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就多谢伯母和姑娘了。”
凌夭夭笑眯眯的:“不用谢不用谢!”
待喻宏朗走后,凌夭夭就把文书找出来仔细翻看。
有了文书,这三十亩地就都是凌家的了。
地有了,那么播种之类的农事也该提上日程,只是那么多地,就算招了佃户,怕也显得分散不好管理。
第二天正好是王家送庄稼来的日子。
这月是农忙月,也是王家最高兴的时候。
既要抓紧送粪犁地,备播小麦,又夹带收秋,是秋季最忙的时候了,但都说:“一年辛勤在于秋,粮不入屋不算收”,哪怕是忙碌,也是大丰收的好日子。
况且自从王大娘在工坊做活,一家人的生活也更好了。
“王叔,这一波收成如何?”凌夭夭笑着问。
王大叔古铜色的脸马上就笑出了褶皱,“收成可好了!我也打听过附近佃户的收成,我们这地比人家多收了半成呢!且我们种的东西都长得又大又水灵!”
凌夭夭笑着点头,“都是王叔你们照顾得仔细。”
“我觉得也是姑娘买的种子好,我们家以前也种过地,虽然比别人家的长得好,也没这么明显的差距!”王大郎嘿嘿笑。
王大叔瞪眼这个瞎说大实话的傻儿子,尴尬道:“姑娘送来的那些确实比别家的好……”
说笑几句,凌夭夭弯起眼,“其实我今日还有一件事想问王叔。”
“姑娘尽管说!”
凌夭夭道:“我家在樊迭村买了三十亩田地,正想招佃户,那边离得远,自然是招本村的好,我对那边也不熟悉,这不是想着再找一个庄头帮着管一管田地和佃户,便想问问王叔有没有兴趣过去?”
“三十亩?!”王大叔震惊道。
他初接东家的那几亩地时,这一家人还是穷苦着呢,除了那几亩地,只有一个弱书生还可支应门庭。
可一转眼,东家发达了,过去他没那么大的感受,这会儿知道东家居然买了这么多田!
对庄稼人来说,手里有地和有商铺时不一样的概念。
“我当然可以去了,现在山脚的地里有我家这两小子,其实也是足够了的!我去完全没问题!”
凌夭夭之所以选王大叔,而不是两个年轻力壮的,也是经过了深思熟虑。
王大叔的年纪毕竟大一些,虽说现在干活也爽利,毕竟岁数已经摆着了,不好一只下地干活,而且年纪大一些见多识广,也不容易被佃户哄骗,再有就是他憨厚直爽,不会做欺上瞒下的事情。
“其实那边也不需要王叔下地干活,也就是替我掌掌眼,免得庄稼出了什么差错。”凌夭夭说道,“我再按月给王叔送月钱,一个月一贯五百钱。到时候就让人在田地边盖个木屋,再去郭阿伯那里抱几只狼狗,对了,可能需要养只猫儿,免得被老鼠吃了庄稼。”
说起养猫,这也是最近兰氏同她说的一个事儿。
乡下地方老鼠多,两个工厂也常见老鼠的踪迹,虽然厂里很注意密封和保持干净,但就怕老鼠的破坏力太强,脏了他们的货。
既是要买猫捉鼠,干脆家里厂里店里和地里都买一只狸花猫,养着能少了老鼠,又能解闷。
王大叔听着也是十分向往。
凌夭夭讪笑道:“只是这样,王叔就得和婶子大哥们分开住了。”
“这算啥!姑娘放心,我一定把地给你们看好了!”王大叔哈哈笑。
他们这些讨生活的,和家人分别是常事,又不是黏黏糊糊的小夫妻,哪会在意这些?
和王大叔谈好后,凌夭夭就将那三十亩地交给他来管,但她也不会完全放手。
需知用人还得时常查问,以防人心多变,或是出了差错而自己一无所知。
如今凌家不同以往,有了财势地位,更得小心谨慎。
凌恒升考中举子,是荣耀,也是一个负担。
还是那些话,总之不能让和自己沾边的人有任何欺上瞒下仗势欺人之类的动机和苗头,否则凌家便会大难临头。
这都是她心里考虑的事儿了。
听说凌夭夭准备买猫,凌蓁蓁激动得不行,缠着想一起去。
凌夭夭:“你还得听课呢!上次秦妈妈让你学的诗词都读完了吗?”
养猫狗的地方多脏乱,而且牲畜多了难免难以控制,凌夭夭不想小丫头跟去,万一被吓到了怎么办?
“读完了!”凌蓁蓁脆生生道。
“读完了?那你知道那诗词讲的什么意思吗?”凌夭夭故意板着脸问。
这时候的女子不参与科考,但腹有诗书气自华,念过书的人总是给人不一样的感觉。
即使凌蓁蓁学习琴艺绘画,这些东西并不能算得什么,需知一些勾栏瓦舍讨生活的多会学这些讨好男人。
但学识就不一样了,有学问的人,总是让人高看一眼。
凌蓁蓁嘿嘿笑:“若是我答上来了,姐姐就带我一起去看猫吗?”
“你先答了再说。”
凌蓁蓁便站直了身子,摇头晃脑地:“人生急当首务者,莫大于孝悌,故人事亲事长,必要尽其孝悌。孝悌乃一件大事。其次一等,多见天下之事,以广其所知,多闻古今之理,以广其所学。”①
凌夭夭逗笑了,轻轻点着她的脑门:“装模作样!叫秦妈妈看见定要罚你!”
“秦妈妈才不会呢!”凌蓁蓁抱住姐姐的胳膊,摇了摇,“那姐姐带我去嘛……小黄最近老往外跑,而且它越长越大,娘亲和秦妈妈不许我跟它玩儿,若是抱只小猫儿,那就不怕她挠我了!”
“好了好了,带你带你,可你得听话啊,不许乱跑。”
凌夭夭没办法,只能答应了,说道:“小猫挠人也厉害,我看看有没有鸟儿兔子之类的,给你买一只,这就不怕了。”
“好!”
姐妹俩商量好,凌夭夭带着小丫头去和秦妈妈请假。
秦妈妈倒是很好说话:“好得很,二位姑娘自去玩,老婆子我也正好躲个懒。”
“我给妈妈带糖炒栗子!”凌蓁蓁乖乖道。
秦妈妈哈哈笑起来:“好嘞!”
两个闺女出门,凌宋氏不太放心:“你们小心些,要不叫阿河陪你们去?”
①引自《三字经》: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