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最难能可贵的品质是什么呢? 不是善良。 是有自知之明! 要不,甭管是想当好人还是坏人,首先得是个活人,不能是一具尸体。 有了自知之明,等于对自己有足够的了解,才能有根据时局变动,采取审时度势的行为。 为什么有些人明明不咋地,却是能够活得远比自己优秀的人更好呢? 就因为他们找到合适自身定位的位置,用正确的方法取得自己的利益,并且绝不心持更多的贪婪。 那叫见好就收。 至于下一次的狩猎是什么时候? 看情况呗! 现在吕武需要表现出来的立场是满足于现状。 国内别再明里暗里的搞东搞西。 国外对异族想怎么捞就怎么捞,反正没去损害到哪个“卿”的利益,不会产生新的对立点。 跟诸夏各个列国的邦交? 之前拿到手的邦交权力,或许可以有选择性地抛掉那么几个。 吕武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跟士鲂的交流最多。 他想从老范家这里“取经”,获知范氏构思律法的思路,窥探采取量刑的基础架构。 范氏在晋国的崛起便是从担任“士师”这个职位为起点。 因为是从“士师”开始崛起,明明是该以“范”为前缀,外人以及内部却使用“士”这个前缀。 这就是以“职位”来为“氏”的一个例子。 像是后世有些复姓叫“司马”的人,姓氏的来历就是某位先祖担任过司马。 诸夏这边,开拓一地出现一个“氏”,担任某个职位而拥有“氏”,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渐姓和氏混淆,每一个姓氏都代表着一份沉甸甸的荣耀。 所以要是碰上哪个白皮介绍自己是某某贵族的后代,完全可以“tui”的一声,理直气壮回一句:跟谁差了血统似得! 为什么华夏不讲血统? 周遭的人,谁的祖上都阔过,怎么来显示自己的特别呢。 也许需要查一查“伤心”两个字,有多少种写法。 “斩指,断手,断脚,其刑多也!”吕武不专门了解不知道啊! 春秋中叶的律法很简陋,并且关于对人肢体的伤害量刑太多。 动辄就斩掉脚趾或手指。 严重一些就砍掉手臂或脚。 另外一些什么黥面、挖眼睛,割鼻子、耳朵,无不是朝着让人面目全非的方向在量刑。 阴氏这边,吕武是从几乎什么都不是发展起来。 等于从一开始就掌握了绝对的主动权,已经有发布过一些惩罚方案。 他本以为自己的一些量刑已经够严重,没想到完全是小儿科! 比如说,领地内发生盗窃,以盗窃价值来量刑,判处服劳役多久。 到了以国定律法来处置,偷盗的基础量刑还就是斩手指。 “刑不重,何以恫人心?”士鲂一脸的奇怪。 当然,他是习以为常。 并且现在讲的是“刑不上大夫”,也就是贵族哪怕犯罪,是能用其它方法补救,一般是采取罚款。 而这个“罚款”基本是上交多少军事器械。 比如,给甲胄或盾牌。 斩指和断手断脚、等等其余刑法不会出现在贵族身上。 说白了就是,犯的事够大,贵族大不了一死,还能完完整整入土的那种,其余刑法又用不到贵族身上。 吕武完全听懂了。 刑法采取严厉,主要还是为了吓坏人,吓得他们不敢轻易犯法。 能说这个错了吗? 要是不犯法,那些量刑又用不到没犯法的人身上。 所以,该害怕律法严苛的是坏人啊! “看来我对律法想得有些简单了……”吕武在沉思。 他得知晋国量刑,第一时间的想法是太重。 这就有点“对坏人的仁慈,是对好人的残忍”的倾向了。 道理难道不是那个道理吗? 只有心怀歹意的人,才需要害怕律法的严苛。 没想犯法的人,担忧个什么劲??? 吕武开始回忆自己的所闻所见。 晋国也没有随处可见身体残缺的人。 他所了解到的是,大多数身体残缺的人,一般还是在战场上所导致。 只是,动不动就斩指、断臂、断脚、挖眼、割鼻、割耳朵……,残骸人的身体,真的好吗? 人没有再生的能力,肢体断了就是断了。 侮辱性质的挖眼睛、割鼻子、割耳朵不妨碍继续劳动。 手指、脚趾,断了手脚,这些则会。 没有劳动力,人还能喘口气,会增加亲人负担的吧? 另外一些诸如挂掉胡须和剃掉头发,以吕武来看跟没处罚没区别,现在的人却当成是一种社会性死亡的惩罚。 吕武问了一句有没有公示。 士鲂答曰:“法不明,何为法,何以行?” 律法的制定就是要让人知道,什么事情做了会遭到惩罚。 不是制定完律法之后,等着别人去犯法了,才告诉谁犯了哪条律法。 意思就是这么个意思。 吕武心想:“道理是这个道理,谁能记得住那么多啊。” 这一点倒是他错了。 现在又不是现代。 现如今追求的是三言两语就将事情整明白,复杂的事情简单化。 更直接一点的说,大体上规范干了什么会遭到什么样的惩罚,没一条又一条的细化。 到了刻板办事的人手里,干起事情会相当的简单和直接。 一旦落到了懂得操作的人手中,拥有很多解释方式的律法,看是怎么个解读方式了。 这个也是细化与笼统化之间的差距。 现在公示律法是写在显眼地方的墙上,一般是在城门这种进出口的位置。 吕武有点印象。 某次进出城池时,看到有人在向黎庶大声公布出台了什么新的律法。 这个就是士鲂所说,律法是用来阻劝不要去犯法,一旦犯了法就要遭到什么样的惩罚。 阴氏那边,一样会有专门的“胥”在干同样的事情。 不是没写在显眼的地方。 主要是,也要人人都认识字呀! 不识字,只能听别人念咯。 几次交流下来。 吕武有点概念了。 现在制定律法不能太复杂。 一旦太复杂,别人搞不懂里面的道道,不知道干了什么是犯法,跟没制定压根就没区别。 归纳起来就是,要简单、粗暴又直接! 吕武与士鲂三天两头接触,谈什么外人并不知道。 各个家族的理解是,阴氏开始和范氏勾搭了。 某次。 国君着实是忍不住,问道:“卿与下军佐商议出征秦国一事?” 啊? 主要是在聊律法的事情。 出征秦国的事宜聊得比较少。 吕武的想法是:“这位国君是个什么意思,接触多了产生忌惮?” 他嘴上却说:“出征事宜已然妥当,臣求教下军佐律法之事。” 国君却是露出了蜜汁表情。 现在讲的是术业有专攻。 哪个家族擅长什么,一般会全心全意地扑在自己说擅长的事情上面,需要等完全摸熟吃透,才会想着去涉及其它。 范氏已经有好几代人负责晋国的律法制定,一直以来没有放弃继续研究,只是出台的律法越来越少。 国君犹豫了一下,又问:“为何?” 是好奇,还是怎么啦? 连这个也要问啊! 吕武听说国君对韩厥、中行偃……等等很多贵族,发生了什么事情都会过问一嘴。 这样的人……,又或者说这样的国君,表现出了强烈没有安全感的同时,展露出了属于自己的掌控欲望。 事实上,越是没有安全感的君主,掌控欲就越强。 吕武却没回答,话题转到了出征秦国的事情上面。 靠拢向国君是一回事。 表达出善意也要有个限度。 一旦让国君认为可以任意拿捏,必然会是当炮灰的命。 吕武转话题。 国君也没有再追问。 这样的表现是国君一贯的处事原则。 懂得尺度,才不至于令人生出强烈的反感。 他对再次征讨秦国很在意,说道:“二‘军’攻秦,需使之洞察,不生反晋之心。” 要求有点高。 就是打得秦国不敢再有东出的念头。 这样一来,不打疼秦国,很难办到。 一旦将秦国给打疼,又可能会让秦国会跟晋国死磕到底。 国君想要的是恢复晋国的霸业。 那么,晋国最大的敌人就是楚国。 又或者换种说法? 周王室下面的诸侯国是一个体系,他们所认知的世界中只有楚国跟自己不是一伙,又能威胁到他们这个体系。 晋国能压制楚国对周王室下面的各个诸侯国都有好处,免得发生山河破碎、日月倒悬的变革。 说白了就是,包含国家制度、价值观、思想观,两种文明体系之间的竞争。 能将楚国摁在地上锤的晋国才是中原各个诸侯国打从心里承认的老大。 反过来被楚国摁在地上锤的晋国,必然会让某个诸侯国心生“矮油,老大不行啦?我行我上啊!”的念头。 这样一来,周王室体系中的各国该乱起来,谁都想争当老大。 现在已经有这样的苗头了。 曾经当过老大的齐国,看到晋国有衰弱的迹象,小动作有点多。 吕武上次为什么会列国两个可以征讨的一流强国? 秦国是近几十年来冒犯晋国次数最多的国家,还屡屡跟异族纠结到一起。 吃饭睡觉打秦国,在晋人看来没什么错。 齐国则是太爱瞎胡闹,大的动作不敢干,小的动作没断过。 看在先辈学习管仲治国之术的份上,晋国的当权者对齐国的容忍度比较高。 再来是,晋国内部和外部原因纠集在一块,大体上还是不希望齐国出现大变动,以至于只能忍着小动作没停过的齐国。 “卿有把握,寡人便不再多言。”国君听了吕武阐述要怎么攻秦,没表态满意或不满意。 他这是刚才吃了软钉子,明白吕武是国臣,不是家仆。 既然是国家的大臣,哪能像对待家仆那样蛮横和随意? 国君却是问起了吕武在“新田”的府宅建得怎么样。 “这位国君是交际性的人才啊!”吕武心里感叹。 这不。 刚出现略略的梳理。 家里长家里短的话题就来了。 能谈家事就是一种亲近的表现,要不谁跟陌生人扯自己的家事? 吕武对在“新田”的住所肯定用心打造。 近期,往来于“阴”地以及“新田”的阴氏队伍很频繁,主要就是运输一些建材。 如果可以的话,吕武实际上更想就地取材。 关键是,一草一木讲究的就是归属。 不是自己的东西,一草一木都动不得。 “新田”是国君的,哪怕空气都属于国君。 吕武也就不能在不属于自己的土地上起砖窑,需要从封地上运过来。 他倒是能跟国君商量,超大概率不会被拒绝。 只是,何必呢? 有一家算一家都分得清楚和仔细。 吕武为什么偏偏要搞特殊? 苦些,累些,其实就是一帮手底下的人受罪。 耗费的一应物资,肯定是吕武来出。 他们一边聊,一边等着其余的“卿”过来。 季节马上就要进入冬季。 没下雪之前,国君需要跟众“卿”进行年终总结。 吕武是“阍卫”住在宫城。 其余“卿”则不是,得到召唤肯定需要一点时间才能过来。 最先抵达的是韩厥。 他还保持着自己的人设,刻板不多事。 人到了对国君行礼,安安静静去自己的位置坐着。 国君没问。 韩厥就绝对不吭声。 吕武一直在关注国君与韩厥是个怎么样的互动关系。 一段时间观察下来? 他发现挺有意思的一面。 国君自然是想跟韩厥亲近的。 韩厥的回馈却是无比冷淡。 公事就是公事。 私情啥的? 说好听点叫君臣有别。 实际上就是,韩氏只想简简单单过日子,不愿意被扯进麻烦的斗争之中。 吕武猜想国君一定很庆幸没硬顶韩厥上位。 真让国君恶了智罃或其余会反对的“卿”来当韩厥上位,到头来却是没有获得任何助力,能把国君给气死。 慢慢的,其余几个“卿”也先后到来。 比较晚来的魏琦一看吕武和士鲂凑得很近,不顾场合交头接耳,下意识分别扫了一眼智罃和士匄。 长期交流下来,吕武和士鲂各有所得。 他们近来在商量,是不是互补一下,合作梳理律法,再弄个什么标致性的玩意,搞一波有助于推动法治的大事。 吕武已经提过,律法是一件极度严肃的事情,要不干脆铸鼎。 士鲂无比心动,只是也存在顾虑。 今天,他们会找机会问一问国君。 只因为铸鼎,真不是谁都能铸。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