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人民的名义三

    人民的名义三

    其实,进入70年代以后,就开始允许知识青年以招工、考试、病退、顶职、独生子女、身边无人、工农兵学员等各种各样名目繁多的名义逐步返回城市。

    这时,有后勤保障,有工资发放的插场知青就有劣势了,甚至被认定为“农工”,不能招工、招干。

    而插队模式带有明显的“待业”性质,可通过优先当地农民的“农转非”途径回城,如遇机遇,也可以抽调回城。

    但这些回城,毕竟是少数……

    ……

    78年秋,蟾宫折桂的78级学生入学,与77级相隔仅仅半年。

    这时的“大学生”似乎是头上戴着光环的三个字,考上大学,是一件非常让人羡慕的事。

    但这个时候的知青群体,大多是在最佳的受教育年龄长期地处于动.乱的环境之中,知识不成系统。

    他们想把能改变自己命运的知识捡起来难,在这些十几年积攒的众多“精英”之中,脱颖而出更是难上加难。

    相隔半年的两次高考,让六十多万人跃出龙门,但依旧有无数知青没能抓住机会,身处各地的知青,无人不想回城。

    为了得到一张病退证明,他们服用□□、升压灵来制造高血压,喝10%高效麻醉药制造“心力衰竭”,喝农药制造“胃痉挛”,喝墨水制造“胃穿孔”———不惜一切,只为回家。

    78年底,西双版纳橄榄坝农场七分场的上海知青徐玲先难产死亡,一尸两命,十年的矛盾就在一夕之间爆发了……

    1978年冬,在云南的知识青年以请愿、罢工甚至绝食的形式,来将他们的要求表达出来——“不回城,毋宁死”

    1979年初,国.务.院批准了知青办的一个包括“六条”办法的请示报告,于1979年1月下旬下达各省市自治区。

    1979年2月上旬,云南召集北京、上海、成都、重庆、昆明等市有关领导商讨如何落实“六条”的精神。

    此消息很快在云南垦区各农场传播开了,知青们闻风而动。很快,知青返城大风暴就从云南蔓延到了全国。上山.下乡运动,就此宣告终结。

    ……

    轰轰烈烈的知青返城也多少影响到了京州市薛家一家的生活,突然显得拥挤起来的城市,让人有些不适应。

    但生活还是如常的,买好东西还是要抢,该要票还是要票。

    不同,也是有的。

    全职太太岑兰去上班了,动.乱结束,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大大邓拨乱反正,提出把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安下心来的“牛鬼蛇神”闲不住了,剧团重新开工,岑兰也被叫回去做老师,赋闲在家十余年,岑兰总结了不少自己在京剧上的技巧和认知,第一次做老师的她出色得让人意外。

    薛笃敏升了副厂长——之一,也越来越忙。

    不过,九岁的黛玉已经上三年级了,也不需要谁全职照顾。

    ……

    79年秋,薛士弘没有回村种地,而是带着妻儿回来看父母。

    原来,1979年9月,十一届四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允许农民因时因地制宜,经营自主。

    国家都允许经营了,没什么好保密的了,薛士弘两口子户口都是非农业户口,村人自然不愿意再让他们占着地。

    对此薛士弘夫妻并不意外,毕竟农村耕地是集体所有,他们户口都不在村里,让非集体的人来大家分集体的地,没人会愿意的。

    薛士弘也乐意把更多的假期用在家人身上,而不是种地。而且,和妻子整日牛郎织女的日子也是不好过,明明有合法妻子的人,却过着和尚一样的生活,想想还有点小委屈呢。

    79年10月大大邓代表党.中央,肯定了文.化.大.革.命前17年的文艺路线基本是正确的,总结了历史的经验教训,纠正了过去提出的“文艺服从政治 、文艺从属政治”的偏颇提法 ,重申执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双百方针。

    自此,文艺,复苏。

    ……

    薛笃敏整个人就像上了发条,快五十的人了,成天在制片厂不是忙这个、就是干那个,老了老了加起班来了。

    岑兰不管他那些,她自己也忙得不行呢,教学、排练、演出,那样都少不了她。

    如今,家里的饭都是黛玉回来做了……

    但忙归忙,两人对黛玉都没放松过。

    如今行业复苏,片子也多了起来,薛爷爷周末常带黛玉去制片厂看剪片什么的,一有上镜机会,薛笃敏就让黛玉去“练胆”,也让孩子自己挣点劳务费做零花。现在不住在一起,管晓雁也不知道女儿什么时候挣外快了,黛玉的钱,她现在是摸不到了,倒是薛楚行知道一些,但他跟妹妹搞好关系都来不及呢,更不会去告密。

    而岑兰,只要不演出,她就会在家,等黛玉做完作业,就带她吊嗓子、走台步、练身段。黛玉现在小小年纪,行动之间,尽是款款之风,岑兰功不可没。

    就这样,在黛玉上学、客串、吊嗓子的日常里,时间匆匆走过。

    80年初,黛玉的婶婶梅萍,再次怀孕了。

    黛玉不由为这个孩子庆幸,来得巧,再晚可能就来不到这个世上了,毕竟ta爹可是入了党的啊!

    到九月二十五号,那封著名的倡导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的公开信就要出来了,要求党.员干部带头,以身作则。

    而其他娃娃的机会可以到82年,到那时计划生育才被列为基本国策,到82年12月写入□□,而实施时那些还在肚子里的娃娃能不能来到世上,还得看各地的执行力度……

    ……

    9月,岑兰和薛笃敏刚刚完成了他们事业上的第一次合作。

    汉东电影制片厂联合汉东京剧院,制作了彩色戏曲片《柳庄故事》,主要讲述从文.革末时柳庄私种大豆、暗中搞副业,被“割尾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成为因地制宜,自主经营典范,被当做模范,表扬、学习,帮助社员们逐渐富足的故事。

    黛玉也在里面演了一个有几句唱词的角色,也算京剧处女秀。

    这边刚刚结束,那边,梅萍家里来信,梅萍生了,一个小女儿。

    一家人连忙赶去,探望产妇和新生儿。

    薛家人到的时候,薛士弘还没从B市赶回来,梅萍的妈妈正在给梅萍炖猪蹄,猪蹄可不好得,梅萍现在天天都喝,主要是因为她没有奶水,小娃娃这几天都是喝着同村另一位产妇的奶维生。

    梅萍自己也急得不行,但这也不是急就能管用的。

    岑兰立马去镇上,拍了电报给剧团同事,请他们帮忙给找点红星奶粉。

    薛士弘请假匆匆回来,看了一眼女儿,又匆匆回到学校,25号的时候公开信出来了,薛士弘觉得他家小闺女生的真心巧。

    薛士弘走了,忙碌的薛笃敏也走了,但岑兰还留在这里帮忙照顾孩子。

    梅萍的产假有三个月,她原本打算把女儿给自己的母亲照顾,毕竟母亲务农,时间自由一些,婆婆要按点上班。而且,她在县高中教书,离母亲家比汉东省的婆婆家近,能时常看见女儿。

    但没想到,一天夜里,下起了大雨,母亲在来她家的路上摔了,骨折,让医院给正了,但只能躺着床上修养。这下子,别说自己的女儿和兄弟家的孩子,她妈连自己都要人照顾。

    于是,刚满三个月的被取名薛楚衣的娃娃,被带到了京州市奶奶家……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蛋疼小说网,免费小说,免费全本小说,好看的小说,热门小说,小说阅读网
版权所有 https://www.danten.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