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舍依照《千字文》编号,按照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后缀数字做为考牌编号。李流苏领到的便是洪字二十七号。参加儒童科考的大多皆是李流苏这般年纪的少年,也有些聪慧的孩童,还有些二十五六的大龄青年或连考多届不中的中年人也大有人在,考生之中大多面露紧张之色,像李流苏这般淡定的倒也不多见,仿佛与自己无关一般。
李流苏顺着号牌找到了自己的位置,题卷已在案桌上摆好,笔墨纸砚齐全,随着一声铜锣敲响,考试便正式开始。众考生纷纷开始加水磨墨,李流苏与麒麟子血脉相通,脑中瞬间便有了麒麟子的诸多关于儒学知识融汇进来。
;那些儒生估计题海都未有我精通。麒麟子骄傲道,基本上没有他不知的儒学名言,若是寻常人能活十几万年,这十四本儒经也早已熟读于心了。
县试倒也不是十分有难度,前面一张皆是些儒学名言,与李流苏在地球上做的填空题差不多,中间少几个字需让考生补上。考的便是最基础的儒学名言掌握程度,不过当今集册的儒经有十四本,光这些经典名言便有十几万条,全部记起背熟自然要花费些时日和诸多精力,大族子弟若想成才,十岁之内便要断文识字,十三四岁便基本上将那儒经已经差不多背的十有七八了。
而每年大致出现在县试题卷里的基本上皆是那些浅俗易懂的几千条儒言,所以要考取儒童,这几千条儒经名言首先要倒背如流。
对于李流苏来说这填写些缺失的部分还不是轻而易举,毕竟任何事物最大的敌人便是时间,这麒麟子传承了十几万年的记忆,早就将这些儒经全部背诵到了脑海里,此番真是随意摘取,缺啥补啥。不多久,李流苏便将第一张全部写完。此时整个考场鸦雀无声,其他考生仍在奋笔疾书,有的则抓耳挠腮的寻思着答案,书到用时方恨少。几名监考官来回走动察看考场情况,如若一旦发现舞弊,那便是重罪。
大华对于科考舞弊的惩罚极严,若是考生舞弊,一旦发现,终身禁考,还得领一百板子,寻常人自然几月都下不了床。若是监考者泄题或者帮助舞弊,立即革去公职,轻则监禁三年,重则边境充军,三代皆不许再参加科考。所以代价极大,自然舞弊之事不多。
其他考生仍在抓头挠腮,奋笔疾书,只有李流苏早已将上卷全部答完,一字不差,不时的打着哈哈无聊的坐在那里,稍后再做下卷,否则便会更加无聊。
午时,便有专人发放些素卷饼充饥,自然是怕这些考生吃坏肚子,便用简单干净的食材而做。如若答题乏了,也可小憩一会。
县试分为上下两卷,上卷便是填写些著名儒学名言所缺的那部分,考的是记忆。下卷是文章,不过童生的文章不会太深奥。这次的点题是仁,义,礼,智,孝,信,勇,选一字为主题写明若成国之栋梁需要哪个品行最为重要。这题答案较为开阔,这些皆是儒门思想的要领,自然皆有道理,主要便是看文章中有多少名言可以引证。
渐渐的麒麟子传来了诸多引经据典的字句组合成的篇章传入脑海,这县试文章主要便是让考生们引经据典皆可,多引用圣人之言,语句通顺,题意鲜明,便能过关。李流苏脑海中闪过诸多篇章,皆是属于中上水平,总之过个县试应该问题不大,随意找了篇还行的,照着抄写,便答好了下卷。
此时,每个纵列皆有白光冒起,便是文气显现所产生。不过在场的也皆是白身,文气自然未能显现出多少,县试之中文气高者一般也就七八升文气。不过大多人皆是黯淡无光。能显现文气的此次科考取个儒童基本不在话下。
此时几名主考官与副考官皆会下场走动,观望一下今年的考生水平如何,可有文气破斗的白身,如若有了,总会格外注意。
渐渐的便开始有考生完成了文章,第一个完成的是个八岁的孩童,被誉为泽城第一神童的江满仓。三岁习字,五岁通读十四本儒经,八岁时已倒背如流,江满仓率先从号舍中走了出来,十分淡定,对于他来说这县试自然没有多大难度。引起了几名考官赞赏的目光,天才通常比较引人注目。
而后又有几名完卷的考生走号舍中走出,李流苏其实早已答完,不过不想引人注目,等差不多有几十人出来以后,李流苏才交了考卷,走了出来,此时已是黄昏,离科考结束还有一个时辰。伸了伸懒腰,整个考场应该属他最轻松了,因为答题的其实是个古兽,自己不过是个代笔的而已。
叶妙与柳嫣早就开始张望着,等待李流苏出来。
;李兄
;流苏哥哥
两道熟悉的声音传入耳中,李流苏挥了挥手,从考院中走了出来,神采奕奕。
;怎样,叶妙关切的问道,不过她相信凭着李流苏的才学答此区区县试应该问题不大。
;还行。李流苏得意的笑了笑,抱起小柳嫣:;怎么,肚子饿不饿啊。
;饿死了。小柳嫣揉了揉肚子。
;不过为了流苏哥哥,任何等待都是值得的。
;呦,还挺会拍马屁。李流苏捏住了小柳嫣的小脸蛋道:;说,跟谁学的,嘴这么甜,又让大小姐给你买了几串糖葫芦。
见被李流苏识破,小柳嫣调皮的吐了吐舌头,今日可是吃了不少糖葫芦。
;今年这儒童第一不出所料应该便是那个江满仓小神童了。叶妙说起江满仓满是羡慕之意,若是自家弟弟有人一半才学便够了,可是那不争气的小家伙如今肚子里加起来也超不过一百句儒学名言,再过几年也是要参加儒童科考的,到时不知如何交代了。
此时,两侧皆是传来嘘寒问暖之声,自然是陪考之人在关心出来的考生。还有些未出来的,外面之人皆是望眼欲穿。有衣着华丽的商贾,有乌纱官袍的官员,有佝偻身体的老者,有满面风尘的农户,可怜天下父母心。李流苏忽然想到当年高考出来时候父母也是这种期盼的眼神,苦涩的笑了笑。
三人上了马车,缓缓驶回叶府。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