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且话又说回来相比自己那些不成器的同袍自己的脑回路在李孝恭自己看来从来就并不比别人更聪明。
自己之所以能活到今天这个时间爬到今天这个位置是因为自己思考问题更现实。
而现实就是一个帝国并不是完成了统一就没仗可打了开疆也是仗啊。
所以天下任何人要谋生其实都很简单——去有需求的地方就行了。
生存这档子事说到底就这么点东西。
因此李孝恭压根不觉得自己权谋很厉害——当然了虽然是有这种认知不过李孝恭自己也并不是简简单单就得出了这种东西也是狠狠经历了一番才总结了出来
但思路毕竟就是这么个思路因此虽然感觉皇帝的意思应该是叫自己传授李盛一些官场知识帮助他日后好在各种明争暗斗的派系攻伐里良好生存但李孝恭结合自身经验直截了当的就当成是搞结盟的话术那一类了。
这既然要聊这种东西那自然是不可能绕过最近的新闻了。
也就是罗马人找大唐的年轻人悄悄联盟的新闻!
话说结盟这种事李孝恭也不算陌生虽然乍一看上去好像大唐没有什么特别值得专门去结盟的对象也没有值得让大唐非得找谁结盟一起对付的对象。
但是这是现在是这个大唐最风华正茂——至少是迄今为止的“最风华正茂”的历史阶段的事情仅此而已。
在这之前大唐好歹也是刚刚打完隋末的乱世混战。
一般来说真正的王朝末期——不是那种临时性的政权的末期而是汉唐明清这种长寿的、成型的完全体帝国的末期一般来说也并不会说分分钟就天下大乱——出现这种情况。
而往往是会乱象丛生然后突然出现一个比较厉害的战略家暂时性的将一切统御起来这个人能力往往极为超群比如什么魏武之类的亦或者战国四公子这种。而具体到隋唐时期
这个人无疑就是隋文帝了。在这个家伙倒台之后真正的毁灭性的内战才会正式开打原因无它需要靠幻想来得到的新的制度创新已经被完成了但各方力量却依旧处于混沌状态。
这种情况下无论是哪一方对于各自的敌人都是真正的杀意已决所有想要动手的人都不再有任何顾忌。最终的结果就是隋末的乱世混战直接死了一半人口。
置身于这样的环境之中而且不但只是置身于这种环境而且还从中生还甚至还获得了名爵地位当上了河间郡王李孝恭的纵横学造诣当然也不是一般的深刻。
于是这件事在长安的时候李二的思路就是罗马派人大唐也派人出去。
只要双方的使臣都正常发挥作用那么效果当然就是抵消。
而大唐的诉求也就是抵消结盟这档子事而已使臣使用任何手段达成这一点都没问题威胁都可以。
因为说到底还是那一点关键之处大唐并没有意愿要动用这些出去当海盗的年轻人。
当然了罗马也派使臣大唐也派使臣两边都派遣。
要说外交官这种工作其本质说白了就是搞人情世故的职业选手而就像任何一个领域一样就算都是职业选手那也有水平高下手段多寡之分。
大家的段位还是会有所不同。
这种情况下其实就还是存在一定风险这个风险不是别的正是说如果罗马人的使臣比较厉害而大唐派遣的人刚好就没有那么厉害——到时候事情就显得麻烦了。
万一到时候大唐还真就需要这些“当年的海盗仔”搞配合做点什么事然后突然出现反水这种情况可咋整。
这个部分实际上就是李孝恭打算跟李盛讲的部分反正说来说去在李孝恭看来这次的任务就是一个没啥卵用的任务因为李盛的能力。
这小子搞不好这辈子压根就不需要什么合纵连横的手段。
不过既然是来当太子少师这哪怕是个临时工但自己还是得讲点干货的而李孝恭的干货就是。
实际上大唐也不需要在意派遣使臣的效果如何因为大概率是大唐这边的“结盟”效果更好。
原因很简单因为大唐无求于他们而罗马则不同。
这样去看这场竞争性结盟谁会胜出自然显得一目了然就算使臣的水平更低也无所谓。
而且
更现实的说即便大唐的结盟是比较失败的这些出去当海盗的年轻人更倾向于跟罗马人合作但只要大唐进行过这些付出日后
即便真的有人反水大唐的体量也完全扛得起。而在这种“扛得起”的下一步
大唐有能力报复和惩戒大唐有法理道理的依据去报复和惩戒这两个点明确剩下的事情其实就都不重要了。
换言之最强的合纵连横或者说最强的人情世故归根结底是自身的实力是否足够强大只有自身强大了才能平静的处理“人心叵测”这类问题。
这也是为什么李孝恭总觉得皇帝这番命令有些莫名其妙的原因因为按照自己这套逻辑去推理结论岂不就是压根没什么可给李盛这小子传授的?
李孝恭倒也不是不能理解反正首先李二毕竟是李盛的爹其次这下终于解决了盘踞大唐沿岸将近整整一年的海寇罗马人的暗中资助终于在潜艇这两个字的威势之下失去了作用。
这种时候皇帝突然关心起继承人的问题那倒也没什么好奇怪的。
让李孝恭没想到的是自己见到了李盛才刚刚跟李盛说完这一套东西。
接着正打算跟李盛贩卖一波皇恩浩荡之类的东西——这套东西李孝恭当然是早就不感冒了毕竟自己都是一把年纪的大叔了但没想到的是。
李盛听完却是忽然一笑“这事我看未必如陛下所料啊。”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