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我的妻子

小说:我的平常人生 作者:Leigongcao
    一条路由南而北,另一条路由东而西,它们相交后形成了十字路。最初,它们是泥泞路,再而砂石路,三而柏油路,现是宽广的水泥路。不同的路面,十字中心呈现出不同的地标,叙述着不同年代不同人生不同的故事。

    想当年,百万雄师过大江,宜将剩勇追穷寇,推翻了蒋家王朝,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

    我岳父就是那百万雄狮里的一头雄狮,下江南后,在某省会城市当上了一个不算太大也不算太小的政府官员。不久,党叫干啥就干啥。他去了一个叫千塘坂的地方,要在一片坟墓累累的荒地上创建一座化工厂。于是,他们举家从省会城市迁往了这个“万户萧疏鬼唱歌”的地方。

    下了火车后,一辆人力车装上了这家的全部家当,还有俩女孩和一男孩。在月光下,人力车在一条漫长的泥泞路上徐徐向前,左边是我岳父,右边是岳母。姐姐在颠簸中睡着了,可妹妹看着满天的星星,还有月亮,老问爸爸:怎么还没到啊?爸爸说,快了快了。

    妹妹发现月亮一直跟着自己走,人力车在走它也走。她问妈妈:

    “月亮为什么总跟着我们啊?妈妈说,月亮怕我们看不见路呗!”

    终于,我岳父说“到了”。在朦胧的月光下,十字路中心的花坛飘散开芬芳,欢迎从大都巿迁来千塘畈的这家人。

    我妻子小时候,虽然一直跟父母生活在一起,但实质上跟留守儿童差不多。

    每天清晨,她的父母天蒙蒙亮就上工段去了,等她醒来,早不见了父母的踪影;晚上,她很想等父母下工段跟爸爸妈妈说声“晚安”再睡,但等啊等啊,还不见爸爸妈妈下工段回家来,实在熬不住瞌睡上床睡得很甜时,这个时候,她的爸爸妈妈才下工段。

    日复一日,都是这样度过的,虽说跟父母同住在租来的农民房屋里,她总想见爸爸妈妈而很难见到爸爸妈妈。

    人又不是钢铁炼成的,怎么能经得起这么忙活呢?!

    终于有一天,她见到自己的妈妈了,她妈妈累倒了,因盲肠炎急性发作开刀,躺在了医院病房里。

    她和姐姐、弟弟三人,一块去医院病房看妈妈。

    进了病房,她姐姐、弟弟看见妈妈躺在白白的病床上闭着眼说:

    “妈妈死了!”

    吓得她姐姐和弟弟抬腿跑掉了,只有她扑在妈妈的身上一声声地呼喊:

    “妈妈,妈妈……你快快醒醒!”

    她哭着哭着,就嚎啕大哭了起来。

    她妈妈终于被她哭醒来了,摩挲着她的秀发说:

    “乖孩子不哭!妈没事了,想吃蛋糕了,你帮妈去外面店里买些蛋糕来。”

    她妈说着,拿出3毛钱递给她。

    不一会,她就为妈妈买来了蛋糕,还有一碗馄饨。她妈见了很惊喜:

    “妈没说让你买馄饨呀,为什么还买它呀?”

    她说:“光吃蛋糕太干太冷了,馄饨可热热身子,还润呢!”

    从此,她妈就特别的喜欢她,总想着怎么把她打扮得漂亮些再漂亮些。

    她被妈妈打扮得像个小公主似的,而她姐姐却穿得跟农村女孩也差不了多少,引得她姐姐非常的嫉妒她。

    我私下曾将我家与她家进行了悄悄的对比:我家只我爸一人工作,养活我妈妈还有四男一女,日子拮据是可以想像的;而她爸爸妈妈都有工作,而且工资都比我爸高多了,两人的工资养两男两女,日子比起我家应该是很滋润了!

    可她却非常地羡慕隔壁半农半工的一个人家。这家的男主人是粮站买米的公家人,老婆孩子都是农村户口。

    在那个什么都凭供应的年代,我妻子家虽然工资收入不低,但凭票供应的粮食,同样面临着不够吃的窘境。

    我妻子小时候羡慕隔壁那男主人在粮站工作的人家,不仅那人家造了新房子,更因那人家特别的有得吃,除了饭能吃得饱饱的,还米糕、锅巴等等的零食吃。

    我妻子曾跟我商讨过这个问题:

    “你说,这人家也是多子女,而且妻子没工作,为什么能把日子过得那么令人羡慕呢?”

    我跟妻子说:

    “我小时候看到情景也是这样,日子过得最滋润的,是那些家有在合作社、代销店、肉店和粮站工作的人家,我也弄不明白是为什么?”

    当时光进入上世纪六十年代后期,衢化生活区文昌路与中央大道交汇的十字路口,泥泞路变成柏油路的时候,十里千塘坂已成十里化工城了,十字路中心竖起了一座语录塔。

    有一天,我岳母叫我妻子挎了一个杭州篮去街上买盐打酱油。

    那些年,工厂基本停工了,岳父成了走资派,天天被挨斗;狂派和杀派斗来斗去的正处白热化,双方都有真枪真刀,让人走在路上心惊胆战的。

    我妻子买了盐打了酱油走过语录塔时,听得“呯”的一声剌耳枪响,遂觉得篮儿被谁重重拽了一下。回到家后,我岳母从盐中找到了一颗子弹头,吓得她脸色惨白,久久地抱着女儿不肯放。

    我妻子高中毕业那年,厂里跟我岳母说:

    “因考虑到她爸爸病退在家,她可以不上山下乡。”

    可我岳母想:大女儿工读学校毕业后参加工作了,二女儿再不上山下乡,那大儿子高中毕业怎么办?

    我岳母想保住大儿子不上山下乡,就跟厂里说:

    “让我二女儿上山下乡!”

    就这样,我的妻子上山下乡了,去了石塘背知青点。

    在上山下乡的日子里,我虽然每天赚着最高的工分,但到年底分红算成钱,每天也只能拿到一毛三分七厘,只够用以分口粮。所以,我在农村最大的苦恼就是没钱用。

    而我的妻子,竟然在上山下乡的时候就开始往银行存钱了,舍不得用去家里每月给她的零花钱,基本上都放进了银行里去。

    我像我的母亲,喜欢用钱,想吃得好享尽舌尖上的快乐,想穿得好赶时髦;而我的妻子像她的母亲,不讲究吃,更不讲究穿,只保持着最基本的生活。

    当时光进入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衢化生活区文昌路与中央大道交汇的十字路口,柏油路变为宽广的水泥路时,语录塔拆了,建起了一座喷水池,一到晚上水柱与彩灯一起射向天空,池中有半裸的美女,真是很好看,人们争相在池边抢镜拍照。

    这时,由厂改公司了,一把手不叫“厂长”,人们管他叫董事长。听说董事长去省里开个什么会,获得了一百多万的奖金。

    天哪!我岳父虽说级别不比董事长低哪去,可他一辈子也没赚到这个天文数。

    我岳父嘱家人,在他死后,把他的骨灰洒到山上的彬树林里,我们就依了他老人家的心愿,把他的骨灰全洒进了,在他带领下种植起的那片彬树林中。

    当时光进入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衢化生活区文昌路与中央大道交汇的十字路口,喷水池拆了,一柱擎天的太阳灯在百花的簇拥下高高悬于化工城的天空。一到夜晚,它把化工城的东西南北照得一片光明,灿若白昼。

    时代在变化,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在变化。但我的妻子依然保持着她上世纪形成的生活方式,从上山下乡开始将家里给她的零化钱存进银行,直至今日将自己和我的工资存在银行,靠着从银行取出的利息维持着最基本日常生活。

    人家买车买房,我的妻子毫不为之所动,她说:

    “我只有手里握着银行存单,心里才感到踏实。”

    人家将家里装潢得漂漂亮亮的,而我的家仍保持着“原生态”,我的妻子就连小时候穿过的衣服也还留着,就连购物带回的塑料袋也舍不得扔了。

    天再冷,我家也不用空调,我妻子喜欢点燃碳火取暖……

    人家是“嫁鸡随鸡,嫁狗随狗”,我是“娶鸡随鸡,娶狗随狗”,我自从婚前将工资交给她后,就从没去关心过自己的家存有多少钱,因我的工资卡在我的妻子那里,我连自己每月的工资是多少也一无所知。

    我年青时,曾为自己买过衣服买过手表,自从我与她结婚后,我只为自己买香烟,除此之外,再没为自己买过什么。

    我是个随遇而安的人,遇上我的妻子,渐渐地我也就成了她那样的一个人。

    我想,活得好也好,活得不好也好,活着就好,人生短暂,将就着过!

    记得我在海边打工时,曾遇到过一个台湾人,他口袋里揣着一本存有10多万的存折,可他只抽几元一包的香烟,见我们抽10多元一包的香烟,就问我们:

    “你们现在有钱赚,抽好烟没问题,可是当你没钱赚时怎么办呢?”

    也许,人生也如年成,天涝会发洪水,天旱会江河干涸,唯风调雨顺,才有好年成,才有《细水长流》。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蛋疼小说网,免费小说,免费全本小说,好看的小说,热门小说,小说阅读网
版权所有 https://www.danten.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