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陀罗花不是在夏天才开的吗?怎么提前开了?”婉璃疑惑。</p>
绣兰对她执着看曼陀罗花有些奇怪?在听到婉离的话后,才恍然大悟!</p>
“所以我才奇怪,想看看是怎么回事?这里貌似也没有温泉。”</p>
“是人工种植的话,应该问一下园丁。”</p>
“像野生的,都没人打理。”</p>
“啊……”听到燕筝这样说,婉璃也起兴趣了。</p>
“婉璃小娘子,也对曼陀罗有研究?”</p>
“这倒没有,只知道它有毒!我到庄子玩时,看到有军医种植,说是制作麻沸散。”</p>
“牛夫人家花园怎么会有这种花?当年孟县令一家就是死于曼陀罗。听说就一几粒它的籽就能毒倒一头牛。”</p>
“是八前乌兰县的孟县令一家?不是说在调离赴任的途中遇劫匪被杀的吗?”</p>
“什么劫匪,是在路上死的没错,但不是杀的是给人下毒。那时兵荒马乱,官府懒得查,就推说是劫匪杀的。又遇大都督离任,燕北官员乱得一团糟,谁有闲情管这点小事?”</p>
两名妇人站在曼陀罗花前,窃窃私语!</p>
这是燕筝和婉璃第二次听到孟县令,牛夫人还说绿琴像孟县令来着。二人对视了一眼!</p>
绿琴摇头小声道:“奴婢真不姓孟!”</p>
她声音虽轻,却还是给两妇人听到了。转头看到衣着华丽气度不凡的二人,因牛夫人说过大都督夫人和淮王小女儿儿在府中作客,二人恐慌不已!</p>
“陈李氏(周杨氏)见过大都督夫人、婉璃小娘子!”</p>
燕筝目光落在圆脸的妇人身上,“陈夫人方才说的是乌兰县孟县令吗?”</p>
二人脸色更加惶恐了!</p>
陈李氏硬着头皮道:“是的!”</p>
“这位孟县令是何时在乌兰县担任县令,那一年遇难的?”</p>
陈李氏听她语气不像是责怪自己,倒像是想替孟县令一家伸冤?大着胆子道:“回大夫人的话,小妇人也不是很清楚此案的内情。不过是道听途说!”</p>
绣梅脸色一沉:“大夫人问什么,你答什么。如此冷缩莫非与案情有关?”</p>
陈李氏吓了一跳!忙道:“大夫人息怒……”本想自辩几句,见燕筝虽年少但气度威严,不敢再罗嗦,“小妇人不知道孟县令是何时任职乌兰县县令的,但他出事那年正好是卧城破城的第二年春天。</p>
因为前一年燕都督与两公子兄弟为国捐躯了,令兄帮忙打败北狨人,然后就领兵回去了。当时卧城就剩三万残兵。大家都担心谢大都督守不住卧城。所以很多人逃难到信城去。故而小妇人对那年发生的事情,印象深刻!”</p>
一旁的周杨氏附和道:“是啊!乌兰县是从卧城到信城的必经之路。这一路上最大的县就是乌兰县,本来这些难民,该乌兰县县令拦截安置的,但孟县令正好调任,新的县令还没上任。致使他们全部涌进信城,还乱了好一阵子。”</p>
“这位孟县令为官为人如何?”燕筝沉默了一会,问道。</p>
“挺平庸的,不好不坏!”这点陈李氏答得很快。</p>
“那就是说,他应该不是被仇杀的了?”</p>
“这、这个小妇人不敢保证。把他全家都杀了,想来、除了仇家也没别人。”</p>
“你是如何知道的?”</p>
“回夫人的话,孟县令出事的地方,正好是小妇人娘家附近。我丈夫那时候才进衙门当差随了捕头去办案。”</p>
“你丈夫可在?”</p>
“在!”陈李氏后悔死了,早知道不多嘴了。</p>
“绣梅让卫华去问一问陈捕头,可还记得当时的情形。麻烦陈夫人一会引路。你放心,我并无追究当作责任之意。只想查清此案,不让要人枉死。”</p>
“是、是是!”听到她这样说,陈李氏松了一口气!</p>
婉璃突然道:“周夫人,据我所知牛县令跟孟县令相识?”</p>
周杨氏怔了怔,福身道:“牛夫人有一妹妹,因家贫卖给了孟家做丫头,后来给孟县令看中抬为妾。生了一个女儿。孟县令出事的时候,那名女婴不见了。也不知道是死是活?”</p>
绿琴脸都垮了,她真的不姓孟是她爹娘亲生的。</p>
其实她误会了,燕筝知道婉璃是在提醒她,牛夫人也认识孟县令。</p>
等绣梅与两名妇人离去了。</p>
婉璃道:“大夫人,你可真是古道热肠。这么久的案子,还替他们申冤。”</p>
燕筝那里是替人申冤,她是觉得连着听人提了两次孟县令,又那么巧他任职的地方是乌兰县。是冥冥之中有提示,这才问上一问,看看能不能查出当年信使失踪之事。</p>
“我不过是张张嘴,要查还是地方官查。也不定能替他们申冤。不过能申冤是最好的!”</p>
“大夫人宅心仁厚,当是燕北百姓之福!”</p>
“有点夸张!吹捧得有点让我不好意思了。”</p>
婉璃嫣然一笑:“大夫人真幽默!我说的是衷心话。”</p>
两人赏了一会花,也没看出来是什么原因让这曼陀罗提前开的?召了园丁来问。</p>
那园丁年纪很大了,看到这花时,居然说:“小人也不知道它什么时候开的话?往年都是夏天开的,难道今年天气暖和?”</p>
燕筝和婉璃:“……”</p>
见他头发全白了,牙也掉得差不多了,也不好意思说他。挥手让他走了。</p>
两人并肩回到院门前,正好卫华问话因来。婉离识趣避开回自己的院子。</p>
陈捕头说的和陈李氏说的一样,只不过事情详细些。曼陀罗籽下在了茄子里头,因其形状外观与茄子籽一样。开始根本没想到是曼陀罗毒,因当时的食物里还有蘑菇。</p>
检查出来是中毒死的时候,店家还以为是蘑菇有毒?一个劲地叫冤,说大家都有吃蘑菇为何人人没事,就他一家死了?然后请大夫检查,才知道是把曼陀罗下在茄子里了。</p>
如此便确定是仇杀,当时燕北乱哄哄的人心浮动,谁有心思追究这个,查案不过是为了面子上说得过去,便推说是土匪杀的草草了事。所以案卷上写的也是遇土匪劫杀。</p>
因毒是下在食物里,店家为此还白花了一笔钱财破灾,自叹倒霉!店中人来人往,究竟是谁下的毒,他也查不出来。不过他说,孟县令随行的两名随从不见了。</p>
</p>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