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六十三章 节目播出的影响

小说:特级厨师 作者:甜沫但不甜
    在杨振兴忙着准备参加京城市烹饪大师荣誉称号考评的时候。    他参与拍摄的第一期电视烹饪擂台赛终于在央视第二频道播出。    不出意外的,不管是第一个刀工项目处理鱼切鱼丝,还是热菜时的文思豆腐切法跟大翻锅绝技,都引起了广泛讨论。    对于一般人而言,厨师颠勺是很常见的事情,并不算多么稀奇。    不管是街边大排档还是苍蝇小馆,经常能见到兼职厨师的老板使用这种技巧。    甚至一些家里经常做饭的,也可以轻松的在做菜时颠勺。    技术高的烙饼时不借助铲子等其他工具辅助,也能做到凭借技巧用炒锅翻面。    但是整条鱼这一类容易碎又个头比较大的食物凭着大翻锅可以完整不损的翻面,说实话还真没多少人亲眼看过。    更别说杨振兴这种好几块豆腐,都不是一个整体,零散的食材在锅里,都能完美的凭借大翻锅把食物翻面。    要说大翻锅是颠勺的进阶版高级技巧,见多了颠勺,对大翻锅并不会感到太多惊讶。    那么切文思豆腐,让很多人都大开眼界。    现在国内电视娱乐说实话还处于起步阶段,正在向巅峰阶段过渡,处于上升期。    完全没有过几年大量引进或者抄袭国外综艺那种井喷的状态。    美食综艺和美食纪录片几乎没有,有的也大多以教学形式为主。    跟《天天饮食》和杨振兴主持的《杨师傅家常菜》这种,在电视上教观众们如何做菜。    所以绝大多数人只在平日里听说过文思豆腐的名号,可能也有见过图片或者品尝过成菜的。    但亲眼目睹整个文思豆腐是如何切出来的,少之又少。    虽然杨振兴不是第一个在电视里表演文思豆腐切法的人,可他至少在很多人心里,是第一个在电视上表演出来的。    只能说天时地利人和,有央视的平台,有《生活》栏目积累下来的观众和口碑。    还有烹协等其他三方共同宣传努力的结果,把电视烹饪擂台赛打造的十分精彩。    综合上面这几点,杨振兴可以说占了大便宜。    过段时间收看电视的观众可能会忘了杨振兴是谁,但至少这段时间里,全国很多收看了节目的观众,都知道了京城有一位又年轻,实力又非常高的厨师。    最直观的效果就是节目播出后,文泉春平时就人满为患,现在直接预约到了三个月以后。    不光京城本地人,不少津门、沪市还有国内其他城市的老板或者喜欢吃的吃主儿、明星艺人,都打电话来预约包间吃饭。    而且在节目上被授予金牌菜的开水白菜豆腐,这几天点餐率飞速升高。    几乎每一桌来吃饭的人,都要点一份尝尝。    导致原来文泉春三家店每天只需要准备一锅高级清汤,现在准备三锅都可以卖完。    多出来的那两大锅高汤,全都用来做这道菜了。    搞的杨振兴新收的四个徒弟都快要疯了。    刚结束刀工训练,开始练习颠勺的他们,两个被分配到骡马市店,另外两个分别分配到煤市街店和崇文门新世界店。    从早上到店里开始,一直到晚上打烊下班,别的什么都不干,就只需要他们闷头切文思豆腐。    杨振兴的这个决定虽然有磨练徒弟的想法,但更多的还是出于支援上的考虑。    毕竟文思豆腐不是随便来个人就能切好的,刀工不熟练可切不出来。    店里面说实话只有每家店的主菜,也就是砧板师傅水平足够。    吴立俊四个人也就仗着刚结束刀工练习不久,手还没有生,加上杨振兴的练习标准要求严格,才有资格去各个店里支援工作。    就这样也不是说每块豆腐都能成功,失败率还是有三四成左右。    别看失败率不低,比起其他砧板切配学徒或者帮厨,他们的成功率已经很高了。    其他人甚至连成功率三四成都做不到。    节目的宣传让更多人知道了杨振兴和文泉春,也吸引了很多人前来一探究竟。    看着店里面墙上挂着的杨振兴和几任副总理甚至跟主席的握手照片,还有许多知名艺人来电吃饭时的合影。    再加上各种获得的奖项跟颁发的铭牌,大家都深深体会到了杨振兴的厉害之处。    同为老字号,文泉春哪怕已经有数百年历史,但是跟京城其他老字号相比名声不显。    经过这次节目上的宣传,文泉春的地位一下子跟京城许多鲁菜老字号比肩,在名气上成为了同一层次的存在。    这可让杨兴盛还有他的几位师弟欣喜不已。    原本都不怎么去店里的老人们,这几天几乎天天都打扮的利利索索,一大早刚开门就跑去店里招呼客人。    遇到喜欢研究的吃主儿,还会坐下来跟他们介绍文泉春的历史。    以前只在皇亲国戚之间流传的‘高汤杨’ 求书请后台告知管理员.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p>的称呼,再次在京城被人提起。    并且配合着用高汤制作的开水白菜豆腐、跟用高汤下饺子这一点,彻底的坐实了‘高汤杨’的名号。    刘建业、许南还有钱振华看的十分清楚。    借着这股东风,公司旗下的鸿兴饺子馆迅速把第一家店开了起来,并且第二家和第三家分店也都选好了地方正在装修。    虽然饺子馆在名字上有蹭钱振华老东家鸿兴楼的嫌疑,饺子馆现在门店数量也只有一家。    但是吃饺子去鸿兴饺子馆已经成了许多爱吃之人之间流传的一个共识。    钱振华还抽调了原本店里面不少饺子师傅,调去中央厨房专门负责相关食材制作和处理。    从饺子皮到饺子馅,基本上全都是在中央厨房由这些饺子师傅监督带领着其他工人进行制作。    然后把做好的半成品再用冷藏车运送到店里面,再由留在店里的另一部分饺子师傅,和其他帮厨或者聘请来的下岗职工作为饺子工包起来售卖。    没想到当初有些勉强的答应参加电视烹饪擂台赛,居然会在节目播出后带来这样的利益和影响。    说实话杨振兴心里十分高兴。    只要能一直坚持现在的品质不打折,按照这样的发展速度发展下去。    距离他把门店开遍国内,最后开到其他国家的梦想指日可待。 求书请后台告知管理员.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蛋疼小说网,免费小说,免费全本小说,好看的小说,热门小说,小说阅读网
版权所有 https://www.danten.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