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六章

    设计院的图纸一出来, 刘大银马不停蹄地就开始盖房子。

    砖头水泥石灰早就订好了,建筑队也找好了, 挖好地基, 工人就开始施工。

    刘大银和李三顺也分工明确,刘大银管家里的事,李三顺管盖厂房的事情, 烧鸡店则是儿子李留柱守着。

    厂房要盖, 做方便面的机器要买,还有各种地方都要花钱, 刘大银手里的十几万根本就不够用。

    这块地还没买下来的时候刘大银就想好怎么弄到钱了, 她要贷款。

    用两处院子和正在盖的厂房, 还有烧鸡厂子做抵押, 从银行贷款。

    除了这个办法, 她没有别的办法弄到钱了。

    一套做方便面的生产线要三十多万, 刘大银除了银行贷款,想不到其余的办法来弄到钱了,民间借贷, 她是碰都不会碰的。

    要贷款, 就必须得到丈夫的支持, 李三顺听刘大银说完, 一晚上没有睡好, 第二天早上带着两个黑眼圈, 同意了刘大银的做法。

    要是光靠卖烧鸡和卤蛋, 得两年多才能攒够生产线的钱,那时候还不知道形势咋样呢!

    即使失败了,把还没盖好的厂房, 两处靠街面的大院子还有烧鸡厂都给了银行, 李三顺也不怕,他们还有南边的二十亩地呢,还能再东山再起。

    他们这个岁数了,什么也不怕了。

    李三顺同意了,刘大银高兴的不得了,有了家里人的支持,这买卖就成了一半了。

    既然要做方便面,那就得熟悉方便面。

    刘大银买了能买到的所有方便面,挨个吃了一遍。

    本来孩子们都非常喜欢吃方便面,结果刘大银的这一通操作下来,孩子们谁也不喜欢吃了,因为吃够了。

    刘大银还厚着脸皮找到了陈教授,就是烧鸡再次检测时遇到的食品安全方面的专家。

    陈教授不仅是食品安全方面的专家,还是营养学的专家,刘大银找到他,是希望他能帮着研发不同口味的方便面。

    为了能够打动陈教授,刘大银开出了非常丰厚的回报,甚至还许诺,要是方便面的销量达到一定的数量,就给陈教授的实验室添一台机器。

    比省食品安全检测站最新引进的那台机器还要先进。

    这个刘大银当然不懂了,就是和李教授初次见面的时候,检测站的工作人员说要不是因为站里有新引进的机器,李教授也不会来了。

    这样看来,李教授是真的喜欢那台机器。

    刘大银虽然有钱,可她知道,这并不能够打动李教授,只能从李教授喜欢的那一方面入手。

    刘大银专门写信给张云生,向他打听M国比较先进的食品检测方面的机器。张云生隔了一个多月才给她回信,信上详细说明了十多种机器的价格和优缺点。

    刘大银把张云生来信上的机器摘抄了一遍,找陈教授的时候带上了。

    陈教授拿过来一看,心里想到这个女同志还真的是上心了,这些机器都对他非常有用,而且学校里的实验室没有。

    他随手指出来自己最感兴趣的一台机器,那个女同志就表示,要是帮她研发的方便面销售额达到这台机器的十倍,她就赞助学校一台。

    陈教授问道:“刘同志,你知道这么一台机器多少钱吗?”

    刘大银点点头道:“知道。”

    “我帮你研发不同口味的方便面,你不但给我丰厚的报酬,还愿意拿出销售额的十分之一赞助我所在的实验室?”

    “是的。”

    陈教授一笑,“那好,刘同志,你的要求我答应了,你对方便面的口味有什么要求吗?”

    刘大银摇摇头:“陈教授,这是您擅长的,我没什么要求。”

    “好,刘同志,咱们签合同。”

    能说服陈教授帮忙,刘大银最大的后顾之忧就没有了,只要她的方便面味道好,还怕卖不动。

    方便面的口味解决了,至于装方便面的“桶”,她也找到了合适的材料。

    那就是“纸”。

    纸怎么能盛水呢,刘大银一开始也表示不理解,后来经过国营厂技术员的一番解释,刘大银明白了。

    简单来说,就是纸上面有一层“膜”,那层“膜”不会让水直接接触到纸,纸自然就能盛水了。

    刘大银找的这家国营厂是京市的一家国营厂,这个厂子专门生产各种各样的纸制品,在京市的纸制品企业里算是比较大的,能排的上号的。

    能盛水的纸杯,他们现在就有生产,再生产这种能“泡”面的桶,当然也没什么问题了。

    这两样问题结局了,刘大银可以专心跑贷款了。

    刘大银赶上了好政策,省里开始扶持私营企业,贷款的手续简单了不少,要不像刘大银这样的个体工商户,想去银行贷款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现在好了有了政策的扶持,刘大银这样的个体工商户也能到银行贷款,壮大发展了。

    刘厂房在冬天就前盖好了,剩下的就是内部的装修了。

    贷款在正月里办下来了,刘大银的方便面生产线是国产的,不用走进口那一套,只要钱下来,机器随时都能组装。

    只不过厂房还没收拾好,刘大银先交了定金,等厂房收拾好了,那边立马把机器发过来,还派技术员过来指导生产。

    陈教授那边也传来了好消息,他和学生研发了好几种口味的料包,两种口味的方便面,试吃的学生给的评价都非常不错。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刘大银要去办厂子的执照了。

    可是办执照前,得给自家的方便面起一个好听的名字。

    李家人坐在一起,想方便面的名字,说了好几个,可刘大银都不太满意。

    焦文茵眼珠子转啊转,说道:“奶奶,不如就叫李师傅方便面。”

    前世的时候,刘大银厂子生产的方便面就是“李师傅”,占据了全国方便面的半壁江山。

    刘大银也是凭借这个品牌,成为了一省首富。

    刘大银心里一动,看了焦文茵一眼。

    她心里也想到了“李师傅”这个名字,刚想说出来,没想到文茵就说出来了。

    难道这真的是“心有灵犀一点通”?

    刘大银可不信,或许只是巧合。

    刘大银看的那一眼,让焦文茵的扑通扑通的乱跳,难道她看出什么来了。

    不会,谁会想到一个小女孩是重生的呢,这个年代还没有重生小说呢。

    刘大银看了焦文茵一眼,就移开了目光,焦文茵的小心脏跳得飞快,她拍拍自己的胸口,安慰自己道:不愧是未来的一省首富,就是厉害。

    跑营业执照的事,刘大银是一回生,二回熟,第三次就很有经验了。

    这天她从外面回来,没想到家里来了一个意想不到的客人,是常有叔和他的女儿女婿,还有常有叔的外孙女赵兰花。

    常有叔没有儿子,只有一个女儿嫁到了邻村。赵兰花是常有叔的大外甥女,小时候经常住姥姥家,和刘大银的小女儿李藕花经常在一起玩。

    常有叔一家子坐在刘大银家的沙发上,显得非常拘谨,看到刘大银来了,常有叔一家子赶紧站起来:“三顺家的,你回来了。”

    刘大银走过去,笑着问道:“常有叔,你来了,快快,你快坐下,我是个小辈,哪有让你站起来迎接我的。”

    李三顺不在家,家里只有李留柱一个人招待常有叔一家。

    刘大银坐下才发现,赵兰花和常有叔的女儿一人抱着一个孩子。

    那孩子看上去不大,也就七八个月大,两个孩子瘦瘦小小的,一点也不胖。

    “常有叔,这是兰花的孩子,还是一对双胞胎啊,兰花可真有福气。”

    常有叔叹了口气,说道:“三顺家的,你可别说了,我们这次来省城,就是想请你帮忙的,但凡要是有别的一点办法,我也不会来麻烦你。”

    原来赵兰花生的这对双胞胎身体不好,到医院一检查,原来是孩子身体有问题,得动手术。

    还得去省城做手术,赵兰花的婆婆问了医生一句,这手术费得多少钱,大夫说了,差不多得一千多块钱。

    赵兰花的婆家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家里好几个儿子,小儿子刚娶了媳妇,家里还有一屁股债,哪里拿得出一千块钱。

    更重要的是,现在农村也实行计划生育,赵兰花生了两个女儿,她婆婆本来就不高兴,一听到孩子治病要这么多的钱,她婆婆回家就放下话来,说没有钱给孩子治,等孩子没了再生一个,说不定就是孙子呢。

    赵兰花的丈夫听她母亲的,一句话也不说,赵兰花只能抱着孩子回了娘家。

    她娘家也是普普通通的农民,哪里拿得出这么多钱,刘大银在省城开烧鸡店,常有叔想了又想,还是带着孩子来了。

    “三顺家的,我知道我开这个口让你为难了,只是只是......”

    剩下的话常有叔没说,刘大银知道这个老人心里怎么想的,她曾经也像常有叔这样,挨家挨户的磕头借钱给开林借钱治病。

    羞愧,心疼,难过,常有叔最终还是舍下了这张老脸来找刘大银。

    “常有叔,你别这样,现在天还不晚,医院还没关门,咱们赶紧去医院。”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蛋疼小说网,免费小说,免费全本小说,好看的小说,热门小说,小说阅读网
版权所有 https://www.danten.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