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后,奉天殿。</p>
萧敬抱着云展来禀报:“奴婢派厂卫查出眉目了,韩大人量刑不当共有五十二起。</p>
最近一起是西区百姓黄顺,谎造改制谣言,被打断双腿,至今还关押在狱中,三日后死刑。”</p>
谎造谣言,按如今的明律,流放三千里,罪不至死。</p>
却被韩福下令斩首。</p>
太上皇眉头微皱,展开长长的宗卷,看了几宗案卷后,深吸一口凉气。</p>
萧敬如实道:“与韩大人交好之人,却论罪极轻。</p>
诸如辽东指挥佥事周东,伪增屯田数百顷,将其出租给百姓,民不聊生,当处以死刑。</p>
却只叛了流放三千里。</p>
周东在京城时,与韩大人有些交情。”</p>
太上皇弘治眉头凝成一线,面色阴沉。</p>
真如严成锦所言,韩福量刑时有失偏颇。</p>
蒋冕眸中闪烁,并没替韩福求情,就算求下来,说不定严成锦会把他一起弹劾。</p>
刘健知道,严成锦这家伙一直猫在都察院,是在查韩福的罪状。</p>
韩府。</p>
韩福辞去大理寺的部务,不安地等厂卫调查。</p>
“想不到严成锦一直在调查老夫,大意了。”</p>
刑部的宗卷不必传给皇帝过目,由司法衙门自行裁决。</p>
但凡是司法衙门,必定会有量刑不当,或者冤案。</p>
就算都察院也一样。</p>
但现在不能去调查都察院,且坐衙官是郑乾,查出量刑不当,也怪不到严成锦头上。</p>
高凤抱着圣旨走进来,深深地看了韩福一眼,清了清嗓子:“韩大人,接旨吧!”</p>
韩福愣住了,回过神来后,连忙跪下。</p>
“自古帝王法天立正,布德明刑,不可偏废,朕嗣位以来,仰荷上天之意,励精图治,越二十四年,念惟世久承平,人多玩法,振起纲雄,登于至理,而有司不能体悉朕心,奉行过当……今撤去韩福大理寺卿一职,贬为庶民,播告中外,使天下闻。”</p>
韩福打了个寒噤。</p>
高凤干咳一声,得罪谁不好,偏偏得罪那个家伙。</p>
“韩大人,快点接旨吧,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呢?”</p>
韩福目光呆滞,宛如僵尸般伸出手,接过圣旨。</p>
……</p>
奉天殿。</p>
太上皇弘治下令内阁,张贴皇榜布告天下,在京畿之地试行新的里甲制。</p>
张升担忧道:“太上皇,即便试行,也应当在河间府试行,京城士绅众多……”</p>
士绅众多才好,正是要看看士绅的反应。</p>
刘健只是叹息一声,太上皇打定主意后,就很难改变了。</p>
朱厚照道:“就算父皇不推行,等儿臣掌权,也会推行天下的。”</p>
诸公差点老血喷到朱厚照脸上。</p>
但朱厚照知道,老高说的有道理。</p>
只有让百姓迁移,汇聚于一座城中,才会出现大唐长安那样的盛世。</p>
里甲制将百姓禁锢于原处,不得动弹。</p>
太上皇弘治看向李东阳道:“就定于京城吧,让严成锦拟旨,寡人先观后效。”</p>
这封旨意恐怕内阁谁也不愿意写。</p>
严成锦得知陛下让他写诰书时,心中惊讶了一下,仔细思索片刻后,笔走龙蛇。</p>
皇榜张贴于宫墙上,会悬挂三日。</p>
但仅是第一日,就有成百上千的士绅百姓围观。</p>
里甲制形成定例,此刻看见皇榜上写着,京畿之地以及周围三府的百姓,皆可自由迁移户籍,搬至京城。</p>
但原黄册会除名。</p>
才第一日,户部衙门就被京畿外的士绅挤爆了。</p>
深夜,乾清宫。</p>
太上皇弘治辗转反侧睡不着,改了里甲制,士绅一定会起兵造反吧?</p>
就算不起兵造反,也会联名上血书。</p>
毕竟顺天府就呈递过一次。</p>
“宫外有消息传来吗?可有人造反?”</p>
太上皇弘治隔着帘子,朝窗口的方向喊了一声。</p>
萧敬手执灯笼,却未推开门走进去:“没有消息,太上皇安心的睡吧,奴婢会提醒您的。”</p>
寝殿里没有了声音,可才过了一个时辰。</p>
太上皇弘治又抬起头:“宫外可有人造反?”</p>
萧敬都快要进入梦乡了,却又被惊醒:“回禀太上皇,没有人造反。”</p>
如此往复了四次,一夜过去。</p>
太上皇弘治虽然没睡,心中却是大定,昨日传出的旨意,京城无人起事。</p>
“服侍朕更衣,寡人要上朝。”</p>
昨夜,百官同样过得忐忑。</p>
以为会有士绅闹事,可借机弹劾严成锦一次。</p>
可一夜下来,居然无人闹事。</p>
严成锦思索的时候,就考虑过是否可行,不剥夺旧士绅的里长,不侵占他们的土地,是不会有人闹事的。</p>
太上皇弘治看了大殿中的刘庆:“刘卿家,昨夜顺天府可有人闹事?”</p>
“有,不过与新政无关。”</p>
王琼禀报道:“回禀陛下,昨日京城激增十五万士绅百姓。”</p>
京城流动人口有上百万,但京籍仅仅有七十万人。</p>
如今,一日就增加到了十五万,虽然还远远比不上大唐长安。</p>
但一副盛世京城的景象,已经在太上皇和诸公脑海中浮现,原来限制京城繁盛的原因是里甲制。</p>
太上皇弘治的目光坚定:“传朕旨意,推行两京十三道。”</p>
严成锦猜测,京城的户籍迟早会变成金馍馍。</p>
政令一下,各地的士绅会令子弟迁户籍到主府。</p>
和后世一样,儿子进城买房落户,士绅留着乡下的宅邸,里甲制松动了一些。</p>
……</p>
湖广,安陆州。</p>
兴王府,朱祐杬抱起长相伶俐的朱厚熜,面色严肃。</p>
“里甲制一改,藩国里的士绅必会迁移,安陆州这块破会更荒芜。”</p>
兴王妃愁着一张脸道。</p>
不多时,管家匆忙跑进来道:“王爷,城里许多士绅子弟要搬迁,去德安府。”</p>
德安府是方圆最繁盛的地域,士绅子弟迁移过去,将来会变得更繁盛。</p>
“王府养了八千头猪,送去京城。”兴王妃说道:“该向太上皇请乞,给厚熜分封了。”</p>
朱厚熜是兴王妃所生,聪明伶俐,仅三岁就会背诵百首诗歌。</p>
……</p>
紫禁城,奉天殿。</p>
严成锦看到朱祐杬的疏奏,给朱厚熜讨要更多封地。</p>
朱厚熜为兴王世子,可以继承兴王的藩国。</p>
“太上皇请看这封疏奏。”</p>
李东阳接过疏奏,里甲稍微改变后,这几日,收到许多藩王请乞,换封地到主府去,或请求更多封地。</p>
“若是参考前朝旧制和定例,郡王进封亲王的,以及世子袭爵,只许奏请俸禄和祭祀规格,一概不给新的封地。”</p>
刘健抚须点头。</p>
严成锦道:“兴王之子朱祐枢聪明伶俐,又与皇孙年岁相仿,皇家书院正缺生员,不如入宫陪皇孙伴读?”</p>
蒋冕看了过来,人家是请乞封地,可不是要送儿子入宫。</p>
这才三岁,与做质子有什么区别?</p>
</p>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