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又是江闻钟, 他妈的竟然阴魂不散,走到哪里哪里有他。

    刘大银让几个小混混先回去, 这江闻钟让他们来了, 那就肯定做好了万全准备,刘大银就是带着这几个小混混去找他,他也不会承认的。

    难道就这样算了, 刘大银咽不下这口气。

    这刘大银左思右想, 决定先到大学里去找江闻钟。

    不管江闻钟怎样狡辩,先把这件事按到他的头上。

    刘大银到了学校, 就在她来过一次的宿舍门口, 堵住了正要上课的江闻钟。

    江闻钟看到她, 有一点惊讶, 瞬间又恢复了如常表情。

    刘大银不管三七二十一, 先是骂了江闻钟一回, 又把江闻钟找人到自己烧鸡店捣蛋的事给抖了出来。

    不等江闻钟说什么,刘大银就嚎啕大哭,成功把江闻钟的话给淹没在哭声里。

    哭够了, 刘大银又骂了江闻钟几句, 不等他说什么, 转身就走了。

    从始至终, 这江闻钟就没为自己辩解上几句。

    这事到底是怎么回事, 就让围观的群众自己去想。

    事后经过刘大银的打听, 江闻钟的“优秀学生”评选落了榜, 本来他的呼声很高的,能被选上的。

    刘大银把江闻钟的好事给搅黄了,总算出了心里的一口恶气。

    这江闻钟就像一只恶狗, 整天围在这身边转悠, 逮着机会就想在李家人身上咬一口,一个弄不好那伤口就是致命的。

    刘大银想了又想,也没想出把这条恶狗给打死的办法。江闻钟做的这些事,都没留下什么证据,刘大银就想想去举报他,都没办法。

    以后只能加倍小心了。

    不过既然江闻钟不仁,刘大银就不义,抢了江闻钟的致富路,刘大银一点也不愧疚。

    江闻钟靠着倒卖西装,发了第一笔大财,这笔钱也是他日后发家的第一笔资金。

    江闻钟发不了这笔财,看他以后发家用什么做本钱。

    到家以后,儿子在院子里给公鸡拔毛,丈夫在门市上看着小孙子卖烧鸡。

    一家人的生活如此美好,怎么能让江闻钟那个混蛋给破坏掉呢。

    刘大银暗暗发誓,一定要把江闻钟送进监狱,保护好家人。

    李三顺看到刘大银,喊道:“这大热的天,你去哪里了,看你那一头汗。这里有凉茶,你赶紧喝一碗。”

    这凉茶是李三顺自己熬得,用菊花,薄荷,甘草加上冰糖煮开放凉,热的时候喝上一大碗,别提多舒坦了。

    刘大银在柜台后坐下,端起李三顺倒得一万凉茶一饮而尽。

    “三顺啊,我想再做个买卖。”

    李三顺给小孙子和自己摇着蒲扇,问道:“这次你想做什么买卖?”

    刘大银想了想,说道:“做衣服。这省城的纺织厂积压了不少布料,正低价处理呢。我想买了布料做成衣服卖出去,这也能赚的不少呢。”

    李三顺问道:“这布料有了,工人有吗?咱们在省城也认识不了几个人,这好的裁缝师傅咱们也不认识,既然做了衣服卖,一个两个的师傅也不行,这么多的裁缝师傅去哪里找?”

    “这我都考虑好了,”刘大银又喝了一碗凉茶,“咱们就找张水生合作,这做衣服还需要一些内衬什么的,就找他解决。”

    “那这做衣服需要多少本钱呢?”

    刘大银右手大拇指和小指伸出来,李三顺猜:“六百,不对,这太少了,六千?”

    刘大银点点头:“六千块,六万米的布料。”

    六千块钱可不是小数目,现在这烧鸡店一天也就卖个二十多只烧鸡,一个月能挣上一千多块钱,这六千块,可是好几个月的收入了,那还得是烧鸡还这么好卖的情况下。

    李三顺:“大银,你让我再想想。”

    刘大银领着孩子往外走,“那行,你好好想想。”

    李三顺心里有事,吃晚饭的时候心不在焉的,李留柱看出他爹脸色不对,问道:“爹,你怎么了,是不是心里有事?”

    李三顺索性放下筷子,说道:“留柱啊,你娘说要做别的买卖,我这心里正寻思呢。你娘说要做衣裳的买卖,你这怎么看。”

    李留柱吃了一口馒头,“爹,娘,这家里做买卖的事你们做主就行。我这性子你们也知道,当个冲锋的大兵还行,要我拿主意我可不行。这咱们家里能过上这样的好日子,都是娘的主意,这你们拿主意就行,我就跟着只管跟着做工。”

    李三顺道:“这咱们就是想做买卖,这钱也不够啊。”

    家里现在只有四千多块钱,那一批布料要六千多块钱,还差两千块钱呢,这可是一笔巨款,这钱从哪里来。

    刘大银说道:“这你就不用担心了,三顺,只要你同意,这买卖咱们就能做。”

    李三顺:“你让我再想想,明天我给你答复。”

    这李三顺心里有事,晚上翻过来覆过去的就是睡不着。

    刘大银本来睡着了,又被他吵醒了:“你这是怎么了?烙饼啊,这翻过来翻过去的。”

    既然睡不着,李三顺索性坐起来,“大银,这买卖你有把握赚钱吗?”

    刘大银:“这什么买卖也不能保证只赚不赔啊。以前我做买卖你都是支持的,这次是怎么了,怎么不愿意了。”

    窗户大开着,外面的月光照进来,李三顺拿过蒲扇又开始摇:“这主要是咱们家里的钱不够,你怎么凑齐六千块钱,去借吗?问题是咱们在这省城也借不到啊。”

    刘大银也坐了起来:“不用借,这布料能分期付款,咱们先签一个协议,先拿一半布料,等几个月后再把剩下的布料从纺织厂拉回来,同时把尾款付清。”

    李三顺听明白了刘大银的意思,“这人家厂子里能同意吗?”

    “咱们先去跟厂里的领导谈一下,看看能不能同意,要是人家不同意,咱们再想办法。”

    “我支持你,”李三顺叹了口气,“你是咱们家的领头人,你说怎么干,咱们就怎么干。只不过,这开林的治疗费咱们得先留出来,那钱说什么也不能动。”

    “那是当然的,开林的手术费咱们必须得留出来。”刘大银唧在李三顺脸上亲了一口:“三顺啊,你能支持我,我很高兴。”

    “你这人,”李三顺摸了一下脸,幸好刘大银已经躺下了,看不见他的大红脸了,“都是老夫老妻了,还搞这一套干什么,让人知道了也不怕笑话。”

    “这谁能知道,你往外说还是我往外说,咱俩都不说谁会知道。”

    李三顺和刘大银把烧鸡店让儿子看着,夫妻两个去了第三纺织厂。

    门卫看见了刘大银,态度比昨天好了不少,“你们来了,跟我来,韩干事已经来了。”

    韩冬青见到刘大银,站起来热情说道:“刘大姐,你们来了。”

    李三顺也认得韩冬青,他实在没想到妻子要做生意的人竟然是韩东青。

    “大银,这不是.......”李三顺靠近刘大银,在她耳边低声说道。

    刘大银也压低声音说道:“我知道。不过咱们认识他,他不认识咱们,一会儿你就当不认识他就行。”

    韩东青走在前边,没看到刘大银和李三顺的小动作。

    “主任,人来了。”

    和主任说了两句场面上的寒暄话,双方就正式进入主题。

    刘大银把自己的想法讲了出来:“杨主任,我是这样想的,这批布料我先付一半的款,等三个月后再付另一半的款,您看怎么样?”

    “刘女士,你说的这种方式在我们厂子里也不是没有过先例,”杨主任坐在椅子上,双手交叉,“可这样做的都是一些国营企业和供销社。像你这样的个人经销者,我们还从来没有开过这样的先河。”

    刘大银把自己的身份证,户口本,房产证都带来了,放到杨主任的桌子上:“杨主任,您可以看看,这是我的身份证明。我刚才的话没说清楚,咱们先签一个协议,我先付一半的款,就只先拉走一半的布料。剩下的布料我在三个月之内把尾款付清,尾款付清后我把布料拉走。咱们可以在协议上写好了,我要是三个月之内付不清尾款,剩下的一半布料我不但拉不走,你们纺织厂还能追究我的责任。但你们纺织厂三个月之内不能把剩下的那一半布料卖给别人,要是你们卖给别人的话,你们纺织厂得按三倍的价钱赔偿我。”

    杨主任直到此时,才像是真正正视了这两个穿着老土,看起来毫不起眼的两个中老年人。

    双方就价格问题展开了一番唇枪舌战,最后刘大银以六千四百块钱的价格拿下了那批布料。

    这个价格比“江闻钟”买下的要多了四百块钱,不过这也在情理之中。“江闻钟”有韩东青这个在第三纺织厂做干事的姐夫,买的价格当然要便宜一些了。

    双方在合同上约定,刘大银要在三个月的时间内付清尾款,如果她违约,那剩下的那一半布料她不仅不能拿走,还要承担尾款三倍的违约金。

    同样,剩下的一半布料名义上属于刘大银了,第三纺织厂在三个月之内无权出售给任何个人和集体,如果第三纺织厂违约,那就要赔偿刘大银违约款的十倍。

    同样是违约,看起来第三纺织厂的赔偿款要高,但是一半布料还在它的仓库里,即使刘大银违约,纺织厂也没有什么太大的损失。

    刘大银和李三顺在合同上按上手印,签上自己的名字,站在一旁的韩冬青才算知道了他一直喊得“大哥,大姐”的全名。

    几乎是在一瞬间,韩冬青就知道了这俩个人是谁。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蛋疼小说网,免费小说,免费全本小说,好看的小说,热门小说,小说阅读网
版权所有 https://www.danten.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