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的烂柯山下,“种种一大畈,收收一箩担”,是一片荒滩和乱葬岗的“千塘畈”,是“1930在浙西最早发现血吸虫病宿主钉螺”的地方,是枭鸟徘徊的荒郊野岭。
就是这样的一个鬼地方,1958年成了来自五湖四海数万转业军人和大都市各路人才的“诗与远方”,用他们的青春和热血,谱写了“十里化工城”的壮美诗篇。
至今,这大批的一代创业者,就在他们写就这壮丽诗篇后老了,就连孙子的小孩都上学校了。
前人栽树后人享福,我与这一代创业者的儿女是同辈人,有幸也成了“十里化工城”的一分子,背靠这棵大树谋生,过着我的平常人生。
我有个女同事叫梓思,她的父亲是旧政府的工程师,她的母亲是旧政府的财会,她家是从北京搬迁来“千塘畈”的,也成了这片土地上的一代创业者。
梓思的父母从北京调来“千塘畈”,已经有三个女儿,就很想生个儿子,可是她母亲虽然非常努力地生孩子,一年生一个,又连生了六个女儿,从小四开始到小九,真的很难想像她家是如何带大这么多女孩的。
当她家小九出生也是个女孩时,梓思的母亲对她父亲恳求说:
“孩子她爸,我们不能再生了!你这么想要个男孩,我们就领养一个!”
梓思的父亲重重叹了一口气答应道:
“哎!真没办法,那就领养一个男孩。”
就这样,梓思家有了九女一男,因为她父母宝贝领养来的男孩,吃的穿的总优先想着这个外来的男孩,所以就引起了九女的群愤,联合起来处处欺负这“弟弟”,最终还是把他逼跑掉了。
多子多女是那个年代的普遍现象,为了缓解城市就业压力,1956年10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关于《1956到1967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修正草案)》的文件中出现了“上山下乡”一词。
随后,引起城市知识青年到农村和边疆垦荒的热潮,毛主席发出“农村是一个广阔天地,到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指示。
后来,我就读到了大量“上山下乡”题材的小说:梁晓声的《今夜有暴风雨》,叶辛的《孽债》,阿城的《其王》,史铁生的《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姜戎的《狼图腾》,王小波的《黄金时代》……
在我1975年成为上山下乡知青时,我的同事梓思本来也面临着上山下乡,可她对父亲说:
“我坚决不去农村,若是一定要把我下放,我就死给你看!”
她父亲说:“又不是我要把你从家里赶到农村去,这是大势所趋,家家户户都有子女去农村的,你说不去就不去了?”
梓思哭着喊道:“那你为什么偏要我上山下乡?家家户户都要有子女去农村,你可以叫我大妹妹去呀!”
她父亲说:“你大妹妹有心脏病!你做姐姐的又不是不知道?!你让你大妹妹替你上山下乡,这也太心狠了?!”
“我不管,反正,我是死都不会去农村的!”梓思越哭越伤心了。
她父亲被梓思的哭闹搅得心烦意乱,就喊出了一句气话:
“你即使死,也得死到农村去!”
梓思一听父亲这话,前所未有地感到了绝望,急急跑向阳台喊着:
“我现在就死给你看!”
她父亲感到了事态的严重性,赶紧冲向阳台想抱住梓思,可她的反常情绪来得太突然太激烈,等她父亲冲到阳台时,她已从二楼跳了下去,好在她命大福大,也就跟摔了一跤差不多,只是让她父亲虚惊了一场。
但梓思的自杀行为,真真切切地吓到她父亲了!再也不敢提起让她上山下乡去农村了,只有动员她的大妹妹去农村了:
“你救救你姐!若是要让她活下来,只有你替她上山下乡。”她父亲对她二妹说:“你上山下乡呢也有优势,老爸到时候可以去医院打个‘你有心脏病’,到有关部门去活动活动,好以此为理由照顾你上调回城!”
梓思的大妹妹是个好妹妹,就听也父亲的话,替姐上山下乡去了农村。
然而,梓思的大妹妹是个苦妹妹,还没等自己的父亲到有关部门去活动活动,以‘患有心脏病’为理由照顾上调回城,就倒在了繁重的“双抢”劳动中。
从此,梓思所有的妹妹都恨她,认定是她害死了她们的二姐!
在梓思结婚成家有了女儿范霓后,她也很恨很恨自己的母亲,从小就没对自己妈妈叫一声“妈妈”。
我女儿跟范霓是同学,曾经问过她:
“你为什么不叫你妈,而叫她‘那个叫梓思的女人’?”
范霓告诉我女儿:
“这个叫梓思的女人,在我小时候,她从不允许我哭。
我一哭,她就会对我吼:‘你又不是男孩,又有什么资格哭!’
我小时候不能理解她说的这句话,为什么因为我是个女孩就不能哭?
在我慢慢长大后,就明白了:她的独生指标是用来生男孩的,而我却占用她的独生指标。
她曾反反复复地对我吼过:
‘你为什么不是个男孩?害得我在家里一点地位都没有!’
‘你为什么不是个男孩?害得我丧失了对你爷爷奶奶家财产的继承资格!’
在这个叫梓思的女人心里,根本就没有我这个她的女儿,我又为什么要叫她妈妈呢?
在我小时候,这个叫梓思的女人打我就往死里打,有一次她把我打得躺进医院,差点就出不来了!”
范霓上大学,去了新加坡国立大学。大学毕业后,一直在那的一家餐馆打工。
我女儿感到不可理解,就问她:
“你干嘛非得在那呆着不回国?凭你的优秀,完全可以回国找到一份好工作的!”
范霓告诉我女儿:
“我对工作好不好的无所谓,我要的是能远远离开那个叫梓思的女人!”
如今,范霓特立独行在外国,都快四十而不惑了,但仍单着不肯嫁人成家。
我从同事梓思家看到一种三代人的不同:
梓思的原生家庭,虽然经济条件相对艰难,但生养了九个女儿。
梓思的再生家庭,虽然经济条件相对转好了,但只生养了一个女儿。
梓思的女儿范霓,虽然经济条件相对优越了,反倒不愿成家了,更别说生养孩子了。
小说家野坂昭在《萤火虫之墓》中说到:“珍惜今天,珍惜现在,谁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一个先来。”
我还在网上读到过这样的话语:“生命很短暂,短到我们没来得及享受。生命很修长,长到我们时刻都在期待明天。生命有的时候很顽强,我们每个人都在和生命斗争,我们每天努力拼搏奋斗,依然坚强的活着。生命有的时候很脆弱,还没等我们细细品味的时候,我们就没机会去体会了。”
我想,梓思的爸爸妈妈生养了九个女儿,这其实是一种《意外人生》。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