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3.寡 妇 桥

小说:我的平常人生 作者:Leigongcao
    小镇有条兀嗲溪,有座非常古老的青石桥飞架两岸,我小时候就听老辈人说过有关这座桥的两种传说,一种是神话版的,一种是现实版的。

    明明一个故事,为什么会两个版本?

    我想,若是上辈人给现在的人讲过去的这件事,原原本本的流水帐似的,那么,也许人家听着会觉得乏味,就不想听下去了,所以就有智者动脑筋了:如何让这件事世世代代流传下去呢?

    说从前的事也仿佛烹调,若不是添油加醋,那么再好的食材也做不出好味道?人们吃要吃得有味道,听也得听出味道来,所以,人们就把过往的那些值得铭记的事神说了。

    其实这两版本,八九不离十,神话中有现实,现实中有神话,我不能截然将这两版本区分开来,那就将其合而为一地说。

    很久以前,村人无论下田干活,还是走亲访友,都得趟水过兀嗲溪。一旦到了雨季,山洪暴发,泥石俱下,浊浪滚滚,给村民的劳作和生活带来诸多不便。

    为从根本上解决趟水过兀嗲溪,村民联合,共同出资,造桥10余次。无奈,桥造好了,山洪一来,桥又被冲毁。以致年年造桥,年年不见桥,许多村民对造桥失去了信心。

    这时,单仁正卧病不起,临终时把妻子翠苹和五个儿子召至床前嘱咐:

    “我只身到此,受恩于村人,创了家业,但未曾为村人做过像样的好事,兀嗲溪年年造桥不见桥,我想彻底结束兀嗲溪没桥的现状,为村里造一座牢固结实的石桥!你们千万莫负我愿,桥造好了,我于九泉之下也就安心了!”

    单仁出身贫寒,年青时从外乡流落在衢州一家豆腐作坊做帮手,偷学得一手豆腐制作好手艺。清同治年间,只身来到镇上开了一爿豆腐店。不久娶妻翠苹。

    小镇盛产大豆,单仁通过翠苹父亲赊借村里豆子做原料,待做豆腐卖出盈利后再付豆款,缘经营有方,勤俭创业,积钱购田,数十年后成了镇上拥有大片良田的富翁。

    单仁撒手人间后,造桥的重任就落在了寡妇翠苹的肩上。她聪明能干,丈夫去世早,她硬是凭自己灵巧双手,勤劳苦干,更成就了一番家业。她发誓,一定要不负丈夫遗愿,为村里造一座牢固结实的石桥。

    翠苹虽不识字,但精明干练,直接掌管着造桥大大小小的一切事宜,“三寸金莲”走在造桥施工现场。

    那年秋后,她单独出资,雇了石匠造起桥来。可桥该怎样架?翠苹带着师傅们来到兀嗲溪堆满石条的施工现场,征求石匠们的高见:

    “诸位师傅,喏,就在这架上一座桥!我想请教你们的建桥方案:筑桥墩,山洪来了,桥墩又会被泥石流卷走;不筑桥墩,又到哪儿去取那三丈多长的石条?”

    都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可师傅们面面相觑,一时半会也想不出个道道来。

    就在众人都感到为难时,山里走来一位银发披肩白眉善目的老人。他一手柱着拐杖,一手捋着长长的白胡须,口中念念有词:

    “寡妇造桥,善哉善哉!真不简单,佩服,佩服!”

    “哪里,哪里,老人家,我这也是没有办法。你看,这里溪狭水急,年年造桥,年年不见桥,要想造座坚实的石桥,实在太难,太难了!哎……”寡妇见众师傅都无计可使,不由叹气起来。

    老人在溪边的石头上坐下接着说:“说难嘛,的确是难。说容易嘛,也容易。”

    翠苹见老人牛皮哄哄的,虽心里信不过他,但还是谨慎请教道:

    “老人家,你既然说容易,一定有高招!我愿出高价求得您的高招!”

    老人笑笑说:“何须高价?钱于我又有何用?你只要能够在半个时辰里,为老夫烧好九菜一饭,让我填饱肚子,不劳大家动手,我老头子一个人为你造座桥,而且包你从今往后,再也不用担心过不了溪,看不到桥了。”

    寡妇听了老人的一番话,心里想,这老头信口开河,大概只是肚子饿得慌,急着想弄碗饭吃?

    但他既然开口要饭吃,那就是他真的饿了,翠苹平时就是个好施舍的人,便笑着对老人说:“老人家,你说话算数,我这就给你做饭去!”

    翠苹走在路上,想着老人的要求犯难了:半个时辰烧好九菜一饭,怎么烧?这不明摆着,让你去做一件不可能做到的事吗?

    正想往回走时,寡妇一眼看见菜地里长着那嫩绿的韭菜,心里豁然开朗了:“韭菜”不就是九菜吗?嘻嘻,原来老人家话中有机关呢!

    她就顺手割了一把韭菜,用泉水洗净,回到家切碎,再拿来三个鸡蛋,啪啪啪打在碗里,拌匀,炒在米饭里,用碗装了,往饭篮里一塞,拎起饭篮就往溪边赶……

    这时,老人还在跟石匠们神聊呢!看到寡妇双手捧上的热气腾腾的韭菜蛋饭,老人哈哈大笑,连连称赞寡妇悟性高聪明能干。

    吃完了蛋炒饭,老人揩揩嘴,把手里的拐杖往溪岸上一插,捋起衣袖,双手捧起石匠们凿好的石条,像抱稻草似的,这边斜放两块,那边斜放两块,双手再举起两块长条石,中间一搭,呵,一座“八”字形的石桥眨眼功夫就完成了。

    翠苹和石匠们看到这凌空架起的石桥,真是又惊又喜。可是,他们担心,这么6块石条是不是足够牢固。

    老人像是看出了大家的心思,就说:“放心好了,包你万万年!”话音刚落,老人倏地不见了。

    大家这才明白,老人应该就是山里的神仙。于是,村里人就把这座石桥叫做“神仙桥”。

    更奇的是,到了第二年春天,老人插在溪岸上的拐杖竟然长出了嫩芽,不久长成了一棵挺拔的樟树,而且越长越高,越长越粗,粗壮的树根牢牢地扎进溪边的石缝里。

    村里人说,樟树就是神仙的化身,他在保护这座石桥呢!

    这真是个神话!类似的口头创作,我还听小镇人说过一些。我想,所谓的神话传说,只是一种表达方式,把确实发生过的事情神神秘秘地说给你听。

    其实,我们小镇兀嗲溪这座古老青石桥的建造,哪有这神话说得如此轻轻松松?事实上,它是翠苹卖完数百亩良田,耗尽家财万贯,历时数年才傲然屹立于兀嗲溪上的呀!

    我小时候,喜欢听大人们说有关小镇的传说,也喜欢《从前的那些儿童游戏》。

    (注:本章节素材来自全网。)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蛋疼小说网,免费小说,免费全本小说,好看的小说,热门小说,小说阅读网
版权所有 https://www.danten.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