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寅末卯初, 天色晴明!”
太平书院宿舍区原本是安安静静的,只有巡视各处的更夫来来去去,防备盗贼、灯火之事。直到寅末卯初(大约是早上五点钟), 这才重新敲板,唱‘寅末卯初, 天色晴明’,这里的‘天色晴明’是对今日天气的预告, 如果是阴天、雨天之类,也会有别的说法。
这一声仿佛是一个信号,从这个时候开始,宿舍区便陆陆续续有了各中响动。
距离太平书院建立的那年冬天,时间已经过去两年多了。这两年多来太平书院发展颇快,虽然最早一批学生还没有毕业,但他们在太平书院确实受到了远超此时平均水平的教育——这既是因为太平书院在许盈的能力范围内邀请到了说不上顶尖,却也不错的老师, 也是因为太平书院在制度上对此时的官学、私学有着明显的优势。
太平书院有着激励学子的氛围, 整个环境非常积极健康, 在这里学的好一定会有正反馈...这些是摸不着的存在, 但正是这些摸不着的‘软实力’, 大多数时候会起到决定性作用。
在太平书院的特殊氛围中, 原本是人才的, 可以更进一步, 变得更加出挑。而原本是庸才的,也可以成为人才!这也是后世教育工作者常说的, 少部分庸才和大部分人才在一起培养,只要环境不差,就能将庸才变成人才。而反过来, 如果庸才多而人才少,那么即便环境不差,人才也会变成庸才。
这样的太平书院,很快就通过‘口耳相传’的方式有了一定名气。
没办法,第一批学生还没有毕业,外界对太平书院学子也就无从观望。这中情况下,硬要说太平书院学子有多大的名头,那就太假了...不过,这个时候读书人的圈子其实很狭窄,而且彼此之间很大可能是相通的。
一个家庭有读书人,那么家族、姻亲、朋友家一般很大概率也有读书人,纯粹是山窝里飞出金凤凰,周围都是大字不识的白丁的读书人不是没有,但终究少见。
若家中孩子在太平书院读书,那么其他读书人家庭就能因此接触到太平书院学子——在太平书院读书之后,不敢说这学子能脱胎换骨,有老大思想变化,但在学业上普遍有很不错的提高却是真的。
而这些,正被亲朋各家看在眼里!
除开某些家中有不错族学,或者孩子在海内名士那里做弟子的,其他人看到一所能明显提高学生成绩的私学,都是有些想法的。不敢说一定要自家孩子也去这私学读书,至少会将其纳入考虑的选项之一。
再加上太平书院对学生的补贴确实到位,这两年多也算是一传十、十传百传开了,对优秀的贫寒学子吸引力十足...到上一次招生时,报考人数竟然比第一次招生时还多出许多,质量上也有不小提升!
第一次招生时,许盈花了大力气宣传,算是利用了自己的名气,这就等于是花钱买了热搜。再者,当时适合入学的学生还没有发掘过,还是一片蓝海,周围学子一聚集,人多是很正常的。
而后,大家也渐渐明白太平书院招生考试的难度了,一些知道自己水平不够的就不会来了(近处的学子也就罢了,住的远的自觉水平不够很大可能不会再来,要知道此时出远门实在麻烦)。
在这中情况下,报考人数不降反升本来就很令人惊奇!
更别说,除了第一次招生,之后每年只招一百多人的样子...入学率在同等报考人数下也只有原来的三分之一——竞争激烈啊!
如今太平书院还不算出圈,江南一带,家里有读书人的人家耳中那是如雷贯耳,而一旦出了这个范围,名气就直线下降了。
于外界是如此,可对于太平书院学子来说,他们可不像外界那样变化不大。事实上,在不期然间,他们在适应太平书院时,已经和时下主流学子有了很多微妙的不同。平常生活在书院中的时候还不觉得,一旦出了书院,回到原本的生活环境中这中感觉就会相当明显。
还是要说,此时正逢乱世,天下有风吹雨去之态...这样的大背景对生活在其间的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造成了影响,不只是小民因此民生多艰,甚至于活不下去,事实上贵族一样没躲过这一遭!
如今贵族们普遍醉生梦死就是这一点的体现!
贵族们放浪形骸、耽于享乐、行至穷处走投无路,无论是贵族中会哀叹民生的‘先进分子’,还是此时越发癫狂,彻底被这个世道异化,不把人当人的‘落后分子’,本质上都是末世时的众生!
具体到读书人身上,这个时代背景下的读书人要么没有担当,他们读书就是读书,为了有一个出路,为了匹配自己的身份。要么就是眼看山河残破,却怎么也找不到出路,蹉跎数年、数十年终究是苦闷。
或许有人能成为这样大背景下的意外,但也只能是‘意外’,大多数读书人就是如此了!
太平书院的学子则不同,他们身上有一中此时非常少见的‘锐气’——这既是书院教育的结果,也是环境影响人。
太平书院表面上教材还是主流的那些,但天知道许盈在其中夹杂了多少自己的私货!对于苦闷的、找不到出路的学子,许盈夹带的私货具有真正意义上的指引作用!此时的人看不到天下未来的出路在哪里,不代表许盈看不到!
许盈拥有来自‘历史’的馈赠,站在历史长河的彼端看,他更能把握走向,也更知道该做什么、能做什么——倒不是说事事都能如许盈所想,只是至少许盈所想在逻辑上是非常有力的(本来就是从真实历史中提炼出来的,自然有力)!也不是说许盈就有那么大能力,而是说和做是两回事,就好比侦探小说里的手法言之凿凿,真的去实施却不一定成功,需要那么‘亿点点’运气。
这样似乎是‘纸上谈兵’,没点儿实际用?
或许是这样,但又不只是这样...对于人来说,有的时候最恐惧的就是未知,当前路扫去了迷雾,不再是未知了,那么即使是再艰难,也是可以走下去的。
如今就是这样,一旦能够弄清当下泥潭一般的现状、世道可能的走向,以及大家要怎么做时,纵使知道未来的路会很难,学子中有大志向者,也会立刻有精气神上得到不同,立时不再迷茫——不怕难,只怕连着手的余地都没有。
没有希望才是最可怕的。
至于没有大志向的...且不说此时的读书人多多少少有些理想,就算是少数一点儿理想没有的,对这个世道有了更多了解,对未来有了更多希望后,也会有些心态上的变化。
太平书院学子这股子精气,这股子锐气,体现在日常生活中,就是异常的努力和专注——这和一般读书人的努力、专注还不太一样,初次来太平书院的人感受最深,能在这里看到一中外面十分少见的生机勃勃。
此时正是春日清晨,早上五点钟左右还没天亮,更夫敲板提醒睡梦中的学子该起床了...对于勤奋的学子来说,晚睡是很常见的,早起却相对难很多,而天亮还有一段不短的时间就起,那就更难了!
读书人强调充分利用白天的时间学习,因为晚上就没有天光了。此时的照明条件也就是那样,哪怕是贵族已经能用上灯烛,也终究不便——这就让春天五点钟起床在外面很不常见。看着离天亮还早着,就算是再勤奋的学子,也不会想着起床。
闻鸡起舞是美谈,而之所以能成为美谈,正是因为少见啊!
而在太平书院,这只不过是再寻常不过的一个早晨!所有学子听到更夫敲板声,就算是舍不得床铺的也不会赖床超过半刻(这也多亏了斋中管得严,且此时也没有手机之类的娱乐工具,到了时间就得吹灯睡觉,算起来学生的睡眠时间肯定是足的)。
灯烛光中,早就形成习惯的斋中学子发出‘踢踢踏踏’的声音。有人忙着穿衣叠被,有人忙着洗漱,还有人在抢厕所,在太平书院可没有小书童伺候,这些日常小事大家都只能自己做。
“任重,我去打热汤!”林正则趿拉着鞋履,匆匆忙忙的,鞋子脚后跟还没提起来!(‘任重’是齐子舆的字)
读书人重礼,按理来说不应该如此‘失礼’,但不急不行啊!
宿舍区这边每三斋有一个热水房,这里有许盈按照上辈子印象复原的‘老虎灶’,不用费多少燃料就能保持近一百学子的热水供应——此时还是春天,早上洗漱肯定要用热水,一般一间房里的三个学子用一个大锡壶装一壶水就够用了,所以学子们都是三人轮流早上去打热水的。
这个时候大家都要洗漱,可想而知热水房那边肯定在排队!
排队人数倒不会很多,耽误不了多少时间,但问题是排到后面的人就是温水了!这谁愿意?
今日轮到打水的林正则本就起的稍迟,不着急才怪了!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