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若宁的话,有几句还是挺触动到她内心的。 她有一方面和谢若宁蛮相似,生她的时候,母亲过世了。 她的父亲一直不喜欢她,说她生而克母。 早年的时候,她也这么认为。 后来还是十来岁的时候,有一次听祖母身边的人提起来,才知道,原来母亲怀着她的时候,父亲的外室来闹。 那外室,同样的,也是花楼的,怀了身孕,想进门…… 是个正常的妻子都会生气,愤怒。 然后谢若曦的生母在一气之下,动了胎气,谢若曦便早产了。 而她的生母则是产后大血崩,没了…… 难道对外说是谢载辉外面的女人找上门来导致原配难产而死啊? 这样,以后怎么给他找继室? 哪怕找着了,门第也要次一等的。 要面子的谢老太爷夫妻也好,西府的袁老太也好,自然是不能容忍的。 所以,东西二府合力瞒了下来。 要不然,那可是会让谢家的子侄娶媳妇都会难一丢丢的。 像有些男人么,或许对自己这个嫡女多加疼爱些来作补偿。 可谢载辉偏不。 他觉得嫡妻之所以死,是因为生女儿的关系。 和他没半毛钱的关系。 男人出去花天酒地不是很正常的吗? 觉得嫡妻是女儿克死的。 不肯把女儿养在二房。 谢老太那时候没办法,便把孙女养在了自己的院子里。 一来,平日里也有个伴。 二来,嫡次子将来找媳妇,也方便些。 所以,谢若曦和谢老太的感情是真挺不错的。 这也是她和自己的丈夫起了间隙的最重要原因。 像谢若宁他们弃权,她能理解。 可自己的丈夫明明知道自己和祖母之间感情的。 依旧没支持,她理解不了,也很难受。 而谢若宁的话,则给她提了个醒。 现在在庄子上,他们闹不和,还好些。 可回去之后呢? 或者是将来呢? 要做一辈子的夫妻,路还长着呢。 自己就甘愿在某些原则上让步? 之前听说了谢若宁的某些事,她其实还是挺佩服她的胆量和勇气的。 虽然一开始的时候是觉得她挺傻。 可细细一想,人家至少活得痛快啊,活得肆意啊。 自己能行吗? 倘若是在京城,她还真的未必有时间来理会自己,她是真的忙。 没出嫁前,就有听谢若敏提过。 两姐妹想聊些事,还得趁她吃饭或者洗澡。 有的时候,谢若宁吃着饭就会睡着,太累了…… 有的时候,洗澡的时候,她还是会睡着,依旧是太累了。 她知道的时候,人家福运来已经做强了。 至于养生馆,更加不用说,有镇南王府呢。 所以,她也没想过。 当然,那时候她和丈夫蜜里调油,有些事儿也不用想。 谢载辉虽然不曾给她父爱。 但是,母亲的陪嫁是没来克扣自己的。 相反,在继母那时候的操持之下,母亲的陪嫁是有增长的。 出嫁前自己和谢若谨分了母亲留下的那些陪嫁。 再加上公中的,祖母私下补贴的,她的小日子还是可以过得不错的。 可这一切都建立于和自己的丈夫关系还不错。 倘若一直这样呢? 她也确实要给自己留条后路。 在京城谢若宁哪儿也联系不上。 可现在,是谢若宁自己空了,赶着送上门。 谢若曦觉得,这个机会也不错。 一来,自己将来哪怕回了京城,也能有些事儿做。 二来,倘若哪天自己和丈夫真走到了哪一步。 那么,自己有家生财的铺子,退路还是有的。 哪怕眼不见为净,搬出去住呢? 因此,姐妹二人包完了饺子,便开始商量了起来。 在某一方面,谢若曦和谢若宁的想法是一致的。 那就是,最好不要是食物,还有美容方面。 那么其实能选的范围就比较少了。 这年头,做房地产生意,未必能赚银子。 以前谢若宁就有想过,比方说国子监附近,或者是贡院附近买几个院子下来。 到时候,让人收整一番,到时候租给学子。 学子年年有,在谢若宁的想法里,应该是并不愁租不出去。 而且只要叫一对老夫妻帮着收整,或者帮着做菜就行。 真买下来了,每年的成本未必会高。 但后来细细一打听,才知道,贡院附近这样的院子是有。 但一般都是人家直接租给学子,或者且给学子几间屋子。 像谢若宁这样,要买下几间院子打成一起,租给学子的,压根没有。 京城生活本来就不易。 古代虽然没有学区房,但是贡院也好,国子监也好,哪儿的宅子很少有人放出来。 哪怕有放出来,价格呢,也不会便宜到哪儿去。 本来嘛,孟母三迁的故事,哪怕不认字的也听过。 所以,还真的少有人放。 除非出现重大变故。 倘若只是一个小院子,特地拿来出租,是极不划算的。 所以,两姐妹自然是把这个房产买卖给放弃了。 接下去,二人能选择的就很少了。 杂货铺一类的,肯定不适合,零碎,又繁索。 饭馆茶楼场子又太大了。 古代也不像现代,可以加盟一些品牌店。 所以二人一个出主意,一个推翻,搞了一个下午,还是想不到开啥铺子。 到了晚间的时候,谢若敏来了,她听了二人的对话,很是无语。 觉得二人现在在庄子,你想再多也没用。 但是又想到之前自己妹妹在状况,便叹了口气,然后加入了讨论。 “绸缎庄子?这个本钱需要很大吧?” 谢若宁听了谢若敏出的主意,想了想,觉得这门生意“钱途”是有。 但最大的问题是,本钱一定要雄厚,靠山一定要硬。 要不然,在京城很难坚持下去。 “大有大做,小有小做,论理,也不难。 而且你想,怎么着我们堂姐妹的生意,将来总能做吧? 还有钟家那边,嫂子弟妹的娘家啥的。” 谢若敏觉得,只要有那么几家是老客户,理论上也可以经营下去了。 “这怎么说呢,光是我们谢家,本来就有固定的铺子上门。 倘若是咱们自己做,以后只进自己铺子的,倒也不难。 可是,各人各口味。 倘若只靠家里的姐姐妹妹光顾,肯定不行。 谢家钟家,云家啥的没问题。 可别人家呢? 堂姐妹也好,嫂子弟妹的娘家也好,人家未必一定要向你订购的。 或者说,人家说个款式,是你进不到,你怎么办?” 谢若宁立即提出道。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