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六章

    刘大银最近可是人逢喜事精神爽, 省里的人专门到她家,给她送来了一个好消息, 从德国进口的真空包装机已经定下来了, 等一段时间就能到了。

    这次这么快,多亏了简省长,他知道刘大银想再进口一台包装机, 立马就跟在德国的考察团打了电话, 那边就帮着刘大银把机器定下来,和国营大厂的设备一起回国。

    包装机有了着落, 刘大银找了好几个人, 把新买的那处院子收拾出来, 重新粉刷一遍, 以后做烧鸡就在那个院子了。

    招人的事也得搞起来, 这多了一台机器, 要得工人肯定得多啊。

    还有公鸡,养殖场也要多进一批,做卤蛋的鸡蛋也要找到门路, 要不零散着收根本就供应不上。

    丈夫和儿子做活能行, 可操心不行, 这一切都得刘大银安排好了, 他们才能去做。

    除了这些事, 刘大银还要上课, 晚上还得一遍一遍的复习, 根本就没有闲下来的时候。

    偏偏这个时候,张水生又给她带来了一个好消息,南方有地要卖。

    这可是刘大银要办的头等大事, 她当即放下手头的一切工作, 和张水生一起到了海市。

    张水生对刘大银的要求很不解:“刘姨,你要是买地盖工厂,不如去特区,那边的人更多发展也更好,海市虽然是老牌城市,但特区现在才是改革开放的前沿。”

    刘大银:“这些我都知道,只不过我的钱只够买一块地的,买了特区就不能买海市的地了。我跟你这么大的时候,海市可是全国第一繁华城市,现在全国都在搞改革开放,海市虽然现在不如特区,但它一定不会落下的。水生,我问问你,特区和海市,哪个繁华,哪个更富有?”

    “当然是海市了,”张水生脱口而出,“特区这才刚刚起步,海市可是发展了多少年了,解放前它就是全国的经济中心。”

    “这不就得了,特区发展这么快,海市的领导人能看不清这个形势。你也说了,海市是全国的经济中心,要是特区的这条路子走对了,海市绝对会后来居上的。”

    这些话是刘大银结合“江闻钟的书”上自己琢磨出来的,那本书上说了,地产业在后来的几十年里发展的飞速,是最赚钱的几个行业之一。

    海市的房价和京市的房价是最高的,一套最最普通的住房也要大几百万。

    地产商们个个赚的盆满钵满。

    刘大银没有那么大的本事,开房地产公司对她来说是天方夜谭,痴人说梦,她就想买一块地以后再卖给房地产开发公司赚钱。

    至于为什么不先选择特区,是因为刘大银心里有一个感觉,海市也马上就要开放了,只要它一开放,就绝对不是刘大银这种小虾米能够插得上手,买到土地了。

    到了海市,刘大银和张水生先找了一家招待所,接着就马不停蹄地到了张水生说的地方。

    “这里怎么样?刘姨,江的那边就是海市了,地理位置好,视野开阔,交通方便,以后这里绝对是风水宝地啊。”

    张水生说的很好听,其实现在他们站的地方就是一片长满野草的土地。

    除了他们,还有几个人也在这里看。

    张水生说道:“刘姨,那几个人是海市人,想在这里办个服装厂。海市的土地租赁太贵了,人工也贵,他们才想到这里办厂子的,自己的厂子省了房租,干什么也方便,这里的政府放出消息后,有不少人来看了。”

    刘大银低声问:“看的不少,那有买的吗?”

    张水生生摇摇头;“还一个都没有呢,他们也害怕。”

    刘大银知道人们害怕什么。

    以前的那些工厂主们,都被打成□□,现在政策变了,允许办厂子做买卖,这不就和没解放的时候一样吗?

    租别人家的房子还好说,要是真的自己盖房子办厂子,政策再一变化的话,可真的不好说啊。

    要不是刘大银做了梦,大概知道未来的一点事情,她也不敢买地建厂子。

    开个店卖烧鸡还不算回事,要是有了自己的厂子,那就真的是资产阶级了。

    到时候浑身是嘴都说不清楚了。

    张水生也有些犹豫,到底要不要自己建厂子。

    他的服装厂已经有了一点规模,他想把厂子挪到南方来,地址就在特区或者海市。

    本来他的打算是租房子的,恰好刘大银让他打听有没有合适的地,他也想顺手买下来。

    刘大银问:“水生,这价格多少钱?”

    “一亩地一万块钱。”

    一亩地一万,还不算太贵。

    刘大银现在家里有钱,她对张水生说:“这里的政府工作人员在哪里,我要买。”

    张水生问道:“刘姨,你真要在这东浦买地?”

    刘大银斩钉截铁道:“买。”

    “那你跟我来,我带你去找他们的工作人员。”

    张水生带着刘大银到了东浦县人民政府,找到了主管办公室。

    办公室里只有一个工作人员,等刘大银说明来意后,工作人员的瞌睡嗖的就没了:“你要买东边的荒地?”

    刘大银点头道:“是的。”

    “荒地的价格你清楚吗?”

    “我听说了,一万块一亩是?”

    这下轮到工作人员点头了:“是的,一万块钱一亩。”

    “那好,我要二十亩。”

    “二十亩,你考虑好了?”

    “考虑好了,什么时候交钱办手续?”

    工作人员像是有些傻了,这县里要往外出租地的政策放出去十几天了,来看的人不少,要买的人却没有一个。

    那荒地离县城很远,周围都是农田,要不是因为那是盐碱地,种庄稼收不回种子来,那里也早就种上庄稼了,还会卖出去!

    这一亩地一万块钱,叫这个工作人员说,实在是高的离谱,要是有这个钱,要不就在海市买房子,要不就去特区买地,谁回来这里买地啊。

    可真的就有人来买了,还一开口就是二十亩地,这得是多少钱?

    一亩地一万块,二十亩地那就是二十万块,天哪,二十万块得是多少钱啊。

    工作人员做不了这个主,说道:“两位同志,您等一等,我去找我的领导来接待你们,很快就回来的。”

    刘大银说要买二十亩地,张水生也被惊住了。

    “刘姨,你真的要买,还要买这么多的地?”

    刘大银笑呵呵:“是啊,要买。”

    “刘姨,我话得给你说清楚了,”张水生怕刘大银一时上头,买了又后悔了,“刘姨,咱们国家的土地都属于集体,私人不能买卖。这地说是买,其实就是租,只能拥有土地使用权,这可不跟你在省城或者老家买了地和房子一样,你能传给儿子,儿子能传给孙子。这地是国家的,你就是租,最多也就能租五十年,过了五十年以后,这地就不是你的了,还是国家的。”

    “刘姨,你可得想好了,花一万块钱买一亩地,使用权只有五十年,五十年后这土地还是国家的。”

    刘大银光想着买地了,没想到这里面还有这样的事。

    这地买了也不是自己的,还是属于国家的,自己只有使用权,使用权最多还只有五十年。

    这和“江闻钟的书”上说的不一样啊。

    刘大银仔细想想,对了,“江闻钟的书”上也没说土地的所有权问题啊。

    刘大银满怀信心却被现实泼了一盆凉水。

    这地,买还是不买,不对,租还是不租。

    刘大银坐在椅子上,仔细回想了一下“江闻钟的书”上的内容。

    那上面说大约就在十几年后,房地产事业全面发展,是最赚钱的行业之一。

    既然赚钱,那些大商人就不可能不考虑到这个问题。

    要不要赌这一把,刘大银左右摇摆,不知道该怎么好了。

    刚才的海口已经夸下去了,那个工作人员已经去找他的领导了,她就是反悔,也得找一个好理由啊。

    工作人员回来了,还带了他的领导来。

    “两位同志,这是我们县主管经济的副县长。”

    对于刘大银租地这件事,县里很重视,本来该来的应该是一个主任,可刘大银是第一个确定要租地的客商,专管这项工作的副县长就来接待刘大银了。

    “同志,就是你要租我们的地。”副县长一脸和蔼地笑容。

    刘大银现在是骑虎难下了,这该说是还是说不是呢。

    她只能硬着头皮问道:“我们家里是做烧鸡的,要是租了你们县里的地,有什么优惠政策吗?”

    副县长道:“办营业执照,水电方面,我们县里都可以尽力帮同志解决的。”

    说到水电,刘大银突然想起来,那块荒地没有水也没有电,怎么办厂子呢。

    这县里就给他们做买卖的一块不通水电的破地,所有的困难让他们自己解决吗?

    这也许是一个能再考虑一下的借口。

    “说到水电,县里什么时候能给解决啊?”

    “同志放心,今年或者最晚明年,水电的事情一定给你解决。你看我们东浦县,紧挨着海市,海市可是全国数一数二的繁华城市,是全国的经济中心,现在全国正在搞改革开放,海市当然不会落下,海市的地方就只有这么大,要是真的发展起来,还不是要往我们东浦来。”

    刘大银:“那我再想想,明天给您一个准信。”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蛋疼小说网,免费小说,免费全本小说,好看的小说,热门小说,小说阅读网
版权所有 https://www.danten.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