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成锦坐在值房中。</p>
十余日前,高凤的消息断了,姑且认为,他被鞑靼人斩杀。</p>
明日就废太子,立太孙的日子。</p>
内阁值房,刘健三人坐拢一处,烤着炉子中的火焰,刘健先开口:“修书给殿下了吗?”</p>
谢迁摇头:“没有太子的下落。”</p>
“今日是关键一日,我等须同心协力,向陛下讨要一封追回的旨意,不能再观望了。”李东阳道。</p>
刘健和谢迁颔首点头,站起身来看向严成锦:“成锦啊,一起去奉天殿劝谏。”</p>
严成锦道:“下官留下值守,诸公放心去吧。”</p>
刘健和谢迁被这一番话激怒了,冷哼一声,拂袖走出值房。</p>
此子,竟又不与他们共同进退,李东阳也有些生气。</p>
到了奉天殿,三人齐刷刷的跪倒在弘治皇帝面前,老眼朦胧。</p>
弘治皇帝颇为惊愕,三位师傅于他有教诲之恩,又年岁已高,他早吩咐过,不必行跪拜之礼。</p>
“那孽子何能,劳三位师傅如此?”</p>
“请陛下收回旨意。”刘健三人颤声道。</p>
弘治皇帝放下书,神色复杂的站起来,太子欠缺管教,若下了旨意也能废除,日后更无法无天了。</p>
国君骄纵,贻害的是百姓。</p>
“自古草创之主,至于子孙多乱,何也?”</p>
刘健三人相视一眼。</p>
谢迁开口:“此为幼主生长宫中,少居富贵,未尝识人间情伪,治国安危,所以为政多乱。”</p>
弘治皇帝板着脸:“君主是人的头脑,臣子就是人的四肢,若连君主都不明智,如何借助臣子治理天下?”</p>
君臣意气相投,自古以来就十分难得。</p>
商汤不舍伊尹,刘邦加恩于韩信,才能一统天下,这些都是他们常教导太子的道理。</p>
李东阳三人能辩天下黑白。</p>
可此刻,想了许久,竟想不出太子的优点来。</p>
弘治皇帝眉头一挑,话锋却大转:“严成锦为何不随诸公来劝谏?”</p>
李东阳只能想到一个理由:“此子恐怕激怒陛下,惹祸上身,陛下莫怪。”</p>
毕竟是自己的女婿。</p>
弘治皇帝面色如常,眼底的光芒颇为坚定,背负着手走出大殿。</p>
内阁三公劝谏的消息,传遍宫中值房。</p>
百官们对于废不废太子,亦颇为关心,朱厚照就算登基了,也是个昏君。</p>
还不如从小培养太孙,让他成为陛下那样的贤君。</p>
三人从奉天殿回来,严成锦看他们耸着肩膀,气势弱到最低:“陛下不愿撤旨?”</p>
谢迁白了他一眼:“有不同心协力之人,奈何?”</p>
严成锦面色僵硬:“下官在值房中,思索出一条计策,或许,有三成把握,让陛下收回旨意。”</p>
原以为,严成锦说的话要再加了两成。</p>
可后来他们才发现,要再加三成才够。</p>
六成!</p>
谢迁知道严成锦是个无趣的人,从不说谎,便认真起来:“你说说看。”</p>
“三公以致仕相逼,若陛下不收回旨意,就一同请乞致仕。”</p>
刘健三人没好气地瞪了他一眼,我等怀疑你想骗我们致仕,然后继承首辅之位。</p>
严成锦如今是末辅,末辅没有存在感,官职小的可怜。</p>
连吏部尚书也比不上。</p>
想要升首辅,要么熬死李东阳和谢迁,要么等朱厚照继位。</p>
这是他职业规划的瓶颈期。</p>
以致仕相逼,不是新鲜的招数。</p>
史上,刘健三人劝谏朱厚照斩杀刘瑾时,用过一次。</p>
谁知,朱厚照不按常理出牌,摆摆手,真让他们致仕了。</p>
只是想想当时的情景,严成锦便觉得极为尴尬。</p>
“陛下宽仁慈善,三公于陛下而言,不啻于头脑加四肢。”</p>
李东阳斟酌片刻,道:“愚弟以为,此子所言有理,如今想要陛下收回旨意,寻常劝谏已然无用。”</p>
刘健和谢迁考虑片刻。</p>
大清早,十二月的京城,飘起了雪花。</p>
大臣们哆嗦着身子,里裳穿上良乡的羽绒背心,臃肿得像一头站立的猪,面色却红润略带喜意。</p>
今日的钟声,比以往敲得更早一些。</p>
百官循序走过金水桥。</p>
萧敬命人在奉天殿的门前,铺设地毯,蹭掉百官脚上的雪。</p>
百官面上喜气洋洋,今日就要废除太子了。</p>
刘健三人先走进大殿。</p>
弘治皇帝心知,三公今日还会再劝谏,并不想上朝。</p>
可他下了圣旨,今日,就是废除太子,要立皇孙为太孙。</p>
“三月前,朕下的旨意,诸公可还记得,今日,朕要下旨册封太孙,废太子之位。”</p>
“明君思短而益善,暗主护短而永愚,臣恳请,陛下收回圣旨。”</p>
刘健和韩文几人站出来,排成两排,跪伏在大殿中。</p>
“这三月来,朕何尝不在反思,朕虽然称不上是明君,幸好有诸位大臣多次匡正谬误。</p>
可这孽子,除了严卿家给银子,谁人劝谏也不听。</p>
帝王不能听从谏诤,如何能圣明?若他登基,委实让朕担忧。</p>
所以,诸公不必多言了。”</p>
若是以前,他绝不会说出这样的话。</p>
如今,有了皇孙,就拥有了一次重新锻炼储君的机会。</p>
他再也不会娇惯了。</p>
刘健微微躬身:“太子如此,臣等有不可推卸之过失,无颜再辅佐陛下,恳请陛下,准许致仕。”</p>
百官愣了片刻。</p>
弘治皇帝眸子抖动几下,掩饰不住脸上的神情,惊骇之色显露无余。</p>
他虽然想废除太子,但三公替他处理政事,是无可替代的贤臣。</p>
若真致仕,便是朝廷的损失。</p>
严成锦站出来一步:“依臣所见,太子并非昏庸,能文能武,若有良臣辅佐,或许,大明会再添一位文皇帝。”</p>
文皇帝文治武功,开创永乐盛世,不就是他造反得来的吗?</p>
若说胡闹,谁也比不过朱棣,直接杀到京城。</p>
刘健微微抬头,小心打量弘治皇帝的脸色,见他有些动摇了。</p>
弘治皇帝深吸一口气,面色为难道:“圣旨已昭告天下,尔等让朕如何追回?”</p>
皇帝出口成宪,废除太子的旨意,传遍了京城。</p>
百官颔首点头。</p>
今日本来是册封太孙的日子,坊间的百姓都等着邸报呢。</p>
忽然,来一封撤旨的旨意,这不是拿百姓寻乐吗?</p>
日后,再颁布圣旨时,还有多少威慑。</p>
李东阳垂眉紧锁,陛下难得松口,却又遇上了另一个难题。</p>
严成锦却道:“陛下,若太子能立下军功,这道旨意,就不难废除,恳请陛下,等边军奏报传回京城。”</p>
</p>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