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成锦心知太上皇和诸公必会起疑。</p>
这几日,他在帐篷中画思维导图,何能走进来通报,成国公朱晖来了。</p>
“严大人,按明律,需将朱宸濠押送回京城审问,得太上皇旨意,才可流放出海。”</p>
朱晖暗自揣测严成锦的用意,却不知他为何要放宁王。</p>
第一次擒获,杀了宁王叛军无首,不杀情有可原。</p>
如今,叛军已离开南昌城,不管是杀了亦或是放了,皆比放他出海好。</p>
京营各大将领和千户等着立军功,在营帐外,久久不离去。</p>
王守仁低头沉思,老高兄撤军且将宁王放去海外。</p>
不知有何图谋。</p>
“本官会向太上皇禀明,清点战损,补充缺额,八日后其启程回京。”</p>
出兵南昌前,曾向太上皇许诺,京营不折损一人。</p>
两军交战,调兵遣将花费了几日,兵刃交接的时间并不长,又是以钢枪、弓箭等远程兵器为主要兵备。</p>
严成锦估计战损不足五千人。</p>
将这些缺额补进京营,也算原数返还,太上皇和诸公生气是必然。</p>
但从京城来,他便打算将宁王的大军送去海外。</p>
只是,成国公朱晖和夏忠等人不知道他的意图,自然会觉得疑惑。</p>
……</p>
松江府,港口。</p>
朱拱樤站在船头回望疆域,此番出海,不能再回来了。</p>
谋士们老泪纵横,身为豪门士绅。</p>
成了海贼,余生要在海外渡过,子孙后代也不再是大明人,背离祖宗,是大不孝。</p>
唐寅从怀中抽出一封书信,动身:“世子,那位大人让在下转交给您。”</p>
“原来唐兄,就是那个暗中向他效力的人。”</p>
“谈不上,只是为娄妃效力,揭举宁王谋逆。”唐寅知道,娄妃与严成锦互通书信。</p>
但他,从未修书严成锦。</p>
朱拱樤走上甲板,拆开书信上的密蜡。</p>
唐寅注视着,只见朱拱樤面色变化不定,渐渐变得疑惑起来:“莫非,那位大人想反悔?”</p>
谋士们心里咯噔一下,他们已经背井离乡。</p>
朝廷还想怎么样?</p>
朱拱樤却将纸揉成一团,眼睁睁的看它沉入海底:“去德里苏丹国。”</p>
……</p>
南昌城。</p>
严成锦命人招募兵马。</p>
南昌城周遭县镇,田地被军队践踏严重,听闻京营士卒招募,八分纹银一日,排起长龙。</p>
朱厚照住进宁王府,猛然在一间厢房中发现许多字画,宛如发现宝藏。</p>
“老高,此人的书画,比画状元还要好!”</p>
手中拿着两幅画,一幅名为骑驴思归图,一幅名为山路松声图。</p>
严成锦粗略看了眼,就知道是谁的:“新皇看错了,并非大家,是宁王养的闲士所作,臣让人收起来,带回京城。”</p>
这间厢房中,还有一幅未作完的王蜀宫妓图。</p>
朱厚照却不信严成锦,“这是朕发现的,给你一幅,其余是朕的。”</p>
“臣奉命抄宁王的府邸,这些财物当充入国库。”</p>
一月晃眼过去,招募一万兵马,京营大军拔营回京。</p>
行军速度若快,半月就能到京城。</p>
但朱厚照一路总想溜出去玩,拖延了近半月的行军速度。</p>
……</p>
紫禁城,奉天殿。</p>
早朝,太上皇弘治派出厂卫和通政司,追查朱厚照的踪迹。</p>
听闻,朱厚照带皇孙到南昌,寝食难安。</p>
“兵部,有南昌传回的疏奏?”</p>
“回禀太上皇,十五日前收到夏忠的疏奏后,一直未有疏奏传回。”</p>
只说新皇到了南昌,还不知战况如何。</p>
李东阳面露忧虑之色。</p>
严成锦和朱厚照沆瀣一气,不要让他乱来才好。</p>
下了朝,张敷华面色凝重地走回值房,走出右掖门,见兵部文吏神色匆匆朝他走来。</p>
“可是南昌的疏奏?”</p>
文吏点头将急奏递上。</p>
张敷华慌忙展信看了看,瞳孔渐渐放大,最后,眼睛宛如死鱼般,死死盯着信上的字。</p>
“严成锦把叛军放出海了?”</p>
此子实在太大胆了,宁王要押回京城审问,叛军也要发配边疆充当力役。</p>
未得太上皇旨意,严成锦就将人放走了。</p>
他抬脚,忙向奉天殿的方向走去,可没走几步,又转身折返去了内阁。</p>
此时,刘健正捧着成国公朱晖的疏奏。</p>
“此子竟将宁王的大军放归海外。”</p>
诸公面露震惊和疑惑之色。</p>
严成锦向来思虑过人,能料到太上皇和诸位大臣会问罪。</p>
这时,张敷华从门外走进来,急问:“诸公看到疏奏了吧?严成锦将叛军放出海了。”</p>
刘健深吸一口气:“先去奉天殿。”</p>
片刻后,奉天殿。</p>
太上皇正要移驾去西暖阁,内阁和兵部一齐来到正殿,递呈了一封疏奏。</p>
李东阳心中忐忑。</p>
诸公默不作声等太上皇看完疏奏。</p>
只见,太上皇弘治合上疏奏后,板着脸问:“严成锦到哪儿了?”</p>
“京畿,不出一日便能到京城。”</p>
京畿,武清县。</p>
官道上,严成锦骑着黑色大马,身前是兴王世子朱厚熜。</p>
朱厚照策马赶上来:“父皇和诸公定会找你问罪,若你将字画之事保密,朕就不问你的罪了。”</p>
“新皇私逃出宫,还想想如何面对太上皇和诸公吧。”</p>
向太上皇领命来南昌平叛前,严成锦给严嵩去过一封书信。</p>
穿过云南境,再过一个小国,便是德里苏丹王国。</p>
将近五个月,商队走商再慢,严嵩也应当收到信了。</p>
……</p>
阿拉格,残败的番城。</p>
严嵩和刘谨率军藏身于这里,城外是密林和险山,突厥人的骑兵不易攻占。</p>
但,德里苏丹先后与弗朗机人交战,后诸侯交战,常年笼罩于战乱中。</p>
粮食比白银还要稀缺。</p>
所幸,严嵩知道番薯能养活人。</p>
在野地里,种了满山番薯和其他谷物,靠番薯和薯叶,才养活几万士卒。</p>
刘瑾拿着信件兴冲冲走来:“严大人来书信了,快看看,何时派援军?”</p>
突厥人太厉害,正面交锋会被冲得人仰马翻。</p>
若朝廷能派骑兵来,还有几分胜算。</p>
严嵩看了几眼,摇头:“严大人还无法确定,让我等候,三月后,若有援军来,便是有。</p>
不过,国号已可确认。”</p>
刘瑾眨了眨眼睛:“叫什么?”</p>
“唐宋。”</p>
刘瑾脸上笑开了花,露出几颗白牙,他便是开国功臣了呀。</p>
不过,如今这鸟地方贫瘠至极,远不如大明的州县,还仅有巴掌大小,外域皆被突厥人占领了。</p>
</p>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