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宜容便要离开庐江了,她连夜吩咐了巧娘,让她收拣行礼。等到下午的时候,便什么都准备好了。
其实按道理,她不该这般说走就走的,但此时的王氏,也确确实实顾不上她了。
昨夜宗祠事了,小王氏母女被送回吴家后,第二日清晨,宜容便听说王家老太君病倒了。昨夜里便旧疾复发,府中的府医折腾了一夜,老太君的院子里灯火通明了一整夜。到现在,王观之与妻子王柳氏,都仍然守在老太君的床榻前。
众人刚开始还猜测,是不是府里的九公主惹得老太太动怒,结果第二日吴家带了小王氏登门谢罪,却入不了门,管事的态度也一改往日的和善,众人才一下子改了口风。
一直在老太君面前颇有颜面的小王氏,居然惹得老太君与她恩断义绝了。
这一下,倒是无人再来议论宜容的。皆对倒了大霉的小王氏议论纷纷。
小王氏的夫家乃是吴家,也算是庐江的有名有姓的家族,小王氏不过一介孤女,能嫁入吴家还颇有颜面,皆是因着与老太君的情分。如今情分没了,小王氏娘家早已死绝了,还不被公婆和妯娌们磋磨。
说起小王氏的下场,府里的主子们还顾着情面,下人们却是不在乎的,将吴家人入不了门后,如何迁怒于惹恼老太君的小王氏,说的绘声绘色,就好像众人都亲眼目睹了一般。
宜容从东苑出来,出了王家大门,舆车早已备好,在门外候着。
王舒姐妹送她出了门,皆露出了不舍的神情。
其实在王家的日子,除开小王氏膈应人之外,实在是难得的平静,比起建康,远离政治中心的王家,显然过着出尘的生活。但即便这样,宜容仍是在处理完阿娘的事情后,便第一时间提出了要走。
她登上舆车,坐稳后,掀开车帘,对着窗外的王舒姐妹盈盈一笑,“阿姊们日后来建康,届时便是我尽地主之谊的时候了。”
王家姐妹虽然不舍,但仍是十分豁达,“送君千里终须一别,九妹妹,日后有缘还会相见的。”
车夫一抖手腕,抖动缰绳,催动舆车缓缓向前进。
伴随着舆车缓缓驶过青石板路面的声音,王家的宅院,在宜容眼中,渐渐变小,直至消失。终于在看不见的那一瞬,宜容心头莫名松了一口气,就好像,阿娘所有的不幸也好,所有的错过也好,都远离她而去了。
巧娘捧了茶过来,伺候着她喝了,又替她解了发髻,十指轻轻按压在宜容的发间,为她通头上的穴道。
“女郎今日晚膳想用什么?婢替您做如意面可好?前几日,阿宛出去闲逛的时候,发现有货郎买茄肉脯,到时候婢擀了细面,蒸些茄肉脯,加一勺虾酱,定是鲜香可口。”
宜容打了个哈欠,依进巧娘的怀里,颇为无聊地看着,车厢内的阿宛同珠儿正在编络子,闻言也是随口应了一句,“唔,巧娘你随意弄吧。阿宛,你这编的是何物?”
阿宛见女郎有兴致,赶忙凑了过来,一一介绍道,“婢子小时候,还在乡下的时候,见过阿娘编小鱼儿,小小一个,挂在屋檐下,意为年年有余。女郎您不是有一个双鱼佩么,婢子想着,编一个小鱼儿络子,正好与那双鱼佩相配。”
宜容将那半成品捏在手里把玩片刻,托腮一笑,夸了一句,“手真巧。这是如何做的,你教教我。”
巧娘倒是不愿自家女郎做这些,在她看来么,这些小玩意,皆是穷人家的妇人们琢磨出来的,不过是为了换个三两零碎布头。自家女郎乃是公主之尊,日后出嫁仆从无数,何必费心思学这些东西。
不过想着女郎心情不虞,好不容易提起劲儿了,巧娘就闭了嘴,不言不语继续给按头了。
舆车走了大半个月,停在了南梁郡。他们这回走的不是原来的道,不经过洛河,反倒是经过南梁郡。
南梁郡比起庐江郡,要热闹不少。不知是不是因为南梁曾经经历过战乱的缘故,南梁郡的郎君们颇有尚武之风。那时朝廷南迁,北兵南下,旁的地方倒是没遭难,南梁作为中原腹地最为发达的郡,却是首当其冲,被北兵占了数月之久。
而后如今的宜郡公,当时籍籍无名的庶族将军,一举带兵攻破南梁郡的城门,杀得北兵落荒而逃,一举夺回了南梁。
大概是因为这个缘故,比起别的地方,例如建康和庐江清河等地,南梁的风气大有不同。此处最受百姓推崇的,不是当地的士族,而是宜郡公曹缺。
就连当初攻城之日,也被南梁百姓当作节庆来纪念,南梁封地内,甚至还有宜郡公曹缺的长生庙。
宜容的舆车在此处停留了几日,因为巧娘打听到,南梁郡与安西郡的交界处,有所谓的“绿林好汉”,南梁郡的商队途经时遭了难,连车队里主人家的妻女都一并被掳去了。
巧娘一听,吓得不轻,赶忙让侍卫长去寻南梁的郡守,客栈也不愿意住了,不敢冒险,极力说服宜容住在郡守府。
结果那郡守近日丧母,家中不好待客,又不敢将宜容安排去别处,生怕守卫不够森严,让公主在自己的管辖境内出了事。思来想去,险些挠破了头皮,想破了脑袋,第二日一大早,就来请罪了。
这郡守老老实实把话说了,然后道,“下官不敢擅自做主,还请公主定夺。”
宜容其实真的无所谓住在哪里,那所谓的“绿林好汉”。也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罢了,哪里就值得如此兴师动众了。
但她身边的巧娘等人皆是吓破了胆,一听郡守家中刚好办了丧事,巧娘立即改了口,倒不是忌讳鬼神之事。巧娘一直认为,自家公主幼时痴傻,乃是失魂所导致的,民间恰好也有这般说法,所以巧娘格外忌讳这些,轻易都不让宜容往丧事之处去的。
就连那些可能动手脚的道符啊布偶人啊,皆是近不了宜容的身。
南梁郡守为难道,“那下官这就为公主安排别的住处……?”
宜容倒也不想为难他,托腮想了片刻,道,“听说宜郡公的都督府设在南梁。”
南梁郡守闻言抹了把汗,心道:那是刺史府啊!我一个小小郡守怎么敢做主?而且,他与宜郡公曾经稍有接触,多多少少知道,这位位高权重的宜郡公兼持节都督,与皇室的关系实在有些不冷不热。
但公主既然发话了,他也只有老老实实遵从。
当日,宜容就住进来持节都督府。
说起来,宜容会提出住在都督府,实际上还真的不是为了为难那郡守。曹缺虽然任持节都督,但大多时候都在建康,鲜少出建康的时候,也是因为边疆战事,或是流民起义等。所以,所谓的都督府,实际上压根是座空荡荡的府邸。
且曹缺家中无妻女,听闻传言,说是他未发迹时,曾经娶过一妻,后那女子早逝,曹缺爱慕其妻甚深,此后也一直未曾娶妻。他身边唯一亲近的,大概也就是他某次打仗归来带回的嗣子,如今的指挥佥事傅明远。
因此,曹缺的府邸最是干净不说,还清静,就譬如宜容所住的都督府,除开几个年老管事,和屋外守卫森严的府兵,连个妙龄的妾室都无。
宜容住进了持节都督府,屋外是都督府的府兵,南梁郡守还令派了士兵在府邸外守着,恨不能日日都来请安,生怕怠慢了贵人。
宜容本就是图清静,偏偏这南梁郡守这般没眼色,她见了一回,就让巧娘替她将人打发走了。
她住进都督府的第五日上,南梁郡守又来了,宜容懒得去见,就打发了巧娘去。过了一会,巧娘笑眯眯地回来回话了。
她弓着身,将宜容散着的发梳理顺,禀报着方才得来的好消息,“方才郡守大人来了,说那些子贼人嚣张不了几日了。他得了消息,说是宜郡公听闻贼人逼近南梁,已派了人来剿匪了。”
宜容随意点点头,心里没觉得惊讶。这里毕竟是宜郡公的地方,此处人人皆敬宜郡公,哪怕是为了名声,他也会派人来剿匪的。
接下来的几日,不知为何的,总是阴雨连绵。都督府大概是压根没人长住的缘故,虽然说不至于年久失修,但府邸中还真是灰突突的一片,连个能逛一逛的园子都无。
阿宛忍不住抱怨道,“这宜郡公也太随和了些,府里这般模样,也不知道修一修么?”
宜容正捏着一朵野花轻嗅,闻言好笑道,“这是空宅子,又没人来住,修得再好又有什么用?”
巧娘刚好端了热茶过来,里面煮了红糖水和薏米,正好是祛湿的。听见这话,也跟着插了一嘴,“到底是府上没有夫人的缘故,若是有夫人看着管着,这好好的府邸,必定是荒废不了的。”
对于宜郡公的家中私事,朝中似乎人人都十分感兴趣。宜容还未和亲北魏的时候,就听说过,朝中有不少人家,想将女郎嫁到曹家去,这其中,甚至不乏自降身价的士族。要知道,士族一直以与庶族联姻为耻的。可惜,当时的曹缺一直淡淡的,宜容也没听说后续。
如今看来,这位宜郡公的眼光可真够高的,丧偶十几二十年了,愣是没有哪个女郎入得了他的眼。
宜容忽然想起了自己那位姑姑,曾经心心念念想要嫁给曹缺,也不知后来如何了。
那时候,自己这位姑姑,在一次夜宴上,对曹缺一见钟情,颇有几分非君不嫁的阵势。就连父皇都有撮合的意思,当然当时的曹缺早已不是任由君主拿捏的庶族小子,三两下便不动声色回绝了帝王的试探。至于后来,宜容便不知道了,只知道,因为这事,父皇与曹缺闹得很不开心。
那次过后,正好北魏的使臣来朝,宜容被定下成了和亲的人选后,对这事便不如何上心了,也就没继续打听。
说起来,宜容之所以会和亲,多多少少还与曹缺有些关系。那时曹缺与父皇闹得很不愉快,与屹族的战事节节败退,朝廷无法,只能与北魏求和,生怕拒绝了和亲的要求,又起波澜。但是,一直战无不胜的宜郡公,为何会忽然节节败退,说起来,众人皆是心知肚明。
曹缺这是不满帝王插手他的婚事,变着法子要让帝王认输,结果父皇也硬气了一回,干脆丢个女儿出去,就是不认输。
被“炮灰”了的宜容,此时想起来,都觉得自己无辜:偏偏父皇死都死了,曹缺如今位高权重,她压根动不动不了他。
只能说,是时候未到吧。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谁又知今日位高权重的宜郡公,哪一日不会仰仗她的鼻息呢?
宜容乐观地想着,全然没想到,仰仗她的鼻息这事,倒也不是绝无可能发生的。只是理由,就不是她以为的权力更迭,而是其它荒谬至极的理由了。
……
清晨,宜容用了巧娘送来的蝉鸣稻熬得清粥,配着简简单单的茄肉脯,正用好了,巧娘替她梳发的时候,阿宛匆匆忙忙跑了进来。
气喘吁吁的,额上流了汗,跑得直喘气。
她道,“公主,外头——外头来人了。”
说罢不等宜容问,她便急急地说了,“是来剿匪的傅佥事。”
宜容纳闷:傅明远?怎么是他?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