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皇登基一个月过去。</p>
年号改为正德,旧银要重新兑换为正德通宝。</p>
朝廷给百姓一年时间,各地更换钱币和宝钞,宝源局新铸一批钞票和铜币,在弘治商号兑换钱币。</p>
通政司将政令送到两京十五道。</p>
……</p>
四川,青城山。</p>
白日在山中捡到一枚古币和一把青铜剑,蓝廷瑞回到村中,大喜过望。</p>
夜里,召集十里八乡的壮汉,聚集于家中。</p>
“我从京城回来,大家猜我看到了什么?”</p>
壮汉们眨了眨眼睛,不明所以的看着蓝廷瑞,山地险峻无法耕种,村子又偏远不在城区,村里的人没见过世面。</p>
蓝廷瑞道:“我看到了京城丰衣足食,百姓人人安居乐业,冬天能吃猪肉,夏天能吃西瓜,力役一日有十分纹银。”</p>
壮汉们听到猪肉时,喉结明显滚动了一下。</p>
听到十分纹银,不禁正坐起来,死死盯着蓝廷瑞。</p>
“若我等也生在京城,就能享受那等待遇,可超朝廷实行里甲制,只许外出买卖,不许入黄册。</p>
我等都是大明百姓,为何他人富足,我等却贫穷?</p>
如今新皇登基,传闻朱厚照顽劣成性,比旧皇更昏庸残暴。”</p>
一个老朽看着蓝廷瑞,喟叹道:“可我等又能做什么呢?”</p>
蓝廷瑞掏出古印和铜剑:“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朱重八出身布衣,却可创立大明基业。</p>
我等也能在此创业,乘时应运,抱济世安民之志,仗剑讨伐,顺应天意!”</p>
话说完,便将铜币和古剑举了起来。</p>
壮汉们看见古印和古剑,心中悸动。</p>
当年他们老祖宗若跟朱重八一起创业,也不至于凄惨到今日的地步。</p>
如今,蓝廷瑞得了上天的旨意,就是下一个朱重八!</p>
“王候将相,宁有种乎!我等也要做王侯!”</p>
接连几日,蓝廷瑞游说了周围几十个村庄,皆喊我等要也做王侯!</p>
七日过去,起义军占领汉中衙门,引得鄢本恕和廖惠两人来投奔,势力迅速扩大至八万人。</p>
……</p>
京城,</p>
朱厚照懒政失职,总是极快准乞,又极快下朝,太上皇险些要废去朱厚照的皇位。</p>
“寡人看他就是成心如此。”</p>
刘健苦口婆心道:“太上皇,陛下阅奏的速度实在太快,臣恐有什么纰漏。”</p>
“陛下春秋鼎盛,何苦居于后宫?”蒋冕躬身。</p>
诸公下值比以前晚一个时辰,颇有怨言。</p>
“明日起,寡人也上朝。”</p>
太上皇弘治不放心朱厚照这样阅奏。</p>
大清早,早朝。</p>
太上皇端坐于御座之上,下方是朱厚照的位置。</p>
百官微微躬身行礼。</p>
刘健先禀报:“宣府传回疏奏,军屯民不运,年例银又裁降,边储仓库告急。</p>
自鞑靼归于大明后,诸多鞑靼流民到大明边陲,请发赈粮和布匹。”</p>
太上皇弘治深吸一口气。</p>
王琼疑惑:“边陲屯田众多,岂会如此紧迫?</p>
臣以为,该派巡抚官员北上,每月查核军马和仓库货物,以杜绝虚报冒支之弊。”</p>
大臣们纷纷看向太上皇。</p>
这时,朱厚照却开口了:“以前用开中盐引,让商人将粮食运送至九边,商粮加上军屯,才堪堪够支付军饷。</p>
如今,商粮没了,仅靠军屯,岂会足数?</p>
再加上士卒的军俸,比以往高了四分纹银,九边军饷多了近一倍。</p>
不必查了,定没有人偷银子,是九边开支太大。”</p>
太上皇弘治咬着牙齿,朝政大事,岂能如此轻易就决断?</p>
蒋冕目瞪口呆,新皇竟知晓九边的用度。</p>
诸公们面色各异。</p>
不过,他们还是听从太上皇弘治的,新皇是观政,真正掌权还有几年。</p>
太上皇弘治思索片刻,看向严成锦:“九边御史衙门先行彻查,边储空虚属实,再派粮北上。”</p>
“臣遵旨。”</p>
严成锦暗自思索着,应该开拓北方的牧场了。</p>
良乡有奶牛,可将鞑靼人全部雇佣为力役,发展北方畜牧。</p>
下了廷议,朱厚照对着严成锦乐道:“父皇上朝,朕又变回本宫了。”</p>
朝中大臣也不听他的,依旧将他当成太子。</p>
“陛下无事,臣就回都察院了。”</p>
严成锦知道,这厮最近一直想办法让太上皇废了他,要么就准他建象房。</p>
“本宫并非不想当皇帝,师傅们不听本宫的,老高,你说本宫启用你的人与师傅们对抗如何?”</p>
严成锦连忙堵住这厮的嘴:“是朝廷的人,陛下莫要乱说。”</p>
“你这家伙,明明就是这般想的不,本宫只是帮你说出来罢了。”</p>
朱厚照知道,若宋景和王守仁为重臣,他天天去良乡也无人管。</p>
可如今,他两个月没有爬宫墙了。</p>
兵部值房。</p>
张敷华摘下官帽放在一旁。</p>
忽然,门外细细碎碎的脚步声,文吏拿着急奏冲进来。</p>
“张大人,四川府传回急奏。”</p>
如今天下平定,再急能急到哪儿去?</p>
张敷华呷了一口茶,才翻开疏奏,差点没把他噎死。</p>
朱厚照刚登基两月,西南就有人起兵造反了!</p>
他认真每个字,面色凝重:</p>
西南逆贼起兵,蓝廷瑞称顺天王,鄢本恕称刮地王,廖惠称扫地王,屯兵十万余人,于汉中、东北和鄂西占据官府和民田……</p>
“布政使司和都察院都有疏奏吗?”</p>
“有!”</p>
起义军竟屯兵十万人,已经占据了蜀地,准备进入湖广。</p>
比安化王起兵更严重。</p>
“你去内阁请诸公去奉天殿,本官去觐见太上皇。”</p>
张敷华抄起官帽,大步流星走向奉天殿。</p>
大理寺值房。</p>
文吏匆匆走进来对着韩福道:“韩大人,方才兵部传回疏奏,四川十万民众反叛,太上皇召九卿去奉天殿议事。”</p>
韩福微微沉眉,看向少卿顾佐若有所思:“十万人反叛不是儿戏。”</p>
“寺卿是怕朝廷复用严恪松出征?”</p>
韩福点点头。</p>
严恪松是新皇的师傅,当初也是由新皇推举去三边。</p>
且严恪松身经百战,最适合出征。</p>
“我等好不容易才罢免此人,如再让他上任,只怕朝中不可宁啊。”</p>
严恪松为文官出身,如果再启用,必定像王越一样,重新为文官。</p>
或许,还可入阁。</p>
韩福总觉得,是严成锦故意如此。</p>
都察院值房。</p>
严成锦看完西北起事的疏奏后,只觉得机会来得太早了些。</p>
原是想等宁王反叛,再请乞老爹出征。</p>
可如今,四川反倒先叛乱了。</p>
现在启用老爹,只怕满朝官员都不准许。</p>
这时,小太监跑来禀报:“严大人,太上皇请您去奉天殿。”</p>
</p>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