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子传信无非是光线是镜面折射。
但是这个时期首先李盛估计柴绍应该是弄不出五颜六色的彩色光——
这个自己可以想想办法不过稳定性好像也堪忧……至于直接按指定频率发光和收光那可太遥远了还不如聊聊世界和平啥的这个还真现实点。
所以柴绍回来之后跟李盛说战况时提到的这个镜子传信虽是没细说不过李盛估计也就是直接折射自然光比如阳光。
当然阳光不足的时候或许会用一用火把加强光照进行补正什么的。
这方面李盛直接告诉柴绍:拆手雷。
手雷当中的火药那是补光的好东西或许比不得镁光但肯定是比一般的火把能强不少。
当然这只是一方面关键是另外一点。
这个镜子传光应该是一闪一闪忽明忽灭传递信息——明和灭。
这样的话……
李盛不由得立刻想起了一个东西……
但是现在既然是动手在即让柴绍背诵摩斯好像有点过分。
再说了柴绍能背下来……或许有点可能性吧毕竟这货虽然是武人在那帮文人大儒看来也就是个“识字分子”但李盛觉得识字量达标那就是妥妥的文化人毕竟他可以学四书五经之外的知识了……
但柴绍身边的兵卒们怎么学就算找出了极个别识字的出来专门当人肉通信兵可一旦有个战损伤亡怎么替代?后续的战术如果继续需要沟通那不是当场拉闸……
柴绍这个点子不错李盛却知道自己不能立刻就整摩斯电码给他们背……
但是简单的整一套指令那还是没问题的!
这个想法李盛又花了点时间。
十来分钟的功夫给柴绍整了一套指令一个小本子交了过去。
这套本子当然不好背但比柴绍当时一拍脑袋想出来的巧办法要完备许多。
柴绍和马周本来十分紧张不过李盛这么耽误了一下俩人这下也逐渐稳定了心态。
最后……
夜幕降临战斗的时间终于再次来临……
说实话柴绍和马周甚至是长孙无忌这个文官都是不太明白为什么李盛偏偏要在夜间行动。
夜里行动有夜色掩护趁黑出动当然好但问题也在于……
按这个行动模式不应该是对方更有利吗?
散兵为匪见敌聚散……
遇到小股则迅速集结。
遇到大军就相约跑路。
对目视情报的灵活运用是对方最大的优势既然这样……
最好的计策按柴绍的理解应该是和对方一样吧……
当然目前敌人的来历都未能搞清楚大船都烧毁了一条更不用说俘虏审问了就更别说是弄清楚对方究竟有多少人马——这种真正的军事情报。
在现代某国向某地增兵多少这甚至已经成为了媒体发布会必备的消息传达。
但是在古代兵力数量这就是最重要最紧急的军事情报这个重要性甚至可以上升到军事资产的地步。
现在的问题就在于柴绍和马周还有长孙无忌等几人总之这波大军的头头脑脑还有一些一线老卒们商量了一番讨论这个事。
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对方虽然散兵为匪四面劫掠但是肯定还是会有一个最终的根据地。
原因很简单劫掠的收入虽然简单粗暴来钱快但毕竟也是不稳定的。
要通过抢劫来维持大军存在那么出去劫掠的小股部队就不可能真的自给自足因为有时候你能找到粮食有时候你却找不到。
找不到的时候那你还是得回头去见大帅求助。
并且关键的一点抢劫到的东西你也不可能就一直放船上——既然是散兵为匪那船员直接给你来个政变彼可取而代之彼钱可取而用之那不就彻底乱套了?
散兵为匪终究还是兵。
对方的这次行动终究还是一次军事行动。
所以肯定是有一个类似中枢的东西存在用来调节劫掠行动的收支问题。
抢到的细软宝货这个或许对方大帅真的会留给全军自行留着以鼓励积极性。
但是粮食这个东西非常不确定那就还是需要统筹。换句话说如果能找到这个老营所在就能逼对方战阵决战。
而决战正是大唐的禁军正是汉人的军队千万年来最为擅长的事情!
但是话说到这问题也就来了。
哪有这么容易?
找不到那不还是白扯……
因此柴绍马周这几个带兵的不免心中疑惑而且另一个问题……
李盛明明说要亲自参加战斗但又说带兵他不来。
这自相矛盾的话也是让人懵逼这葫芦里到底卖的是什么藿香正气……
不过李盛终究是主帅而无论是柴绍还是马周还是此次随军到来的更多校尉还是这十几条巨型海船上的大军。
所有人也都没有忘记。
李盛的军衔是上将军。
既然如此那么李盛应该也会有他的理由和计划!
马周是李盛的学生柴绍比任何人都清楚上将军在神州这片土地上是个什么含金量自然也不可能皮里阳秋不好好干。
只是出发之后……心中多少还是不免有些腹诽。
这李盛大概是想出什么奇谋吧……
但问题是这茫茫大海全是水。在海上又能有多少奇谋可用?
柴绍不会否认对海战的军事理解的重要性。版本理解的高低一直是决定上层将帅乃至基层兵卒战斗力上限和下限的重要因素哪怕海上也一样……
但军事理解是一方面这海上好像没有陆地上那么多诡计可以玩啊……
这李盛到底打算干嘛?
这个问题很是困扰了柴绍一把不过出发之时柴绍倒也没有表现出来。
大军终于倾巢而出满营的禁军热血薄天。
柴绍望着满船跑来跑去的水手兵卒甚至跑动的动作都带着蹦蹦跳跳斗志昂扬的模样知道他们依旧是开国雄师他们并没有被之前的战损吓住。
真好啊……
不过就在柴绍感叹之时……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