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九掌:交谈(下)【二十三更】
已经赌上一切了,我已经尽力了,剩下的就拜托诸位了!
“正是如此。”Jack推了推眼镜继续道:
“莫先生,你再看一看这本,也同样是我亲自记下而得出结论的。”
“这个是......寝殿偏殿的遗址?”莫邪眼睛一亮,立刻是拿过来看了起来,毕竟这种东西,在外面可不是随便都能够见到的东西。
别人或许不了解,但是像莫邪这种又是学考古又是搞摸金的人,最是了解这种东西的重要性。
就比如说他爷爷的《长白终极》,一本小小的册子,包含了多少的知识量!
所以,莫邪对于这种亲手写的小册子尤为重视,Jack既然拿出这样的资料给他,就说明了已经是完全信任了他,也同意加入他们与他们合作了。
Jack见到莫邪正看着他那本手写资料,也不打扰,就在一边静静的看着自己的书。
一时间,整个工作室内陷入了一片安静之中。
看着上面的分布,莫邪不由挑了挑眉毛,上面的区分十分清楚,将建筑群分为了甲乙丙来区分,显得十分严谨。
【在溱王陵封土以北发现三组大型宫殿建筑群遗址,南北长约750米,东西宽约250米,占地面积18.75万平方米,建筑密集,规模宏阔。
据专家们研究分析,可能是陵园的礼制性建筑即陵寝建筑遗迹。为了叙述方便,将三组建筑群以甲、乙、丙来区分。
甲组宫殿遗址位于陵墓封土北部偏西53米处;距离原先封土的北边沿仅有10余米,可以说是紧靠着封土北侧。
它是一座近似方形的大型地面建筑,南北长65米,东西宽55米,面积3575平方米;建筑四面有散水,并绕有环廊,高出环廊1.2米的方形台座上为主体建筑。
遗址上部覆盖有残碎瓦片及红烧土、灰土等。根据已知情况分析,这座建筑结构可能是重层、瓦顶,中心建筑为双层或三层的大型建筑。
乙组宫殿建筑遗址位于甲组的北侧10余米处,向南距离陵墓封土北边沿130米,西边与内城西墙相邻。此遗址东西长240米,南北宽20米,占地面积4800平方米。
遗址内有6座建筑基址由东向西分布在一条直线上,而且面积从东到西逐渐增大,呈梯次形,大者有1000平方米,小者只有60余平方米。
其中有的建筑规格较高,装饰华贵,设有环廊和散水;有的建筑基址内出土了彩绘俑头残片及铁铤铜镞等兵器。
丙组宫殿建筑遗址位于乙组北侧仅2米处,南边距离陵墓封土150米。
遗址内共有4座建筑基址,东西向做横一字形排列,成为一个建筑组群。
建筑基址内出土有铺地及贴墙用的大批青石板,有瓦当、板瓦、脊瓦、筒瓦等建筑材料,锛、锸、凿、铲、铺首、栓板等铁质器物,陶井圈、陶灶门及残铜器等。
瓦当背后的半圆形筒覆扣于房脊的一端,瓦当遮住脊部的檩头,既起到防朽保护作用,又具有美观装饰的作用。
在丙组建筑遗址以北,还有大批的建筑基址,并有石子路面、成排的石下水道及大量的碎瓦、红烧土等遗物发现。
分布情况好像与乙、丙组建筑遗址一样,也是由多座基址作东西向排列成组群。
从而和甲、乙、丙三组一起构成由南向北一组组的大型建筑群。这批建筑群可以笼统地称为溱王陵的陵寝建筑。】
【秦汉时期陵园内的礼制性建筑,有寝殿和便殿。
寝殿为陵园内的正殿,以像平生的路寝,是墓主灵魂的主要居处;便殿,又名别殿、便室,是寝侧的附属部分,像平生正殿路寝旁的配殿,是供墓主灵魂像生前一样休息、闲晏之处。
蔡伯《独断》中载:“古不墓祭,至溱王出寝,起之于墓侧,汉因而不改,故今陵上称寝殿。”
甲组建筑基址紧靠陵墓封土北边沿,且面积大,四周有环廊,显然居于主要地位,应是陵寝中的正殿,即寝殿;乙、丙组建筑离陵墓较远,也比较小,为附属建筑,即便殿。
文献大多记载,陵园内建立寝殿的制度创始于溱王时代,如《独断》所记。
而目前见到的最早的考古资料,是秦东陵及始皇陵墓侧的建筑。
秦东陵一号陵园的两座亚字形大墓封土附近,发现4处夯土建筑基址,出土有板瓦、筒瓦及部分陶器残片。
《汉书》中记载:“园中各有寝、便殿。日祭于寝,月祭于庙,时祭于便殿。寝,日四上食;庙,岁二十五祠;便殿,岁四祠。”
《后汉书》载:“寝有衣冠几杖等象生之具,以荐新物。”
溱王陵园内的寝殿、便殿规模宏阔,寝殿内应当与汉代一样有衣冠几杖等象生之具。
陵园内发现的飤官遗址,是掌管寝园祭祀供应膳食的处所。
而且和汉代一样,每日都要为寝殿上食及荐新物,并有专人理被枕,像对待活人一样照料始皇灵魂的日常生活。】
啪!
合上册子,莫邪揉了揉额头,看向Jack道:
“所以,你认为是,所谓的【溱王陵】或许根本就不在发现陪葬区的那些,兵马俑、铜马坑的下面,才去记载这么多资料,好进行考证吗?”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