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听就是假话,要说揍一顿还可信些。
;看来没吓到,说的是收拾你,你自己小心点。然后又转向柴哲威,;你的赏赐很快就会下来,具体是什么我就不清楚了。
说曹操曹操到,茱茱笑眯眯看着三人,先施了一礼,;县侯,走吧,陛下有请。
;就请我一人?
茱茱一动不动,也不说话,算是默认。
;你们先等着我,一会就回来。
又是御书房,行完礼,武义等着他收拾。
;人是你杀的?还是薛礼杀的?看着很随意的一问,怎么回答就有讲究了。
;陛下觉得谁杀比较好?
李世民一愣,还来个反问,;我看像你杀的,信不信把你拉出去喂狗。
;薛礼哪有胆子,我干的,你都不知道他做了多少恶事,真是人神共愤,遇到我就是给他个痛快,要是遇到陛下,定将他碎尸万段,然后拉出去喂狗。
;溜须拍马,那我是不是还得奖励你。
;不用,身为大唐勋贵,都是应该的。
李世民指着武义笑了笑,;明算增加录取人数这件事你知道吧,这些人都放在泾阳培养,平阳已经答应了,你有意见吗?
;没有,绝对没有,别说一百人,就是一万人,我也养了。先把这事混过去再说,学子那就不是负担,反正钱多,不在乎那点开销。
;那就一万人。
;开玩笑的武义傻乐,一万人他可养不起,吃喝拉撒,还得给工钱,一年几百万贯,他可拿不出来。
;君无戏言,怎么?你打算欺君?
哎呀我去,这帽子扣的,;有心无力。
李世民想了想:;也不为难你,就一千人,先收一千学子,不用给工钱,被录取的再付工钱。
;我给?他们是朝廷官员,这不合适吧?
李世民眼睛一瞪:;没帮你吗?他们在泾阳也是帮你干活,怎么?你有意见?
;没有,武义硬着头皮接下,用现在的眼观看,应该是好事,只不过这里有个问题,钱是泾阳出,培养完就成了朝廷的官员,真做出好东西,算谁的?工部绝不会放过,;那个陛下,如果出了成果,算谁的?
;这种事你去找工部商量,不用问我,降州的事,魏征虽然没查到你,不过该有的惩罚不能少,就罚你禁足三年,以示惩戒。
一副理所当然的样子,看着就恶心,都答应培养学子了,还罚三年?
;陛下,三年?这就过分了,三个月还差不多。
;少了?要不五年?
;不是,武义想哭的心都有,不带这么欺负人的,;有点多,三年不能出府是不是多了点。
李世民看着这个敢跟自己讨价还价的小子就想笑。
;你这么一说还真是?
;是吧?三个月怎么样?
李世民似笑非笑的看着武义,把人看的直发毛,;不得出长安三十里,发现就砍头,滚吧。
这个数字是有讲究的,长安到泾阳正好三十里,也就是说,只要在长安周边都没事,其实也不算惩罚。
大唐的距离单位;里和现在不同大概是一半左右。
出了御书房,武义的心总算放下了,一千人也不算什么大事,先把书院扩建,然后再说,毕竟泾阳是姐姐的,她都答应了,自己也无权反对。
当他看到柴哲威和李承乾,气就不打一处来,都不为自己担心?这有吃有喝的,也不知道等等自己。
;你们过分了,有好东西都不知道等等我。
李承乾笑到:;这些水果你经常吃的好吗,怎么样?什么处罚?
;我受处罚你很开心吗?太没良心。武义把事情说了一遍,顺便吹嘘一下自己。
柴哲威:;你的话都不可信,陛下能求你?
李承乾:;他的话你反过来理解就行,不过提醒你一下,工部尚书很难缠,你自求多福。
切,难缠,武义还真不怕,除了李世民和姐姐李秀宁,他还真没怕过谁,其实是畏惧李世民,动不动就砍头,这谁受得了。
;反正没事,现在就去工部,会会传说中的阎王爷。
武义三人无所畏惧的来到工部,其实不远,都在皇城里。
跟着李承乾的好处就是别人见了他都要行礼,包括工部尚书阎立德。
;太子过来是?
李承乾指了指武义,;他有事。
;阎相可能不知我的来意,其实是陛下的意思,商量一下泾阳官员创造成果的归属问题。
阎立德:;这还需要商量?你都说是朝廷官员,那当然归朝廷啊。
武义很想给自己一嘴巴,上来就被抓住漏洞,;那官员的开销也应该是朝廷负责。
阎立德笑了笑,;这里是工部,这个问题你得找户部,武尚书你们熟悉,我就不给你介绍了。
这责任推得妙,;好,那就说工部的事,他们都是朝廷官员,那么办公的地点呢?谁培养?
;这你找陛下。
;陛下说找你。
;这样啊,我们商量一下,稍坐片刻。
阎立德走了,这事太子和柴哲威都插不上嘴,跟他们也没关系,不过不妨碍他们调侃。
柴哲威:;这个阎尚书和传言不太一样,也挺好说话。
李承乾笑着,没说这个问题,而是提议先回去。
武义:;怎么?今天商量不出结果?
;别的没什么,你这是和工部抢东西,一直拖着都有可能,算了,走吧。
算了?什么都自己出,成果也不是自己的,这太过分了,武义随手拉住一个小吏,;你告诉阎尚书,成果我要一半,另一半给工部,他要是不同意我就不干了。
;我们走,还没出门,阎王爷就来了,;我同意了,不过其它的我可不管。
武义点点头,这已经很好了,能在阎王爷这里扣出一半,绝对可以。
其实两人想的问题是不同的,对于阎尚书,什么都不用自己操心,直接接手可用的官员,万一有成果,工部拿一半,这种天生掉馅饼的好事哪里去找,所以答应的很痛快。
而对于武义来说,这是一次机会,算学大力发展的机会,不是钱能衡量的,即使工部全拿走,他也不会放弃,现在能收一半也不错,这里武义没提学子,官员能有多少?大部分是这些普通的学子,他们才是生力军,将来的主力。
李承乾看着武义:;你看起来没觉得吃亏,有什么是我不知道的?别说没有,你就不是一个吃亏的人。
;一千学子,录取一百人,剩下九百呢?现在只是开始,将来会有多少人?做什么事都讲究前期投入,天上不会掉馅饼,如果真有,猜猜是什么?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