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些年》上映前,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够预料得到九刀跟萧寒的这部电影上映之后,在影迷心中,在每一个观众心中,它的意义已经不再是一部单纯的电影了,而是成为了一种文化。
一种每个人都追求过,都向往过的——“青春文化”
伴随着这股席卷全夏语地区的“青春文化”旋风,《我们那些年》这部青春电影的票房成绩更是让所有夏语电影从业人员惊叹,也让所有夏语电影工作者眼羡不已。
《我们那些年》上映第一天,全国院线全线飘红,很多院线甚至出现了无票可售的尴尬局面。
就在这样一种热火朝天的“青春文化”氛围下,《我们那些年》第一天的票房成绩就一连打破两项夏语电影影史记录。
先后破了《大闹天宮心》创下的6500万票房,与第一部首日破7000万的夏语电影,可谓叼到不行。
《我们那些年》火,真的出乎所有人预料,而且火的一塌糊涂,首日票房7102万,第二日票房8503万,第三日票房111亿。
三日成功破2亿,达到惊人的26亿,与之相对的是《惊奇》四日163亿票房,《大闹天宮心》三日18亿票房。
两部大制作在《那些年》面前黯然失色,与《那些年》叫板的张一更是狂练缩阴功,早不吭声儿了,现在他觉得自己就是个笑话。
同时电影的制作人萧寒也真正给电影人展现了什么叫风骚,什么叫小制作大收获,什么叫屌丝逆袭。
萧寒的眼光也再次被拿出来放大观看,纵观萧寒成长史,这家伙的决定最后证明都是正确的,谁能想到一部琉省电影会引发全民观影热潮。
而且三日26亿这还不止是《那些年》的全部数据,这部电影在琉省、香江同样引发观影热潮,三日票房总计21亿,不差大陆多少。
两岸三地同时间上映,三日豪取47亿,震的娱乐圈所有人都麻木了,这简直是汹涌而来的好莱坞电影,太凶残了,一个月取得12亿票房不是梦。
当然,票房只是《那些年》的一部分,真正让人震惊的是这部电影引发的青春风暴,让整个夏语娱乐圈都在讨论青春这个话题。
除了媒体记者和专业影评人,以及电影从业人员对于《我们那些年》热火朝天的展开讨论之外。
由于从电影首映开始就在两岸三地造成一股观影热潮,数以千万计的影迷对于这部电影想要说的话,想要表达的看法实在太多。
很多娱乐媒体,包括非娱乐媒体,都破天荒的开专栏,或者开节目,专门给这些影迷一个对《我们那些年》这部电影抒发情感的渠道。
“成长路上,我们一边与青春渐行渐远,一边学会藏起感情,亦告诫自己一路向前,莫念过往。直到遇见这部电影。它刷啦掀起裹着青春旧箱子的布帘,瞬间回忆如尘埃漫天,恍惚间,你看见
盛夏明媚刺眼的阳光,看见大雨滂沱的夜晚,看见单车快速压过水洼溅起的泥点和水花,当然,你还会看见那些年,与你一起笑得没心没肺的同学”
“看完电影,我无心回顾荧幕上掠过的精彩,因为只是纠结于电影勾起的青葱回忆。我的故事没有电影那般精彩,但并不妨碍我把自己的青春投射进去。”
“我的那些年,并没有同学上课打飞机,没有跟老师对抗而受罚,也没有被大声骂过“幼稚”或者“大傻蛋”这些都是青春的专利,成年人的世界里不会有。”
“青春往往只由三个要素组成:公敌,异性,和看客。因为没有了管束,便没有了公敌,结束了学业,只能被迫主动寻找人生的下一站,爱得不纯粹,因为顾忌着以后的漫漫长路,青春的目光
不会很长远,背叛就背叛,天不会塌下来;懒就懒,反正现实还很遥远;爱就爱了,没有柴米油盐。”
“九刀这部电影最成功的地方在于,它能让每个人都在电影里找到自己的影子。与其评论九刀导演出一部青春电影,不如说他是为了让每个人,都能够找回自己的青春。”
自从《我们那些年》这部电影正式在两岸三地上映之后,普通影迷和观众诸如此类对于电影的评价就从各种渠道流之而出。
每个观众对于青春都有着自己想要表达和抒发的东西,结合着萧寒的电影,让整个夏语地区彻彻底底的来了一场青春大回顾。
“老婆,你想看哪部电影?《007》不错!我的《那些年》更好,强烈建议你看那些年,保证不亏!”
夜10点,京城某电影院外,一对包裹严密的男女走进电影院寻找目标,望着墙上一溜海报互相嘀咕。
“《那些年》都看了四遍了,我都能背下台词了,老公,我们还是看《老尸》!我超爱恐怖片的”
“你看恐怖片老闭着眼睛让我看,还让我讲,让我画会儿圈圈!”
俩人正是萧寒与静伊,听到老婆又要看恐怖片,萧寒有点肝颤,别看他堂堂七尺男儿,外加穿越者,可他实在看不了嘉畔的恐怖片。
话虽如此,最后萧寒还是坚定的买了两张恐怖片的票,他本来就对老婆们很愧疚,生活中的一切都会顺着她们。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