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会完毕,张大栓先走的。 一脚踏上大街,他背着手,拎着烟锅子,摇摇晃晃。 十八米宽的大街都装不下。 儿子铁生牛啊! 一下捐给灾区三千万。 他出名,我这个爹老子也跟着名扬四海。 张家也会流芳千古,光宗耀祖。 祖坟上都冒青烟了。 “大栓叔,回家啊?” “嗯。” “大栓叔,您老体格可真硬朗!手术后成了铁疙瘩!身体好棒!” “那是,天天吃燕窝,能不棒吗?” “大栓叔,您好有福气,儿子真争气!铁生是好样的!” 因为儿子铁生的缘故,张大栓在村里的威望特别高。 没一个山民不拍他的马屁,巴结奉承他的。 “是啊!也不说谁生的?这还是晚上生的,如果赶在白天,质量会更好……!” “轰!”大街上的人群哄堂大笑。 好像张铁生有本事,都是他这个爹老子当初辛勤耕耘的结果。 俗话说三十年前看父敬子,三十年后看子敬父。 人们敬重张大栓,全都因为张铁生有钱。 老张美得不行,觉得自己是皇姑山最幸福的老人。 …… 晚上,徐福贵拄着拐杖回到家,脸色很难看,嘴唇不断哆嗦。 “他爹,你咋了?”富贵婶问。 “张铁生牛掰!牛掰啊!大手笔,竟然捐款三千万!别人怎么活?别人怎么活?!” 他又是心疼,又是敬佩。 “人家铁生有钱,要不然……咱也捐点儿?” 富贵婶觉得自家也应该捐。 毕竟闺女喜鹊跟儿子年入百万。 “捐个屁!我舍不得!能跟张铁生比?”徐福贵道。 “切!就是你跟铁生一样有钱,也舍不得捐,铁公鸡一毛不拔!” 富贵婶了解丈夫,一辈子小气。 主要从前穷怕了……。 “不行!过完年铁生就二十二了,咱家喜鹊也二十,到了结婚年龄! 一定要让喜鹊嫁给铁生,管管他。 不能这么扔钱,不能这么扔钱啊!” 徐福贵心疼,是因为把张家的钱当做自家的。 将来喜鹊嫁给铁生,那些钱都是女儿的。 全扬出去,日子还过不过? 奶奶个腿!几天前刚买一辆劳斯莱斯,花一千万,这又捐出去三千万! 不能让他如此败家! 多大的产业也架不住这么折腾……。 他拿定主意,开春就再次提亲。 早早让喜鹊嫁进张家,生儿育女。 徐福贵在想着怎么把闺女嫁给铁生。 那边的杨大年也打起小算盘。 回到家,他同样暴跳如雷。 “张铁生,真塔玛不是东西!” “他爹,铁生咋了?”孙桂芝问。 “又是捐款,又是买汽车的,他疯了?! 跟谁商量了?那可是钱,钱啊!” 杨大年一跺脚,几乎气得吐血。 有那三千万,给我多好? 还有那辆劳斯莱斯,为啥不让我坐? 一千多万的汽车,坐上到底啥感觉? 不行!我要当张铁生老丈人,老子要坐劳斯莱斯……。 “他爹,你别着急嘛,那是铁生的钱,又不是咱家的?”孙桂芝接着劝。 “放屁!铁生的就是巧玲的,巧玲的就是咱的,败家女婿啊……!” 杨大年咽不下这口气。 屁股没坐稳,立刻又站起,屁颠颠来到张家。 张大栓刚回来,发现杨大年赶到,立刻让座。 “大年兄弟,你来了?” “嗯,大栓哥,我有事。” “你说你说。” “你啥时候答应铁生结婚?俺家巧玲都等不及了。 要知道铁生可亲过她,村里人还说他俩已经……。 反正俺家巧玲名节毁了,铁生不娶巧玲就是不行!” 杨大年是来兴师问罪的。 觉得张铁生不娶巧玲,闺女就亏大了。 那些风言风语张大栓也听到不少。 他立刻拉过杨大年的手。 “兄弟,孩子们的婚事,当大人的做不了主!现在流行自由恋爱。只要铁生同意,我没意见。” “你当然没意见,感情吃亏的不是你闺女?” “兄弟,强扭的瓜不甜,让孩子们自己拿主意行不?” “他自己拿主意,要你这个爹老子干啥?你赶紧让铁生娶巧玲,不然我就打断他的腿!” 张大栓一拍膝盖:“中!他回来我就说!不答应这门亲事,我揍他行不?” “这还差不多。” 杨大年屁颠颠坐下,不但喝张家的茶,还抽张家的烟。 张铁生准备的都是好烟。 软中华,大熊猫,小熊猫,玉溪,黄鹤楼,阿诗玛,还有雪茄。 看到雪茄,老杨也点着一根。 一边抽一边说:“这他奶奶的也叫烟?跟搅屎棍差不多……还死贵!” 张铁生没回家。 仍旧在准备救灾行动。 工厂的禽畜肉,保鲜蔬菜,都是他亲眼瞧着装的车。 标签也是他瞧着贴上去的。 上面写着暖心的问候语: 大灾无情人有情。 皇姑山农贸公司董事长张铁生,献上最贴心的祝福。 亲人们,挺住!我们的心永远跟你们连在一起。 很快,几十辆车装满,浩浩荡荡奔赴灾区。 吃的跟喝的先到。 然后,巧玲跟喜鹊送去棉衣棉被。 海亮跟洪亮又送去了帐篷。 S市灾区的民众正在等待救援。 早就饿得前心贴后背,冻得浑身哆嗦。 “来了!救援物资终于来了!”忽然有人惊喜道。 徐二愣站在汽车上,给大家分发物资。 一边卸车,他一边呼喊:“亲人们!我代表皇姑山董事长张铁生问候你们!” 这边的巧玲跟喜鹊也一起呼喊:“叔叔大爷,婶子大娘,兄弟姐妹们!我们董事长张铁生给大家送温暖了……!” 所有人看到物资,全激动得热泪盈眶。 “感谢皇姑山朋友的爱心!” “感谢张董!” “张铁生是我们的大恩人!” 救灾的物资不但落在灾民的手里,也被分到那些志愿者的手里。 大家仔细一瞅,竟然是山猪肉,保鲜菜 肉的味道真好,香而不腻。蔬菜也甘甜爽口。 他们全记住了皇姑山,记住了张铁生。 三千万救援物资,解决了数十万人的温饱。 S市的领导感激涕零。 立刻安排人到皇姑山来表示感谢。 他们一路上敲锣打鼓,还送来一块牌匾。 牌匾上写着两个大字……义商。 送给最有爱心的农民企业家,张铁生先生。 慰问的队伍惊动了旮旯村所有人。 可他们没有找到张铁生,只是看到了张大栓。 领导将牌匾交在张大栓的手里,还亲热地跟他握手。 “大爷,您生了个好儿子啊!了不起!” 张大栓激动地无话可说。 “嗯,这还是夜里生的,赶上白天生的,质量会更好……。” 领导立刻懵逼,哑口无言……。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