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城,校场之上,一众黑衣甲士分列各处,维持秩序。 诺大的校场,足以容纳数万人观摩。 校场中央,是一处巨大的高台,其上满刻道纹,亦有墨修手笔。 已经坐在了校场四周的秦民与修士眼中满是兴奋,正在低声议论。 “我听说啊,这天人之争以前都是在周国举办的嘞。 现在转移到了我们秦国,那岂不是我们秦国能取周而代之了?” 一个年轻人满脸兴奋的朝着同伴低声开口,那位同伴也是与有荣焉的点头,兴奋道: “没错,就算现在不行,但是迟早我秦国能统一天下,迫得诸侯国臣服!” 旁边有人低声冷哼: “愚民!” 那个年轻人和他的同伴均是面色不渝的扭头看了过去,是一位作道修装扮的中年人,并未看向此处,但是很明显说的就是他们。 那个年轻人有些不爽的开口道: “兄弟,你是不是秦国人啊?!” 中年人冷冷的看了他一眼,吐出了两个字: “不是!” 年轻人嗤笑一声: “我就说,你们这些外国人啥也不懂。 当今天下,我秦国不是最强,哪国是最强的?” 中年男子眉头微皱,冷冷道: “若你秦国最强,那邯郸之战怎么被我魏国信陵君用计屠杀二十万秦卒? 可笑至极!” 年轻人的脸色一黑,开口道: “ 那要不是其他六国不讲武德,一起并肩子上,我秦国会败?” 中年男子冷笑: “你秦国死了二十万!” 年轻人有些恼火: “我秦国损失二十万锐士怎么了?你六国损失了不也超过十五万人马吗?” “你秦国死了二十万!” “嘿,你瞧我这暴脾气!” 年轻男子撸起了袖口,被他旁边的同伴拉了一下,随即那个同伴笑眯眯的开口: “原来你是魏国人,我就说你这好大的酸气。 你要是非说邯郸之战我秦国损伤二十万秦卒,那我可就得和你说说这长平之战的故事了啊。” 中年男子嘴角微撇: “那是赵国的赵括太蠢,干我魏国何事?” “魏国是吧,那我就要和你说说伊阙之战的故事了。 我秦国的武安君白起可是歼灭了你韩魏两国联军,直接打到你魏国迁都了,这你知道吗?” 中年男子面色一黑,冷声道: “白起已经死了!!!” “你魏国被打到迁都了。” 中年男子面色极为难看,身上涌起恐怖的气势。 那几个秦国的年轻人却都是丝毫不惧: “说不过就想动手?来啊! 你有本事就试试看! 一个我死了,还有千千万万个我,你看你能不能走出这校场!” 而此时,那个中年男子的肩膀被人轻轻按住,扭头,是另一个道修服饰的中年人对他轻轻摇了摇头。 中年道修冷哼一声,拂袖离开。 而看着中年道修的背影,几个年轻人齐齐啐了一口。 论血性,我秦国怕过谁?! “庄严肃重之地,随处吐痰,按秦律.....” 看着突然出现的黑衣卫士,几个人齐齐面色一苦: “大哥,我错了。” 那个黑衣卫士却是嘴角微勾: “按秦律当处以钱罚,我帮你们出了。 刚刚做的不错!” 拍了拍一位年轻人的肩膀,黑衣卫士离开了。 几个人顿时喜笑颜开的坐了下来,议论起刚刚的事情,但是说着说着,兴奋之色却缓缓褪去。 “武安君大人,如果他还在世....哎” 有人轻叹,但是立刻有人说道: “武安君大人离开了,白家不是还有个白止公子吗? 我想他应该可以继承武安君大人的衣钵吧。 我听说这位白止公子儒武双修,还都是四品修士,天纵之姿,这次也要参与天人之争。” “对,我听我二姑家的三表佬的孙子的邻居说,那魏国的使者就是在咸阳城外被白止公子打得都要死了,好像是一戟钉在石头上。 要不是他们花了特别大的代价从妖国使者的手里换来了补天丹,怕是直接就准备回国吃席了。 那魏国的使者好像也是四品修士,还是魏国的相邦之子呢。” “啊?王上不是下诏,要保护咸阳城内使者的安危吗? 白止公子没事吧?” “哈哈,当然没事。 好像魏国的人去找了廷尉署,直接被廷尉大人噎回来了。 诏令说了,是咸阳城内,又不是城外,这事不归他们管。 然后晚上回去,他们住的地方就被一堆我秦国的将军们围住了,说是来看看伤势。 后来就不了了之了。” “别说了,王上来了!天人之争要开始了!” ...... 伴随着谒者的高喝,人声鼎沸的校场缓缓安静。 一架车撵缓缓的驶入校场,被传已经时日无多的秦王赢则面色苍白的在武安君的搀扶下,缓缓坐在了高台之上。 随后,秦国文武百官也有序入场,登上高台,坐在早就备好的位置上。 最后,在谒者的高喝声中,各国使者从正门之中依次进入。 而其中,最为引人瞩目的,是一位身着金黄色明艳裙装,脸上带着面具的女子。 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 虽然不见面目,但凤眸清浅,随意一瞥便足以让人沉沦其中。 待到诸多使者落座,谒者拿出诏令,依礼轻诵。 诸多礼节完毕,一位身着黑白二色道袍的老人身形飘然落在了校场中央的空地上。 抬头看了看天象,于渊伸手轻挥,一尊玲珑小塔脱手而出,伴随着一声轻叱,玲珑小塔迅速地拔地而起。 塔分九层,足有数百丈高,塔尖之上有一枚玉珠滴流轻转。 还有数十位道修分列各个方位,手中轻掐道诀。 玲珑塔身之上迅速的开始蔓延各色道纹,道韵铺满。 于渊朗声开口: “本次天人之争,正式开始! 请诸位登塔! 先登塔峰者,得先机!” 话音落地,数道身影从高台之上飞起,旋即出现在玲珑塔座之下,身形转瞬消失。 而在塔顶的玉珠此时流光大方,一副巨大的画卷顿时出现在众人眼前,高悬天际,其中正是塔内的景象。 数十道身影出现在画卷之中。 六国使者,九天一脉天人二宗的魁首以及其各自的四位护道之人,还有一袭脸带面具的黄裙身影。 拢共十七人。 此时众人才惊觉,我秦国参与天人之争的人呢?!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