学也就罢了,大家都知道这是好的,只是受限于财政,能够这么搞的地方还是少!至于职业教育,才真是长城县独一份——大家族内部,又或者商人的大作坊,这些也有职业教育,一般是师傅带徒弟,大家族、大商人显然有固定培养工匠为自己提供服务的认识,所以也会为此付出一些。至于外面,徒弟想要学艺就得付出不小代价了。
但像长城县这样敞开了、大规模搞职业教育的还是少数,大家都担心教会徒弟饿死师傅。这规模搞的太大,又没有完全限制学徒的人身,这不是为自己培养竞争对手么!
此时的人受限于时代,目光所及看到的东西和后世人不太一样...也就是许盈的坚持,长城县才有了如今的‘独一份’。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