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眼下他是前来朝拜天子,
见到天子最为重要,
其他的现在不宜多想,
定然之后会有合理解释。
很快,
路振飞见到了崇祯帝朱由检,在见到天子的那一刹那,他悬着的心总算是放了下来。
天子未死,
而且是真的崇祯,
这比一切都重要!
崇祯帝朱由检也对淮扬巡抚路振飞加以勉励,
认为他两次勤王,
虽然都没能及时赶来,
但念在忠心耿耿,
加封为忠信伯和赏赐千金。
当然这个千金并不是真的一千两黄金,而是一千两白银。
至于忠信伯,在明末乱世之中,但凡拥兵自重之人,都有爵位在身。
例如吴三桂等人。
所以并不突兀。
路振飞也是官场老手,
自知这是崇祯帝朱由检安抚和笼络他的封赏。
所以也没有推辞。
虽然他没有杀一兵一卒,
但能前来,
这就是救驾之功,弥足珍贵。
更别说在这场与诸藩王的争斗之中,
他的两万团练兵站到了崇祯帝朱由检这一方,及其重要!
路振飞是受南京兵部尚书史可法所托,
前来拱卫圣驾。
现在既然他已经判定天子为真之后,
路振飞委婉道:“陛下不若前往淮安暂居,淮安城高池险,固若金汤,待微臣对史大人去信之后,让其聚拢人心,团结南京官员,重新拥护陛下。”
崇祯帝朱由检略有犹豫,
群臣进谏,
认为南京方面现在危机重重,
各派厮杀混战,
现在有山东总兵刘泽清敢冒天下之大不韪,
前来弑帝,
天家确实不宜现在前往南京!
然而过了数天之后,
从南京传来消息,
凤阳镇守太监卢九德说服高杰、黄得功刘良佐等藩镇,
拥护福王朱由菘为帝!
淮安南下群臣顿时哗然一片!
不敢相信!
……
……
在天子和太子“陷落”,
音讯不明的情况下。
南京群臣在福王、惠王、桂王、鲁王等人准备选择一位藩王,继承大统!
从伦序来说,
应该先考虑福王、惠王、桂王,
而三王之中,
福王朱由菘则最为合适,
因为福王的父亲老福王朱常洵是神宗的第三子,惠王是第六子,桂王则是神宗第七子。
而且福王朱由菘和崇祯同辈,
由他登记可以援引兄终弟及的继统,
而惠王朱常润和桂王朱常瀛都是崇祯的叔叔,则不太太合适。
所以一开始,
南京兵部尚书史可法的心里是偏向福王做皇帝的。
但……
南京的大部分官员却反对福王登基,
因为这些官员大部分是东林党派,
在崇祯朝的时候被贬谪而来,
比如兵部侍郎吕大器、户部尚书高鸿图、右都御史张慎言等人,
还有曾经的礼部侍郎钱谦益,
则是东林党的党魁。
钱谦益从老家常熟赶到南京,
面对史可法,
强烈反对福王朱由菘登基。
原因则要扯到了当年神宗朝的储君之争!
老福王朱常洵是郑贵妃之子,
一直被万历所喜爱,
想要废掉太子朱常洛,另立朱常洵为嫡。
围绕国本之争,
东林党人和万历、郑贵妃进行了长达几十年的争斗!
妖书案!
梃击案!
移宫案!
经过这一系列事件的发生……
东林党是与老福王朱常洵有着深仇大恨的!
现在若是拥立福王朱由菘,
那么当年他们的争斗,
争斗出来一个寂寞?
而且钱谦益等东林党人,
也担心福王秋后算账,
这可比唐太宗立不立李恪为太子要严重的多!
南京兵部尚书史可法是东林党重要成员左光斗的弟子,
与东林党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也对拥立福王心存顾忌。
于是钱谦益提出应该拥立潞王朱常淓,但潞王朱常淓是神宗的侄子,在血统上偏远。
舍亲立疏,乃是大忌!
法统的正当性不强!
然而钱谦益尽管现在已经隐退,
可他到底是东林党魁首,
在他四处游说之下,
南京群臣准备拥立潞王。
无奈之下,
史可法决定前往浦口和凤阳总督马士英商量在桂王和福王中选一个。
凤阳是大明的龙兴之地,
也是大明中都,
十分重要。
同时凤阳总督名义上有着节制高杰、黄得功。刘良佐的权力。
所以马士英在这场拥立诸藩中,
是个不可忽视的人物。
马士英和史可法商议之后,觉得桂王人品比福王好。
以亲以贤,唯桂乃可!
所以拥立桂王朱常瀛最好……
二人商议之后,
史可法决定和南京群臣商议,拥立桂王朱常瀛。
但不料在这个时候,
天津巡抚冯元飏给其弟南京太常寺少卿冯元飚去信,
言道天子和太子尚在。
史可法顿时犹豫了……
因为再怎么拥立诸藩,
也不如原来的崇祯帝朱由检好。
而另一边,凤阳督抚马士英回到凤阳的时候。
却不料凤阳镇守太监卢九德联系了高杰、黄得功、刘良佐等人,准备拥立福王为帝。
卢九德曾经是宫中太监,
是属于郑贵妃宫中的太监,伺候过福王朱常洵。
凤阳虽是中都,
但其实是失意太监养老的地方。
却不料,在这个时候,凤阳镇守居然成了举足轻重的关键人物。
有这份香火情,
再加上高杰、黄得功、刘良佐等人也害怕崇祯还位于南京,秋后算账。
所以他们一合计。
直接联系南京镇守太监韩赞周,让其打开城门,强迫南京群臣拥立福王朱由菘为帝!
而马士英见大势已去,立刻选择迎奉福王为帝!
p:写这章不容易啊!各种求!
。</p>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