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陛下心里是这么想的:不管别人怎样,皇后那里必须有一份新鲜东西;淑妃老家出了个人才,是件喜事,让她也高兴高兴;乐康那丫头出去了之后,其实听说和驸马也相处得不大愉快,但是这丫头每每回来,从不提一句不好,反而为了让父母放心,只捡好的说来,着实让他心疼,必须给乖女儿也安排一份;至于这个內侍,才轮了几次班,就瞎上起眼药来,窝心脚没踹死他真是他心慈人善,赶紧滚出去省得搬弄是非;而那个会“稻花香里说丰年”的小子就不错,至少人家懂百姓的需求就是“丰年”。</p>
总之干脆利落地处理了“居心不良”的身边人之后,皇帝陛下让侍讲学士继续唠唠近来皇子们学习的事情。</p>
侍讲学士将各皇子公主的进度说了,又道:“近来二殿下的伴读捎了一本民家的话本给学士看,学士看了,觉得可以给殿下们作发蒙时闲暇话本打发时间。”</p>
“上次说这话时,送给我看的书是《稼轩词》,的的确确好文采,好词,妙人。那这一次又叫什么?”</p>
“是《奉和公评注李本三国演义》,民间话本。”</p>
“《三国》?故事是好的,竟写成了演义吗。送来我瞧瞧。”皇帝陛下自觉久居高位,看不见民间的情形。民间话本可以让他参考着推算一二,因而皇帝陛下并不厌恶这些“不正经”的读本。</p>
……毕竟谁不喜欢看呢?</p>
皇子的伴读是什么样的人?至少也是四品官员的家眷或族亲的孩子,长得要好看,性子要和气,品行要正直。</p>
这样的伴读能接触到的书自然不会是最下流的小黄本,这个《三国演义》能落在他手里,还得亏黄致喜欢和人分享读书心得的缘故。</p>
黄致如今在干两件事,一是给李本三国写评注,拉人下水一起追更;二是编纂辞书,准备扬名万古。</p>
这两件事,他隔三差五的就会写个信和好友们分享分享,如果有感兴趣的,还要拉他们一起入伙。尤其是《三国演义》,不仅要分享给朋友们一起追更,还要炫耀自己看的进度比他们都快呢!</p>
京城里的那位礼部张主簿前不久才收到了黄致寄来的第一本《奉和公评注李本三国演义》。收到时已经很晚了,他父子两个连夜看完第一卷,发现最后写的时“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顿时就齐齐骂了一声“不干人事的黄奉和!”</p>
“不干人事的张小贼!”</p>
巧了,看到最后一页的皇帝陛下也是这样骂的。</p>
他看到最后一段,乃是曹操与刘备青梅煮酒论英雄,“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刘备吃惊,手中的筷子落在了地上,引来了曹操怀疑。</p>
皇帝陛下正要看刘备如何化解危机,翻过来却是一张白纸写的那么几个套路的大字,顿时脾气特别好的皇帝陛下忍不住拍了桌子。</p>
“这书是谁写的,不干人事,马上叫人抓来写后文!”</p>
皇帝陛下难得地动了特权。不管,他就是要现在立刻马上看到后面的故事!</p>
內侍们忙一一地答应着:“是是是,奴才们这就去办。”</p>
不过在內侍们着人拟旨的时候,皇帝陛下又叫停了他们:“还是算了,不应该。”为君者不可有私欲,有私欲就难免纵容私欲,就难免看不清国家的真相。</p>
皇帝陛下恋恋不舍地看着最后一页纸,仿佛能从那两句结尾词里看出来后面的故事一样,道:“明天让学士问一下来历也就罢了。书是好书,但只是消遣之物,不可为此移了性情。嘱咐学士多盯着些。”</p>
解决了一桩小事,皇帝陛下又看了会儿折子,在最后一部分各地送来的奏陈书信里,皇帝陛下看到了尤南的奏陈。</p>
尤南的奏陈充满了公事公办的气质,只用最简单的文字写了他在金陵所见的几件事,其中最重要的便是“拼音”“水泥”和“粮食”。</p>
拼音的威力,皇帝已经感受到了,并且已经让皇子侍讲用了起来。后面的两件事,皇帝却是第一次看到。</p>
水泥这个名字很不起眼,粮食也不算是特别严重的话题,因为尤南用的措辞是“新种”,不是灾荒也不是粮荒,这就让皇帝的情绪很平缓,乍一眼没有什么激动的感觉。</p>
直到他往下扫到了亩产。</p>
“据臣下学生所见,‘玉米’亩产粮可二千斤,‘土豆’亩产粮可二千五百斤,‘红薯’亩产粮可三千斤……”</p>
皇帝陛下的头上冒出一个大大的问号:“先生难不成是疯了,世上岂有这样的良种?”</p>
过于骇人听闻以至于皇帝陛下并不敢相信。实在是此时各地谎报祥瑞的事情时有发生,皇帝陛下已经被一惊一乍的地方消息整出了免疫力。今天泽有麒麟,明日天降石碑的,若是都信了,那还得了!</p>
也就是奏陈是尤南上的,皇帝陛下才格外觉得好笑,也不向对其他夸张的奏陈那般直言驳斥。</p>
奏陈的最后,还有附上的详细情况,比如是谁谁去看了来告诉他的,又有什么退化的隐患,还有几行种植的要点,仿佛确有其事一样。</p>
皇帝陛下批了个“朕知道了”,又让侍讲学士详细写了写:“果有此物,何不进上!文辞单薄,岂可取信?”</p>
倒是伺候的內侍想起外面送进来的清单,说道:“陛下,尤师父随信捎带了一筐子土仪,会不会就是您让尤师父进上的东西?”</p>
皇帝陛下已经将尤南的奏陈放了回去,道:“是吗?那就送到皇后宫里去,交代椒房宫的小厨房做了,和皇后说朕稍后就到。”</p>
结果,等华灯初上时分,皇帝陛下到椒房宫用宵夜,却并没有见到尤南进上的吃食。</p>
因为奏陈里写的亩产过于夸张,皇帝陛下牢牢记住了尤南反复提到的粮食的新品名字,听见晚膳没有尤南送来的几样,只多了一道冷碟糟蟹和一道蟹酱陈皮梅,不由有些奇怪地问道:“尤师父从淮南道送的土仪,叫什么……土豆,又是什么红薯的,怎么不见?莫非下面的人没送来?”</p>
皇后温温柔柔地笑道:“怎么没来?尤师父随土仪附信说,土豆虽好,可是那发了芽的会有毒,不可以食用。偏那一筐子都发了芽,就不敢进上。我寻思既然是吃的东西,又那么罕见,值得尤师父不远千里也要托人送来,一定有师父的道理。若因为发了芽就扔掉岂不可惜,便叫人用花盆种了,放在暖房里。且信上也说了如何照料,我得了闲就摆弄一回,当是个消遣。倘或能结子,也不辜负尤师父千里迢迢的一番好意。”</p>
皇帝陛下素喜皇后知音,闻言只觉十分顺心,道:“此事办得妥当。”</p>
皇后又是一笑,在宫人的伺候下清洁双手,亲自给皇帝陛下拾掇了一块冷盘糟螃蟹:“五郎试试合不合心?我闻着香可醉人,真不知是如何调制来的,往常咱们也吃醉蟹,却并没有这样的风味,可知下了功夫。”</p><hr css=authorwords author=兔子的刀 /></p>
……不干人事。</p>
</p>
</p>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