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万节记得明朝时期,曾有一个很有名的大太监,叫郑和的。</p>
他的船队所用的船,大者长达44丈,宽18丈。船队中,即使是中等船,也有37丈长,15丈宽。</p>
有位目击者形容宝船“体势巍然,巨无与敌,篷帆锚舵,非二三百人莫能举动”。还有的说,船上风帆有12张之多。这些都是代表了当时造船业的顶峰。</p>
先进的航海和造船技术包括水密隔舱、罗盘、计程法、测探器、牵星板以及线路的记载和海图的绘制等,应有尽有。</p>
而今,大齐的造船技术,基本也能达到明朝时期的水平,但距离郑和下西洋时的巅峰还有些差距。</p>
这主要源于大齐内乱不断,一些技术遗失了。</p>
时过境迁,现在遗留给后人的技术却连一半都剩不下了,不过短短十数年,造船术退步了许多,不仅再造不出那种宏伟大船,连普通中型船想下海都不大容易。</p>
据秦相连介绍,这船厂不过是十几年前重建的,也因为此,十分缺乏技术工人。</p>
秦相连带着他们参观船场,一路给他们介绍着,说这船场主要是造三种船。</p>
一种是沙船。</p>
沙船是最著名的方头、平底船的代表。沙船的历史可追溯到遥远的年代,它的甲板面宽敞,干舷低,具有宽、大、扁、浅的优点,适宜在浅水航道航行,稳定性比较好。</p>
另两种就是福船和广船。</p>
福船,还有广船,是以产地而得名,是适应大齐南方海阔水深多岛屿地理环境的两种船型。福船船型首尖尾宽两头翘,尾封结构呈马蹄形,两舷边向外拱有护板。舷侧用对开原木厚板加固,强度较大。</p>
船舱是水密隔舱结构,船体底尖上宽,尖首尖底利于破浪,吃水深,稳定性好,并且容易转舵改变航向,便于在狭窄的航道和多礁石的航道中航行。有些船首尾的舱是活水舱,也叫浮力舱或防摇舱。随着船首尾的上升或下降,活水舱中的水可流出或流入,减少船的摇摆,保持船的平衡。</p>
福船的用材主要是就地取福建盛产的松、杉、樟、楠等优良木材,它们在杭州湾以南的港口和沿海航线上多见。</p>
广船船型首尖体长,吃水较深,梁拱小,甲板背弧不高,有较好的适航性能和较大的续航力。船体结构的横向是以密距肋骨与隔舱板构成。广船的用材多采用广东的荔枝木、樟木,还有乌婪木,主要航行于南方港口和南海航线。</p>
曹万节听着他的介绍,也亲眼见识这种三种船,目前船场技术有限,长44丈,宽18丈的大船是造不出来的,所造的大都是小型船和中等船,尤以福船和广船为主。其实要论大,论航行的平稳,还是沙船更占优势。</p>
也刚巧曹万节对沙船多有了解,便就着沙船的习性和特点对船工们进行了一番讲解。</p>
沙船船上采用大梁拱,为使甲板能迅速排浪,船舱也采用水密隔舱结构。船舷采用大□列,大中型沙船每侧有四到六根大,从船首直压到船尾,以增加结构的强度。所以要造好沙船,船舷是顶重要的一项。</p>
而船厂中所造的沙船船舷不够牢固,水密隔舱也不够好,一旦放入水中,用不了多久,船体很容易散架。</p>
</p>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