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谢老太爷夫妇的意见也没达成一致,所以,分家中止了。 主要是谢老太爷也不想让子孙们看见他们两口子为此有意见。 “乖囡,我们家一年八百两银子应该是能……” 谢彦信吃晚饭的时候,想了又想,终于忍不住开口道。 他自己呢,实在是没这银子。 可这不是有女儿的孝敬嘛。 反正他也用不了多少,那女儿孝敬自己,自己孝敬父亲,好像也挺合适的。 虽然拿女儿的银子去孝敬自己的父亲有些怪怪的。 不过,敬爱自己的父亲,不是应当的嘛。 这就像自己的女儿孝敬自己一样。 这是他们谢家的好传统啊!! “爹,今天的鱼头豆腐汤好喝,您多喝一碗。” 谢若宁舀了碗汤递到谢彦信跟前。 “乖囡……” 谢彦信也不是傻的,见女儿没有正面回答自己的问题,便知道女儿是不答应。 谢若宁见自家父亲有些尴尬,便解释, “爹啊,其实呢,分红给了您,你想怎么花,都可以,女儿不干涉。 可是,爹,你想过没有。 你出八百两,大伯和二伯自然也得出八百两。 他们有这银子吗? 倘若没有,那么,是不是得向老百姓伸爪子了? 特别是大伯。 爹啊,你也是读圣贤书的,你觉得,咱们这么做对得起老百姓嘛? 更何况,现在皇上都颁布圣旨,婚嫁也好,白事也好,都希望官员们节俭。 这不是各地不是水灾,蝗灾,就是旱灾的嘛。 好了,咱们这一孝敬,知道的,知道咱们孝顺祖父母。 不知道的,以为咱们和圣上对着干呢? 爹啊,不遵从圣上旨意,是为不忠。 害伯父贪污,鱼肉百姓,是为不仁。 使百姓生活困活,是为不义。 爹,咱们怎么能干这种事呢?” 谢若宁自己抿了一口汤,又继续道, “而且还有二伯哪儿。 刚才二伯也说了那银子的问题。 你又不是不知道,二伯的吃穿用度……” 谢若宁想了想,又正了正身子继续道,“本来这种话,我这个当侄女的不应当说的。 可是,爹,你想想,二伯也不当官,平日里,咳咳,其实也不知道在干嘛。 本来就有人说二伯是吃软饭的了。 现在,你答应出八百,大伯倘若也答应了下来。 你说吧,叫谁出二伯的那一份? 还不是二伯母。 二伯母嫁妆虽然不少。 可几个堂弟都还没娶妻,还要读书。 万一哪天谁有个大造化的,考个状元啥的。 被哪家公候家的看上了,招为女婿。 怎么着,彩礼方面总得像样些吧? 哪怕没考上状元,说真,三个堂弟读起书来,也是笔不菲的支出。 你读过书,自然知道这投入有多大。 将来娶起媳妇来,二伯母的压力也不小啊。 爹啊,咱做人不能这么自私,不能只为自己考虑不是? 银子,咱是出得起。 可得看大伯母,二伯母的意见。 爹我看这样,到时候,咱附议就是了。” 谢若慎和谢若敏本来也是打好了腹稿劝说自家父亲的。 不过,一听自家小妹说的,觉得好像小妹全说了。 最重要的是拿大义来堵了父亲的口。 “爹,倘若到时候,祖父或者祖母需要银子,你私下给些就是了。 何必让大伯和二伯难做嘛。 我看就听妹妹的,我家妹妹这么聪明,听她的肯定没错。” 谢若慎把碗里最后的那些饭扒拉干净,然后抹了抹嘴说道。 “还是哥哥这办法好,一来,也孝敬祖父母了。 二来,也不让大伯二伯难做了。” 谢若宁笑着说道。 “爹,我看就按照弟弟妹妹说得做吧,反正咱不少出就是了。” 谢若敏也接着说道。 谢彦信见他们兄妹三人已经决定了,便点了点头。 谢若宁两姐妹其实是知道谢老太要这么多银子的用意的。 说穿了,就是想多从三房划拉些银子,到时候补贴自己的儿子。 可在谢若宁看来,她实在也不是个聪明的。 其实从袁老太的教训就应该知道一些事了。 比方说,为啥诚伯父宁可给庶弟也不愿意给自己的同胞兄弟。 在谢若宁原先的想法是,怎么着同胞兄弟感情都会好些。 可谢若敏却表示,倘若有的时候,父母太过偏心,人的嫉妒心一旦扎了根,发了芽,那么,你就不可控制了。 要不然,西府也不会闹成那样了。 就拿谢老太向他们三兄弟要银子,每人要八百两,你看谢载辉不第一时间跳出来了吗? 他跳出来,难道周氏会没想法? 在周氏的心里,老太太是偏心二房的。 但是,在谢载辉的心里,觉得自家母亲是偏心大哥的。 无论是长房还是二房都会觉得,自己的母亲向他们狮子开大口要这么多,是去补贴自己的兄弟。 所以,两房压根不肯出,当然,也有一半原因是确实也拿不出来。 周氏是觉得倘若一年只出一百那自然是最好。 也不明白婆婆的,一年要花这么多银子干嘛。 至于谢载辉则是觉得,得好好和母亲说说,别一心想补贴她的宝贝长孙。 那长孙已经废了,多花点时间和精力看看他的几个儿子,或许还比较实在。 相比较三房的众人都睡了个好觉,长房和二房的人则在商量,如何让谢老太把金额降低。 谢老太爷对谢家的掌控其实是很彻底的。 他到了第二天早上,一边吃着白粥,一边听着底下人的汇报,心里不由得叹了口气。 果然,长姐说得没错。 他们二老还在呢,只不过是向他们兄弟要点生活费,就这样了。 倘若,他们有一天走了…… 老大家和老二家,那是靠不住的。 老三呢,虽然孝顺,可明显,对三房是没啥话语权。 但倘若老三执意要做,他的三个孩子也像他,会听话,会照做。 看来,还是长姐说得对。 趁现在,关系还能缓和,没搞得太僵,早早的分了家。 这样,哪天长房还是二房有难,怎么着,以老三的个性,能在银钱上帮衬一把。 但是,生活费应该要多少,他还真的是想不好。 老妻呢,说得也对,他们二人年纪大了,看病吃药也要银子的吧? 现在向人家要银子都这么难,更何况是将来了。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