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第339章 厚照啊

    严成锦正在考虑如何谨慎地出宫。

    他只是升斗小官,连上三品官员都不是,在朝堂上提出开海禁这样的大事。

    有一丢丢可能,会引来大臣的不满。

    弘治朝,没有发生过京城大官被刺杀的现象,在他的统治下,大臣们和和睦睦。

    即便要撕破脸,也是通过疏奏弹劾,弹不过便罢官回家。

    但慎重起见,严成锦还是决定,找个武力高深的武夫,护送回府。

    在京城这块地界上,他能想到的几个人。

    王越在良乡理学院搞基建,牟斌要护卫宫中,萧敬时刻陪在弘治皇帝身边。

    “如此一来,便只剩王守仁了。”

    严成锦来到刑部的值房,王守仁似乎准备九九六,下了值还在值房里,翻阅旧案。

    听说,王守仁因能力太优秀,被尊为刑部的金牌审讯官。

    “老高兄,怎么有空来刑部看在下?”王守仁微微作揖。

    严成锦颔首点头,道“本官要下值回家了,你护送本官一趟吧。”

    在下何时成武夫了?

    王守仁脸色僵硬,片刻后,才道“据在下所知,有锦衣卫暗中跟着老高兄,老高兄何必如何谨慎?”

    严成锦催促他快点,一会儿就要天黑了。

    走出刑部的小院时,王华笑眯眯地走来“守仁啊,下值了,咱们回家吧?”

    王守仁面露难色,道“请父亲先回,孩儿要去严府一趟。”

    看到严成锦后,王华的脸色便黑下来。

    听闻这小子在朝堂,谏言要开西北的陆上丝绸之路。

    海禁乃高皇帝定下,这是祖制。

    就算是文皇帝时,也只敢下令许朝廷下海通商,不许私人下海做买卖。

    不过,守仁升至五品,是拜这小子所赐。

    王华便不与他计较了。

    “办完事情,早些回府,别在外头瞎晃悠。”鉴于王守仁格物的习惯,王华提醒一句。

    王守仁微微躬身“儿知道了。”

    从宫里出来时,京城的大街异常热闹。

    严成锦坐在轿子里,听到熟悉的吆喝,便知道到了八角茶楼的门前。

    王守仁骑在马上,有些惭愧道“在下有一事想不明白,老高兄为何知道,在下从江南回来后,丝价会涨?”

    他跟来,便是想请教此事。

    归根结底,还是因为想要成为圣人。

    圣人说,世间存在着“理”,只要悟通透了“理”,就能看破世间的万事万物。

    他觉得自己显然还差一些火候。

    “你在整饬松江府卫所时,没有发现什么?”

    以王守仁细致入微的观察,必定会调查倭寇侵犯的原因。

    严成锦猜测,他定然知晓一些。

    只不过,信息太少,不敢断言罢了。

    下海做买卖,在江南一带也不算太过隐晦的事。

    王守仁一脸迟疑,道“在下有一些猜测。”

    “不要说出来,隔轿有耳。”严成锦煞有其事道。

    回到府上,严成锦与王守仁约定了,次日一早,一同上朝。

    京城西南,邹府,

    邹俊呼唤了几位同僚,来府上议事。

    开西南的海禁,此乃关乎祖制的大事,陛下还没有决断,满朝文武都在议论。

    “严成锦真敢谏言,开了西北的贸易,番商大肆涌入我朝,还要堪合何用?”户部的主簿王琼道。

    “西北向来兵荒马乱,丝绸之路已经关闭了一百多年,此时再开,弹劾容易。

    严成锦黄口小儿,误国害民啊!”

    “严成锦只是小小的御史,此事,还得陛下定夺。”

    其中一个文官道。

    “嗯,不如我等明日早朝,跪在奉天殿门口,天寒地冻了,陛下必定不忍心。”

    邹俊提议道。

    几人纷纷点头,就是冻死在奉天殿门口,也算对得起这身官衣。

    身为文官,谏言最光荣了。

    ……

    暖阁,

    弘治皇帝拿不定主意,丝绸之路已经关闭了一百多年。

    “萧伴伴,你说朕开了西北海禁会如何?”

    萧敬噗通一声,跪在地上“奴婢不懂朝事,望陛下恕罪。”

    弘治皇帝都知道,只是想找个人问一问罢了。

    路早已被如人一般高的荒草埋没,还有钞关,必定被风沙吹得破败不堪。

    “李卿家说得是啊!重开丝绸之路的话,沿途的驿站和钞关,要派驻多少兵马。

    这些……都是靡费。”

    弘治皇帝虽贵为天子,可也招架不住大臣们,整天嚷嚷着祖制。

    何谓祖制?

    那便是高皇帝定下的制度和祖训,违反了便是不忠不孝子孙。

    文皇帝机智神勇,也只是派了三宝太监下西洋,不敢向百姓开海禁。

    比文皇帝,他当然是自叹不如的。

    但弘治皇帝也有自己的骄傲,充盈了国库,打败了北方的鞑靼人,剿灭了江南的倭寇……

    若薨逝后,见了朱家历代的各位皇帝。

    他也敢抬头挺胸,说出自己的政绩。

    不过,最大的骄傲,是朕生了一个聪明过人的儿子……

    看着搁置在一旁的打龙鞭,想起朱厚照,弘治皇帝终于觉得没有那么心烦了,问道“太子在做什么?”

    “奴婢估摸着,这会儿……应该在给小母马刷毛。”萧敬忙道。

    弘治皇帝诧异“小母马?”

    萧敬点头道“是在宫外买回来的马,每日酉时,从明伦堂回来,太子就会给它刷毛,然后喂粮草。”

    弘治皇帝惊讶道说不出话来,东宫是养马的地方吗?

    “养多久了,太子哪里来的银子?”

    萧敬想了想道“养了三日,应当是从月例中节省出来的银子。”

    朕才给东宫多少月例,十两银子?

    弘治皇帝也记不清了,他欣慰地道“这么少的月例,太子还能节省出银子来买马,今后,定是个好皇帝。”

    朱厚照被宣到东宫,见了弘治皇帝,老老实实跪下“父皇找儿臣?”

    “你在东宫养马?”弘治皇帝问道。

    朱厚照闻言,连忙低头“儿臣以后不会再养了。”

    只要认错态度够快,父皇就来不及生气。

    这是他挨了许多顿揍后,摸索出来的经验,父皇不生气时,是个极慈祥的人。

    就像对老高那样奸诈的狗官,也总是慈眉笑意。

    等父皇不生气了,他再说养小母马的事。

    果然,弘治皇帝听了之后,脸色绷着,语气却舒缓了不少“厚照啊。”

    朱厚照总觉得,父皇今日有些奇怪,手中不停的抚摸着鞭子,却没有揍他的意思。

    “儿臣在。”

    大明从慎重开始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蛋疼小说网,免费小说,免费全本小说,好看的小说,热门小说,小说阅读网
版权所有 https://www.danten.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