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恪松蒙着面,率军冲入鞑靼人中。 看见一小股刀牌兵结成鸳鸯阵,阵中的人,正是太子朱厚照。 心中感激涕零,将严家祖宗十八代亲切地问候了一遍。 “跟臣回中军大营!” 朱厚照眼前一亮,发现这人是严恪松:“严师傅骁勇,不如砍了达延汗再走?” 你当达延汗是西瓜,有刀就能砍? 严恪松怒瞪他:“快跟臣回中军大营!” 陛下虽下了圣旨,让他斩杀达延汗。 但恐怕,如今陛下最希望的,就是太子安然回京城。 这才是当下最正确的决定!不但无罪,反而有功。 严恪松拉着他的手,扯出鸳鸯阵。 刘瑾指向远处,惊呼:“殿下,是达延汗!” 朱厚照激动地顺着指向看去。 那骑在黑马上的人,披着灰皮绒毛的狼裘,身躯魁梧,像一头穿着狼皮的熊。 他双目虎视狼顾,凶光毕露。 达延汗不知这两主将是谁,但斩杀三边守将,机会难得。 严恪松被掳走时,见过达延汗,心中暗道:“此人肃杀之气,比野兽更甚了。” 我不杀伯仁,伯仁却想杀我师傅?朱厚照能感受到,敌人恨之入骨的目光。 “师傅,他想宰了你。” 严师傅为军中主帅,不能暴露给鞑人,他特意将严字去掉。 被太子喊作师傅,严恪松老脸猛地抽搐一下。 达延汗看见了严恪松的青钢剑,目光微凝,这是王越的佩剑。 “大汗,此人就是严恪松!”巴穆旦大喜,听走回人说,严恪松善用青钢剑。 严恪松紧张起来,“鸣金,结圆阵!” 鸣金一次,是命令激战的士卒停止进攻。 塘骑和斥候,纷纷传达口令,长枪兵收拢,刀牌兵举起盾牌,围成一圈。 “与中军汇合!” 圆阵慢慢往前移,这是保护朱厚照最稳妥的方法。 达延汗像闻到血腥的狼? 斩杀了严恪松? 此战就赢了。 “取严恪松首级者,赐草场、马匹和女人!” 鞑靼人发出兴奋的怪叫? 拍打盾牌? 朝圆阵冲来。 咚! 马蹄踏在敌人的盾牌上,震得连连后退。 严可松躲在盾牌下? 跟着士卒连连后退。 “殿下不怕,明军有八万人? 鞑靼只有五万? 撑一会儿他们就被灭了。” 这话也就骗骗朱厚照。 明军虽有八万,但也看谁指挥,一失足成万古枯,史上有不少以少胜多的战役。 没了他统帅? 左右翼又冲锋敌营? 全乱套了。 朱厚照没好气道:“严师傅不该来救本宫,应该集中兵力将鞑靼人剿灭才是。” 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 你知道本官的脑袋值多少银子?本官顶着这么贵重的脑袋来救你,你竟说出这样的话来! 若是我儿成锦,老夫非揍他一顿不可。 不过? 我儿成锦是不可能跑到敌人里的。 “休要再废话,跟着本官出去!” 太子死在边陲? 那些文官岂会放过他,自己死了不打紧? 只怕连累我儿,我儿还未娶妻呢。 从开城门至今? 酣战了一个多时辰? 极消耗体力。 能撑半个时辰者? 为大力士,能撑一个时辰者,必为军中精锐。 圆阵不断移动,前排不断换人,训练有素。 达延汗发现,严可松孤身闯入敌营,竟是为了救那个在地上出恭的威武大将军? 孤军深入,是行兵大忌。 主帅向来只在中军指挥,极少有冲锋陷阵。 此人约莫十五左右,面相清秀,却如此重要,大明太子! “杀了严恪松,活抓大明太子!” 严恪松心头猛地一紧。 本官最怕的事情,又发生了。 骑兵拦不住圆阵,但步兵却可以,他们同样组成方阵。 盾牌立在地上,组成一条防线,拦住明军的去路。 “大汗,明军八万倾巢而出,后方损失惨重,再打下去,怕会输啊。”部族统领骑马来报。 后方是鞑靼人的大军,在不断萎缩。 达延汗听到阵阵的马蹄声。 回过头去,鞑靼的五万大军来了! 就像一股清流冲入混浊的泥水,战局发生了变化。 朵颜的头目阿尔乞,本来埋伏在十五里外,准备以最小的代价,剿灭明军。 奈何不见达延汗归来,又听见了信炮的声音,就率兵赶来。 “长生天要亡大明!” 十万对阵八万,明军又不占优势,不出半日就能剿灭。 糟糕! 鞑靼的援军来了! 严恪松面露担忧之色,胜负不论,此时最重要的事,就是将太子送回城中。 再火速派人,送回京城,让他坑陛下去。 可达延汗知道太子的身份,岂会轻易让他离开? “严师傅不必担心,本宫离京时得知,父皇派杨师傅,领两万京兵助你。” “何时来?” “不知道。” 严恪松白了他一眼,今天来,和十日后来,能一样吗? “将青色旌旗,射到天上去!” 旌旗和乐器,是指挥士卒的命令,通常会跟着主将。 张延玉和左宗彝看到,一定会知道他在的位置。 一道青色旌旗飞上天空,又慢慢飘落下来。 左宗彝和牟斌等人,皆看见了旌旗,朝东南的乱军冲去。 鞑靼人挥舞着套马索,甩入阵中,极为精准,套住明军头颅后,便骑马拉着走。 黄尘弥漫,血腥味无处不在,到处是死尸和奄奄一息的人。 短短片刻,左宗彝和牟斌杀到了圆阵。 周围再次陷入死战。 正在这时,鞑靼斥候跑来禀报:“大汗,东南二里发现明军,正朝这里飞速赶来,有两万人。” 巴穆旦看向达延汗,规劝:“大汗,该撤军了!” 十万兵力对垒,想要全歼对方,完全不可能。 达延汗犹豫不定,可惜:“攻打了四年河套,也没打下来。” “大汗何须自责,明军用了十一年,才抢回河套,若不撤军,恐怕草原会有大灾。”巴穆旦委婉道。 草原的西北,雄居着瓦剌。 “瓦剌为何借一万兵力给大汗?大汗心里清楚,今日不撤军,明日就是瓦剌攻打我们,大汗以大局为重!” 瓦剌想吞并鞑靼,实现草原一统。 但这几年来,达延汗不断吞并草原上的大小部落,变得强大,下不了手。 瓦剌恨不得鞑靼与大明大战,受到重创,再出兵征讨鞑靼。 只要鞑靼的兵力,折损到五万以下,瓦剌必定会出兵。 据巴穆旦所知,瓦剌有一支军队八万人。 达延汗眼睁睁地望着朱厚照,勒马转身走了。 军中号角响起,鞑靼听到号角,纷纷撤军。 不多时,杨一清领着京军前来:“殿下,该回京了!”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