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边军士气前所未有的低迷,鼓声绵软无力。</p>
城墙上,挂着鞑靼人的云梯,鞑靼人犹如蚂蚁上树般,一路接着一路往上爬,斩杀不尽。</p>
潘家卫的士卒见不能敌,慌张地朝后方城镇跑去,大战渐渐有了溃退的势头。</p>
唯独,宁夏边军还在留守。</p>
无他,严恪松还未逃跑,他们就暂时不会逃跑。</p>
严恪松蹙着眉头,在城墙上与鞑靼人对战,无法分出中左右前后五路大军。</p>
只能将兵力,沿着城墙分散驻守。</p>
“我等同生共死,谁守在此,就是我严恪松的兄弟。”严恪松大喝。</p>
鞑靼人的箭矢,宛如下雨般,落满城头,士卒们应声倒下。</p>
半个时辰后,大军还是丢失了城关。</p>
左宗彝气急败坏道:“本官要问罪王守仁,延误战机!”</p>
原本不必增添如此多伤亡。</p>
但王守仁死活不来支援,令守军伤亡惨重。</p>
虽然还没清点,也能大抵猜出,折损了一万余人。</p>
探子来报道:“王大人口令,让总宪大人命人砍去苏武山的树木,留下粮草,退守青松堡,让鞑靼入城。”</p>
苏武山树木虽不多,但谁这会儿有功夫去砍树?</p>
左宗彝又问道:“王守仁何时来支援?”</p>
“王大人只说让总宪退后十里,夜里不许点灯,以免误伤。”</p>
严恪守微沉眉头,王守仁会打仗?</p>
达延汗骑在马上,远远望着苏武山的城关,亲兵入城,城门缓缓打开。</p>
“大汗,我等又拿下一城。”阿苏特部领主库登汗高兴道。</p>
无需多久时日,就能拿下甘肃,再攻下延绥,河套将再次落入鞑靼手中。</p>
达延汗道:“不能大意,传令下去,准备入城。”</p>
正在这时,探子来报:“大汗,红盐池发现明军的踪迹,大抵有五万兵马。”</p>
“大明终于调动京营了,此时,京城守备必定空虚,传令敖汉部和奈曼部,进攻大同。”</p>
达延汗怕大同卫所支援,拖住京营大军,等支部攻下大同。</p>
半个时辰后,鞑靼人进入苏武山的城关。</p>
城墙貌是新修筑,还没有建起多少屋舍,营帐搭在原地,营帐中有军粮和马草。</p>
可见,明军撤得多仓促。</p>
只是,周围光秃秃的一片,树木砍断,像是做防护所用。</p>
“传令,休整一夜,汉人百姓,男者杀死,女人充军营,孩童收入奴笼。”</p>
士卒们打了三日,疲惫不堪,需要养精蓄锐一日,补充粮草。</p>
一时间,城中一片惨叫哀嚎声,犹如人间地狱。</p>
………</p>
红盐池,距离京营大帐十余里。</p>
孔明天灯需勘测风向,且敌军不移动,才能奇袭成功。</p>
鞑靼人向来以战养战。</p>
王守仁笃定,鞑靼人攻占苏武山后,会休整一夜。</p>
这里,是三日来找到最好的上风口。</p>
王延昭命人将孔明天灯的炉火点燃。</p>
约莫一刻钟,一盏一盏飞上高空。</p>
凛冽大风吹着天灯,往西南吹去,正是苏武山的方向。</p>
王守仁道:“有多少盏天灯?”</p>
“三千盏。”王延昭淡淡道。</p>
王守仁知道以老高兄的性子,定不会准备太少。</p>
可听到三千盏时,他依旧怔住了。</p>
这需要很多蚕丝,京畿的蚕丝,恐怕全都在此处了。</p>
“蚕丝比牛皮更轻,藤筐能装更多的箭矢和火油。”</p>
“每个藤筐三人,每拉一次弓,就是九千只箭矢。”</p>
王延昭说道。</p>
一片火云飘在天上,宛如鬼火,令京营士卒啧啧称奇。</p>
半个时辰后,</p>
黑暗的大地上,出现密集的火光,宛如蚂蚁般大小。</p>
正是鞑靼的大军。</p>
鞑靼的中军大营很好辨认,王守仁传令宁夏边军,不点火光。</p>
有如此密集火光,必是鞑靼大营。</p>
瞭望台上,鞑靼人也看见了天上的火光。</p>
鞑靼人不会想到,明军会出现在天上,毕竟,只有苍鹰和草原死去的灵魂才能飞上天空。</p>
他们昂头,痴迷的望着奇怪的一幕。</p>
沙沙沙~</p>
雨滴打落在帐篷上的声音,此起披伏。</p>
可是,这雨滴有点不太对劲,滴落到火盆里,竟令火势蹭一下蹿起来。</p>
咻咻咻!</p>
数不清的火光,星星点点,朝帐篷落下,再瞎也能看清楚,这是火箭雨。</p>
落地后,蹭地一下将营地点燃。</p>
鞑靼人不知所措,哀嚎一片,明明四周没有明军靠近,这些箭矢和火油从哪里来?</p>
“敌袭!”</p>
达延汗从营帐里冲出来,见到营地四处火光,短短片刻,周遭仿佛火海般。</p>
火势,太快太迅猛了。</p>
“大汗,明军在天上!”</p>
济农部和土默特部的领主拜音珠固尔达尔罕大喝。</p>
达延汗抬头望天上看去,震惊地不可置信:“怎会如此,明军怎会出现在天上,是长生天相助?”</p>
人怎可能上天?</p>
“长生天投敌了?”札剌亦尔部领主苏密尔喃喃道。</p>
空气中,弥漫着肉被烤熟的味道。</p>
战马哀嚎嘶鸣,到处乱窜,士卒被天上淋下的火油浇身,刹那间,变成浑身起火的人,扑腾打滚。</p>
阿苏特部、永谢布部的领主岱青额森被火油浇到身上,倒在火海中。</p>
天上滴落些许火油,就足以将帐篷引燃,火势借助风势,在密集的军营中蔓延开来。</p>
地上、帐篷上、马车上到处都是火焰。</p>
天灾!</p>
火海!四处浓烟滚滚。</p>
奔袭出帐篷,却发现箭矢如雨,却无处躲藏。</p>
“喀尔喀七部,将天上的明军射下来。”</p>
“其余部,撤退!”</p>
达延汗当机立断大喝。</p>
战马四处乱窜,嘈杂的嘶吼淹没他的声音,只能击鼓和鸣金。</p>
刘瑾提着水桶,瞪大眼睛望着天上:“援军?”</p>
鞑靼人的弓箭向天射,大抵能射出三百步的距离,低于这个高度,就会被弓箭射中。</p>
蚕茧薄如帘帐,坚韧如磐石,不怕弓箭,就怕火箭。</p>
鞑靼帐篷延绵一里,士卒和马匹遍布。</p>
达延汗下令,却发现士卒逃亡乱窜,不听号角。</p>
短短片刻,溃不成军。</p>
达延汗心知无法再聚拢军队,率领大军往北逃去。</p>
一支大军从后方突袭上来,看旌旗和人数,是宁夏的边军。</p>
达延汗率领几万兵马,往正北跑,发现大明军队正等在此处。</p>
王守仁下令:“击战鼓!”</p>
战鼓是进攻的信号,鼓声不停,士卒便不能往后撤退一步。</p>
两军遭遇,鞑靼大军冲来,宛如黄河入海,金属碰撞的清脆声,战马嘶鸣声,打破夜空的宁静。</p>
大军一旦开战,任何计策都苍白无力,王守仁静静地等待结果。</p>
严恪松率军从后方冲来,包围鞑靼大军。</p>
鞑靼人还沉浸在天上的震撼中,看见天上的火光,就没来由的害怕。</p>
天空渐渐由青冥,变成了鱼白,达延汗疲惫不堪,率三万大军往北突围。</p>
奔袭到五里之外,却发现,这里还有一支明军。</p>
王守仁蹙着眉头,也很诧异:“怎么会多出来一支明军?”</p>
“看军旗,是威武军。”游骑将军张胜拿着单筒望远镜。</p>
</p>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