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九章 文中子王通?

小说:大唐第一权臣 作者:布尘
    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合称王杨卢骆。

    后人称之为初唐四杰。

    只可惜,如今的贞观六年,也就骆宾王才三岁。

    其他的……

    还未曾出生。

    不过那首鹅鹅鹅、曲项向天歌,应该会在四年后家喻户晓。

    这四人普遍在幼年时便展露风华,可结果,并不好。

    纵观大唐的诗人,拥有好结果的……

    不多。

    想到这,云昊不由内心庆幸了一番。

    还好自己不算个诗人。

    但仔细想想,幸亏自己生在李世民的时代。

    换一个君王,他这么作都不知道死了多少次了。

    当然,流放的可能性更大。

    云昊微微一愣。

    “我现在去沙州,距离长安三千多里……”

    “跟流放有什么区别?”

    “区别就在于我有这一百玄甲军?”

    “还好我有钱。”

    云昊看着后方的商队。

    这些名义上的商队,实际上都隶属于云昊。

    故而看起来云昊只有三百精兵,上千战马。

    可实际上……

    若真的遇到麻烦,云昊能够调用镖局的所有人!

    合起来也有好几千!

    一点装备铠甲武器,便是一支属军。

    毕竟镖局里,可有不少老兵。

    这些老兵有的在前隋打仗,有的甚至打过高句丽。

    毕竟天下太平还没多少年,故而大唐懂得打仗的人并不少。

    所以云昊这支队伍,整体还是有战斗力的。

    再说这些士子。

    这些士子几乎都出自士族,故而上马可征战,下马能治民可不是说着玩的。

    毕竟自宋以前、无论秦汉两晋,这些儒生可都是跨马提剑杀人的。

    再加上他们的护卫也都是精壮的汉子,故而这可是一批不小的战斗力。

    毕竟,若没有点自知之明,谁敢跟云昊去沙州?

    那简直是找死。

    王福畴带领着众多士子,下马冲云昊作揖,云昊也回了道门礼仪。

    虽然为了官,但道观中的那些习惯,早就难以改变了。

    “诸位能千里迢迢来此,云昊十分感动,只是沙州终是边疆,太过凶险,诸位可愿明日于我同游兰州,到了后日,便各奔前程可好?”

    云昊心中清楚。

    这些人的目的更多的是见自己一面。

    就如同粉丝见偶像一般。

    而这个年代能带着侍卫骑马跑千里的,身份都不普通。

    这些人跟自己去沙州,若是出现了一些意外,他们背后的士族,自己就算是成了李世民的驸马,也有可能落得那些人的诋毁攻奸。

    故此,一切事情还是摆在明面上交好。

    你们来此,我到兰州接待你们一天。

    也算还了情分。

    若回去,云昊自然不会阻拦。

    可若跟云昊去了沙州,就算有了意外了,也于云昊关系不大。

    至少……

    有这话在,他们背后的士族不至于因为他们的身死而怪罪在自己的身上。

    虽说……

    跟在云昊身边想死掉,还是比较难得。

    但王福畴为首的士子们,却恭敬一拜。

    “我等来自,从是仰慕云刺史的风采,甘愿追随,若云刺史不弃,可否让我等作为幕僚,摘抄文书、置办官学等事物,我等都做得。”

    对此云昊还是毫不怀疑。

    毕竟整个沙州才三万多人。

    再配合上云昊手里的道士,再加上沙州地方的望族,治理起地方简直不要太简单……

    就是……

    可能那一州里,都没有那么多的职位供他们来任职。

    毕竟真正掌控地方政治的,都是当地的名门望族。

    能够真正空出给云昊的职位,怕也不会有太多。

    更多的人,怕是都要成为云昊的幕僚。

    当然,若他们真的跟着云昊在沙州有所作为,那么等回到长安,云昊娶了长乐成了驸马,他们的好处自然也是多多的。

    这点,不仅仅是云昊明白。

    这些士子们也都明白。

    就是不知……

    长安城里的李世民会怎么想。

    毕竟自己这风头,怕是已经盖过一般的封疆大吏了。

    很容易被人拿出来针对。

    好在皇帝是李世民在做着,对于李世民,云昊虽然看的不爽,但总体还是信的过的。

    要想要马儿跑,怎可不给马儿吃草?

    云昊忙着抓住王福畴的胳膊,道:“再有两个时辰,便到了兰州,诸位可愿与我纵马同游,共赏这大唐山河?”

    “能与云刺史同游,我等幸事。”

    很快,云昊便骑上了乌雅马,率领着这群士子们,一马当先。

    当然,他们也无法跑的太快。

    毕竟官道上还有积雪,若是马匹跌倒,却也不美。

    至于赏景,也无非是看看这兰州雪景。

    言语之中,云昊也与王福畴相谈甚欢,甚至谈起了他的父亲王通。

    “家父虽为儒门之人,却信仰道家。”

    “所治理的学说,也是博引百家之长,将道、儒、释三教学说融为一体。”

    “家父说自己的学说是用来‘济世’的王作之学,希望以此能振兴儒学。”

    “家父觉得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太过虚无缥缈,故而用道来注释所谓的‘天’。”

    云昊听得晕晕乎乎。

    但从王福畴的话语中,也听明白了一点东西。

    那就是王通这个前隋的大思想家,一点都不迷信。

    也就是将一直流行的神学化,变成了给为务实的理学。

    毕竟在南北朝之时,神学大行其道,士族们各种服用五石散,祈求能够得到成仙,最终却酿就了五胡乱华之祸。

    反而理学这种东西。

    随说是在宋朝发扬光大的,但在王通这里,便已经提出了概念。

    故此,说王通是伟大的思想家,这没有任何问题。

    况且……

    在三字经中,便将文中子王通、与荀子、扬雄、王通、老子以及庄子。

    而原文便是:五子者,有荀扬,文中子,及老庄。

    荀子战国大家,这没有任何问题。

    老子、庄子更不用多说。

    王通有此殊荣,便是因为他教导的门下,掌握着大唐的政治。

    至于这个杨雄。

    则是西汉时,与司马相如、班固和张衡秉承‘汉赋四大家’。

    其中陋室铭中的‘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这个子云亭,便是杨雄的故居。

    当然,怕是并称的五子杨雄,还没有陋室铭的刘禹锡更加有名。

    毕竟那首陋室铭,不知折磨了多少欣欣向荣的后世学子。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蛋疼小说网,免费小说,免费全本小说,好看的小说,热门小说,小说阅读网
版权所有 https://www.danten.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