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还是死亡这基本上很少是一个问题因为其实大多数人……可能不会选择大电视机但一般都会选择生活。
但生活之中要不要求人帮忙要不要向人开口这却就妥妥的是个问题了。
对于李二来说这还不是个小问题毕竟是自己不是向朝中的老资格大臣问计也不是向手底下的心腹谋臣问计甚至也不是像刘皇叔那样向社会面方向找乡间隐士问计而是找一名名望极隆的大臣问计。
这跟刘皇叔问诸葛亮的情况是完全不同的因为刘皇叔询问诸葛亮的时候诸葛亮虽然已经很出名了但也只是在环南阳那一带的士人当中出名而且诸葛亮的名望主要是作为一个“有才华的年轻人”作为一个“个人”的名望。
而不是于国于民有大功的“英雄”的名望!
是才子而不是英雄这当中有重要区别百姓希望优秀的年轻人给自己带来福祉并且因此也愿意照顾这样的年轻人将女儿嫁给他们但这样的年轻人毕竟也还是在普通人之列。
百姓虽然肯将女儿嫁给这样的年轻人但理智的说也没有人就会指望这样的年轻人真就一定能升官发财或者如何如何那毕竟是小概率事件人们会期盼但不会期待。
期盼是淳朴的期盼但期待一定是现实的期待。
而“英雄”则就比“才子”高出不止一个等级了见识到这样的人物百姓就会真的希望这家伙能爬上去当皇帝。一个这种角色能带给百姓作为底层的利益就不知要胜过一般的才子多少倍。
而英雄与有才华的年轻人的重大区别从哲学意义上往深了说可以说上三天三夜但要为天下人所知则实打实的功绩必不可少。
而李盛的功绩那简直是不能说是跟闹着玩一样只能说是跟开玩笑一样不但桩桩件件都是“大案”而且数量还多如牛毛。
如李盛这等人物百姓就会真的希望其能当上皇帝!
但是这种看上去非常适合顺水推舟的好事李二却无法真的去干。
还是那句话君无戏言自己作为皇帝已经宣布了李承乾就是太子但就因为李盛才华高功勋多就可以当皇帝那要是以后又有别的庶出亲王也这么有才华有功劳呢?
要是干脆是个外姓大臣才华高功劳重皇帝岂不也得禅位?
这要是某个外姓大臣压根没什么才华功绩但特别会来事会控制舆论那做皇帝的。
已经不是难顶了是根本没法顶了!
这种事从东汉窦武陈蕃时就出现到曹操称公出现质变最后司马家发扬光大然后神州就完蛋了八王之乱天下板荡。
因此李二不可能不注意。
当然了话又说回来要让李二打消立李盛的念头那也是不可能的但目前李二确实没想到什么好办法因此这才一直隐瞒身份到如今。
现在居然偶遇李盛。
李二心中之难顶一般人根本没法想象。这真是问也不是不问那就好像浑身有蚂蚁在爬一样。
这个时候李二眼角余光突然注意到魏征做了一个很古怪的动作好似是被大蚂蚁叮咬了似的浑身突然打了一个冷颤激灵。
实际上李二心中所想魏征身为大唐第一贤臣岂能不知?但和李二一样对于这种极为重大几乎不可调和……但自己又不能不设法调和的矛盾魏征也同样没有什么好思路。而魏征之所以行止古怪倒不是因为这里边问题多大。
怎么不知不觉李盛的重量已经达到这种地步了???
皇帝不惜牺牲一部分皇权稳定性也要向李盛寻求意见。
如果说刘皇叔礼贤下士还属于是美德的一种毕竟当时的诸葛亮还只是个乡野村夫就算给了诸葛亮再大的面子其实也不会有什么问题。
但给某一个特定的大臣这么大的面子这就有点孔夫子作春秋所写的第一个故事内味了。
当时就是周天子迫于无奈给了晋国一个面子而于是在那之后全天下的所有诸侯都开始变成另一种东西了。
而说回刘皇叔和诸葛亮的关系这里边其实也不简单因为到了白帝城托孤的时候虽然恶意揣测昭烈皇帝不好……毕竟看“昭烈”这种谥号也知道皇叔虽然行事阴险但三观并不猥琐然而对诸葛亮说出“这孩子要是带不动你就自己当皇帝吧”这话的时候。
除了昭烈皇帝是真想兴复汉室的一部分拳拳之心以外另一方面……他已经别无选择诸葛亮的名望太高了而如果自己没了然后继位的偏偏又是个不成器的也就是阿斗。
自己这权位不放无论诸葛亮本人有多坦然在旁人看来那妥妥的就是在“束缚”诸葛亮。
人心就是如此。但也有前提 那就是这个有才华有功勋的人必须是特别有才华特别有功勋。
这么一想。
魏征就不由得猛地打一个冷颤了因为李盛这才华和功绩这搞不好就真比武侯还高了!
这么一想这事简直不是一般的危险。
要是李盛这小子其实并不是陛下的皇子而是别的什么地方渗透来神州的细作。
不过这个念头刚刚在魏征脑海产生就被取消了这想也知道李盛要是外邦来的细作那外邦岂不得比今日的大唐还繁华强盛个百倍了。
这怎么可能嘛!所以纯属杞人忧天。
更多的可能性魏征这会也是来不及想就突然被李二叫了“老魏公子所言这美酒之兑法你素来见多识广可有何看法?”
皇帝突然问话绕是魏征以忠直敢谏闻名这会出着神也不由得被惊了一个激灵再回头看皇帝顿时醒悟到皇帝是什么意思。
李二这是想让自己来问这事的正题!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