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自验证了踏碓的效率后,薛雁声还认真地记录了数据,这可是要拿去领赏银的!当然不能马虎了!
而最能直观地体现这种舂米工具先进之处的,自然是数据,一串串数字摆出来,清晰明了。就是这古代的记账方法……薛雁声有点儿扛不住。
也幸亏这里用的是繁体字,不然薛雁声可就真的变文盲了。
“其实。”在薛雁声第一次记录的时候,沈正泽犹豫了一会儿,还是开口道,“林知县肯定会亲自试验的。”
“我知道。”薛雁声点头,林知县当然不会因为他给出的这一份记录就验都不验直接采信。
但是薛雁声的这一份记录,给出的不仅仅是自己的态度,更加重要的还是在林知县的面前刷好感值。
万一事后遇上了点儿什么事儿,也好多个转寰的余地。
-
几日后
沈正泽带着赶制出来的另一座踏碓去了雁南县。
傍晚的时候,他带回来了一百两白银,以及百亩良田的地契。
看着桌子上那一字排开的银块,薛雁声突然间觉得,钱来的似乎也挺快的。
越朝没有元宝这个说法,金银都是铸成长条状的,有各种不同的重量,分为一两、十两、五十两。
雁南县林知县给沈正泽的银条是十两一块的,一共十块。
一百两是个什么概念呢?
对于一个比较穷的家庭而言,一整年的开销也就是三、四两银子。而一个普通家庭大概是五两银左右。
毕竟大家都是农户,基本上可以自给自足,除非是一些盐啊,陶器啊之类的才需要购买,一年到头最主要的开销其实是种子、铁器、盐。
如此算来,这一百两银子已经足够一个普通家庭二十年的开销了!
而且还有百亩良田!这才是最有价值的!
越朝是允许土地买卖的,但是上等田的价格很贵,基本上是三两一亩,而中等田大概是在一贯钱左右,下等田折半,大约在四百文到六百文不等。但是真正交易的时候,不管是哪种田,价格绝对比这个一般的价格高。
毕竟田地可以无限期地种下去,将来产生的价值绝对比高出出售价格。除非真的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不然的话,没有农户会变卖家里的田产,那都是农户的命根子。
当然,如果想要不花钱就能买土地也是可以的。无主的荒地……不要钱,只要你开垦出来,去官府登记清楚,那刚开垦出来的田就是你的了,而且前三年免税。
这也是官府鼓励垦荒的政策之一。
-
“咱们家现在一共有多少亩田地了?”薛雁声把银锭收好,问道。
“两百亩。”沈正泽道。
薛雁声瞪大了眼睛,“这么多?!”
那为什么家里还是家徒四壁的模样?
自从穿越过来之后,薛雁声觉得自己就为这个家庭操碎了心,然而今天,沈正泽却告诉他,他们家居然有这么多的地。
不过旋即,薛雁声就想到了重点。
其一,这里一亩地的面积,有极大的可能和他前世的一亩地不同。一般而言,古代的亩要比现代的小不少。
其二,据他观察,此时的越朝差不多正处于一种从刀耕火种往精耕细作过渡阶段,亩产肯定不能和后世相比。
这加起来两百亩田地的产出,说不定还比不上他前世一百亩的产出呢!
思及此,薛雁声又问,“都种了些什么?”
“稻、粟、菽。”
翻译一下,就是稻子,小米和大豆。
“亩产能有多少?”
沈正泽思考了一会儿,“稻两石左右,粟接近三石,菽刚刚两石。”
薛雁声迅速地计算了一下。
按照他们两人的饭量,如果仅仅是计算稻米的话,亩产两石,那之前的一百亩地就是二百石。
而越朝为了休养生息,田地税是十税一,也就是说收取田地总产量的十分之一,要上交二十石。
还剩下一百八十石。
薛雁声和沈正泽饭量大,两人加起来月十二斗。一年十二个月,所以也就是一百四十四斗。一石十斗,既十四点四石,当做十五石计算。
去掉后就是一百六十五石。
折算成银钱,按照一斗米五十文计算,一石米五百文。
一百六十五石就是八万两千五百文,即八十二两银子左右。
薛雁声算完之后忍不住倒吸一口冷气。
说好的我家家徒四壁,穷款潦倒需要我这一颗来自未来的小脑袋来发家致富奔小康的呢?
啊?
都被阿花吃了吗?!
-
“没那么多。”听完了薛雁声刚才的计算,沈正泽摇了摇头,“还要交算赋和口赋,徭役也需要用银钱抵。而且一百亩我一个人种不过来,大多都佃出去了。”
薛雁声眨眨眼,哦豁,原来他一穿越过来就成了万恶的地主阶级了呢。
这和他最开始想的不一样啊?
而且……
薛雁声环视了一圈儿,他们家里是真.家徒四壁,半点儿不馋水的那种。
虽然因为薛雁声的到来,家里又添置了不少新东西,但是总体看起来仍旧简陋得让人以为是特贫户。
过成这个样子,不是沈正泽对于生活质量的要求只有吃饱睡好,那就是故意藏富。
如果原因是前者,薛雁声觉得自己需要和沈正泽好好交流一番对生活的态度。
如果是后者……也没必要藏地这么厉害吧?
好歹对自己好一点儿啊!
-
在心里吐槽完了之后,薛雁声让自己的心情平静了一番,接着问道,“那你佃出去多少亩?”
“八十五亩。只种在水泽村的这十五亩。”
薛雁声眨眨眼睛,“你的意思是,其余的八十五亩不在水泽村?”
“嗯,在别处,我请了佃户。”
“为什么不合在一起呢?”薛雁声问,“合在一起不是还好管理吗?”
“水泽村附近的地不够了。”沈正泽道,“都是打仗那几年挣回来的。”
打了五年,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换回来的只是一百亩田地。
薛雁声一时间也不知道这一笔买卖到底是不是划算。
但是不管如何说,沈正泽活着回来了。
有的时候,活着,就是最珍贵的财富。
想到这里,薛雁声忍不住伸手抱住了沈正泽。
一个无声的拥抱。
薛雁声什么也没有说,但是沈正泽觉得自己什么都懂了。
温存了一会儿之后,薛雁声直起身,接着问,“你佃出去的田,收租怎么计算的?”
“五分。”沈正泽答道,顿了一下后又道,“若是种了三年以上的,将只取四分。”
去年战争才刚刚结束,这一批佃户,也种了快一年了。
薛雁声又迅速地计算了一下,那就是一年的收入为一百一十五石,去掉吃用和田地税,还剩下八十八石左右,折合银钱为四十四两银子。再去掉那些杂七杂八的支出,就算是往高里算,算做一年十两银子好了,去掉后也还剩下三十四两。
当然,薛雁声也知道这只是最好的情况,毕竟不管是哪个年代,种田都是靠天吃饭的。就算是再砍掉一半,那也是十七两银子,在雁南县境内而言,绝对算得上是小富之家了。
难怪当初在雁南县的时候,沈正泽给自己买纨素的时候一点儿也不心疼。薛雁声默默地想道,自己来到这里之后,也就靠着那半卷卫生纸忽悠出来了十两银子。
这一比较,还真的有点儿少。
不过,薛雁声对自己还是很有自信的。
而且,将来他一定要把阿泽的生活观给扭转过来,不然他自己看着都心疼,他自己一个人的时候,过的都是什么日子?
-
此外,薛雁声想起了另外一件事儿。
在偶遇自己的二哥和三哥之后,薛雁声曾经好奇过的一件事情。
除了自己和沈正泽成亲之事迷雾重重以外,再就是薛家一年的收入究竟有多少?
按理来说,皇商,奉旨为皇室赚钱,应该收入很高吧?
沈正泽听见这个问题后微微一顿,继而道,“至少万贯。”
薛雁声:……
全都比他以为的要富。
此时他特别想真情实感地喊一句狗大户。
不过,这要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想的话,其实也是好事儿。
以后他要是想搞点儿什么事儿,有了这样的背景,好像也挺方便的?
-
想通了之后,薛雁声想搞事的心顿时熊熊燃起。
“那我们来做石磨吧!”薛雁声握紧了拳头,虽然暂时找不到点豆腐的卤子或者石膏,但是没有关系!可以做豆浆喝嘛!
石磨的大致模样薛雁声还是记得的。
他以前出去旅游的时候,甚至还亲手推过石磨,那可是特色旅游项目来着,推一次十分钟,三十块钱。
推出来的豆浆还可以亲自煮了喝。
仔细想想,设计这个体验项目的人可真是鬼才,不仅让游客心甘情愿地掏了钱,还得到了推磨的劳动力。
-
薛雁声还记得,磨豆子的石磨分为三个部分,两个扁圆的圆柱形合在一起,最上面的那块带着一个圆形的小孔洞,用来倒入泡好的豆子和水。
用手握着石磨上的手柄缓缓推磨碾压,而被碾碎的豆浆就会从两个圆盘的连接处流出,流入最下面的托盘里,而托盘的低矮处开了一个嘴,底下放木桶,接住流淌而下的豆浆。
最后把磨好的豆浆煮熟就可以喝啦~
而这也是制作豆腐的第一步。
“石膏石膏。”薛雁声嘴里喃喃道,“你到底在哪里啊?我那白白滑滑的嫩豆腐可就都靠你了。”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