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一年前,谢若宁手里握着的那些地价升了之后,她便开始和谢若慎父子交待某些事情了。 她的想法是到时候除了留下那三块相连的,别的都卖了,换别的肥沃的庄子。 这不是肥沃又称心的庄子难找嘛。 所以就一直这么握在手里,反正目前看来,也不缺银子。 她的想法是,到时候卖地所赚的银子,分成四份。 自己和谢若敏充进陪嫁里。 谢若慎娶媳妇面上呢,也好看些。 说真,靠公中给的那些银子婚嫁娶,还真的是欠缺了些。 至于谢彦信同样留一份养老。 这也是为谢彦信的将来考虑。 无论谢若慎以后娶的是谁,无论这个女子贤不贤惠,都能保障谢彦信将来的养老问题。 这年头的官员,可没退休工资的。 谢若慎呢是个大大咧咧的。 万一将来的儿媳不孝顺呢? 总不能让谢彦信去告状吧? 虽说自己和谢若敏那是铁定孝顺的。 可这不是嫁出去的女儿,比较难以回娘家么? 等她们的人听到某些消息,黄花菜都凉了。 无论如何,都是让老父自己手里有点银子来得更加实惠和方便些。 谢彦信和谢若慎是有知道两姐妹在捣鼓些啥的。 只是不知道,两姐妹在捣鼓些啥,捣鼓得如何。 猛地,突然能分到这些,两人都挺愕然的。 特别是谢若慎。 以往每个月,谢若宁都会缠着谢彦信带着他们姐妹几人去庄子上住几天。 谢若慎是觉得太耽误事儿。 乡下地儿,哪里有城里好玩啊。 虽说可以骑马,,可又不能赛马。 而且也没他的小伙伴啊。 特别是自家妹妹,老喜欢往泥巴地里跑,和那些脏不啦几的乡下汉子妇人们瞎闲聊,他看了就不舒服。 至于姐姐更加讨厌,说要带着他去看庄稼的收成,长势,怎么和佃户打交道。 还要自己多学学打算盘啥的。 在谢若慎看来,这种事,将来交给管事,嬷嬷啥的打理不就成了? 干嘛要自己费心费力的? 更何况自己将来不是会娶媳妇么? 然尔现在…… “这些是姐姐妹妹自己赚来的,我不能要。” 谢若慎很是认真的想了想,立即拒绝了。 自己啥也没干过,怎么能接受姐姐妹妹的馈赠呢? 他现在有些明白自家姐妹干了些啥了。 可他更加不能要了。 自己是一个大男人,怎么能伸手向姐妹要东西? 人家给,自己也不能接受啊! 谢彦信看见自家女儿这么会攒银子,一方面是感慨女儿能自力更生了。 倘若媳妇还在世就好了,肯定很欣慰的。 不过,也没关系,晚上自己会去和媳妇说“悄悄话”地。 倘若媳妇没听见,冬至上坟的时候,自己也会去和媳妇说的。 另一方面则觉得,自己和媳妇生的孩子果然是天底下最优秀的孩子。 瞧瞧,多能干,多友爱兄弟姐妹,多互相互爱,多孝顺自己这个父亲啊!! 他倒是没觉得谢若宁两姐妹孝顺自己有啥不对,有啥不妥的。 自己又不会去用女儿的这些银子的。 唔,自己帮存着。 万一哪天女儿有急用了啥呢? 虽说兄妹三人没有达成一致的协议。 但大致的规划两姐妹还是在规划的。 谢若宁手里有人,而且出去的机会多,所以,买地卖地的事儿,就由她负责。 至于庄子上的一些收成,佃户方面,则由谢若敏来负责。 原先谢若宁是打算,那些来投靠的劫匪们可以分批安置去各个庄子上。 本来那些人也是良善之辈,只不过是走投无路了,才落草的。 在谢若宁看来,分开也有分开的好。 万一有一天,那些人联合起来闹事呢? 虽说微乎其微,但总得防范是吧。 但谢若敏是坚决反对。 你想,万一这些人把别的佃户带坏呢? 对,那里面,有几个种地,或者养鸡养鱼的是一把好手。 可在她看来,有前科的,她不要。 谢若敏的话,要烂就索性只烂一个庄子吧。 就当她妹妹日行一善,别去祸害别的。 她这么说了,谢若宁只能点头答应了下来。 所以,这日两姐妹在盘算的时候,谢若敏便和谢若宁提了,“到时候分,别把你那庄子给你哥。 你哥不是那种压得下那些人的人。” 最重要的是,谢若慎现在和纪家表哥们一起。 好像听说纪家表哥们在活动,想把谢若慎安排进金翎营去。 当然了,这件事,谢家暂时只有她和谢若慎知道。 主要是怕万一运作不好,到时候没进去,这事儿又捅了出去,怪不好意思的。 谢若宁听了,自然是乖巧的点点头。 说真,自己和人家接触过几次之后,发现那些人之中,有几个还真的是宝。 有一个叫高铁柱的,力大无穷,虽说食量也很大,可人家干的活也多。 最重要的是嘴严实得很,真有秘密的事交待他去干,他一个字也不会泄露。 而高铁柱有个弟弟恰好相反,嘴皮子利索得很好,个子特别小巧,迷你,最重要的是还长得一张娃娃脸。 自己原先一直以为他才十来岁的样子,后来才知道,他就比高铁柱小了一年,今年都十七了。 可问题是冒充小孩子妥妥的,最重要的是,没人会怀疑。 何二做生意的时候,特别喜欢带上他,每次带上他,总能哄好些丫头婆子多买些东西。 应该说,那些人之中,不缺能手。 谢若宁呢,其实对种地,那是一窍不通。 所以,她压根也没掺过手。 算是全权放给了他们,反正她只看成绩。 也事先和他们说了,每年所得收益分成三部分。 三分之一归他们,另外三分之一归自己。 最后的三分之一她在庄子这儿建立一个小型的私塾。 上午她会请个老童生来教他们的孩子读书认字。 下午的时候,那就看他们谁有空,来开班教学了。 比方说可以开木工班,可以开打猎班,可以开种田养蚕班诸如此类的。 看学生的兴趣爱好。 有些父母喜欢干这一行,或者擅长干这一行的,自己的子女未必会喜欢。 倘若有孩子特别有读书天赋的,那么,她也会着重培养。 原先以为他们会对读书会特别有兴趣。 可哪里知道,那老童生来了几个月,居然没一个学生来读上午的课,谢若宁那时候便觉得有些尴尬了。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