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尽碰好事

小说:大魏春 作者:眀志
    出了八石库,李承志正准备走,看到旁边的一间库房里,几个道人道童正往外搬着东西。    一大摞一大摞的黄纸,白纸,还有写满字的竹笺、帛巾,以及几箱煤。    看他好奇,知客道士解释道:“化雪初睛,山上有些潮,今日日头正好,就拿出晒一晒……”    李承志有些疑惑。    白纸,黄纸,以及那竹笺,帛书都好说,但这煤又是怎么回事?    太平观的煤这么金贵的么?    怎么见李家的庄子里都是随意堆放的,下雪了也不见盖一下?    “怎么把石炭(煤)和书简放在一起?”    石炭?    知客道士惊讶的看了他一眼,满脸的古怪,好像在强忍着笑。    李松的脸也涨的通红,心想郎君神仙般的人物,不应该这么没见识啊?    他忍了又忍,最终还是不想让道士看了笑话,轻声提醒道:“郎君,那是石墨……寇天师去除三张伪法,拼弃陋习,教中信徒再不敬奉米粮、帛绢,甚至是牛羊奴婢……不论穷富,每位每年只需供纸三十张,笔一管,墨一挺……这些石墨,便是信徒敬奉的,专用塑像绘彩,或调制颜料……”    李承志恍然大悟,原来是石墨。    自己竟忘了,松烟墨和油烟墨没发明出来之前,就是用这东西研墨的。    一时不察,倒闹出了笑话……    不过这东西可不止用来研墨这一种用处,拿来炼钢也是极好的……    嗯,炼钢?    “哗”的一声,脑子里像是有什么东西炸开一样,李承志震的浑身僵硬,呆如木鸡。    自己想什么来着?    之前想到炼钢锻甲的时候,都不是已想好要用坩埚的吗?    当时还想着最好到哪里找点石墨,印像中,周边的武威、张掖、天水都有这东西,诸存量好像还很大。    就是离的有些远,天寒地冻跑这么远的路委实不方便,再者石墨这东西不常用,所以自己印象不深,只记的大致的地点,根本不知道埋的有多深,好不好采,最后便打消了念头。    主要也是因为华亭的陶土、坩泥天下一绝,极耐高温,元明时期的华亭安口窑还是六大民窑之一,不少青花瓷就是从安口庶烧出去的,所以就想着如果找不到石墨,问题应该也不大。    但既然能多一层保障,为什么不用?    至少不用担心温度太高,钢水没炼化,把坩埚倒先给烧炸了……    哈哈哈,这太平观简直是自己福地啊,尽碰好事?    李承志就像个神经病一样,呵呵呵的笑了起来。    知客道士一脸诡异的表情:刚刚还跟傻了一样,转眼间,又跟疯了一样,自顾自的笑了起来?    这李家郎君怎么这般古怪?    李松倒是早习惯了,动不动就能见到李承志的这种模样。    但今天可不是在家里……    没等李松提醒,李承志自己就停了下来。    他略显激动的问道:“不知这石墨好不好找?”    郎君要这东西做什么用?    李松转着念头,老老实实的回道:“泾州城和安定城多的是,但此逢乱起,怕是不好买……庄子里肯定没这东西,但家中有子弟问学的族人家里,或许有一些的……”    或许?    万一没有怎么办?    李承志顿时换上一张笑脸,热情的问道:“敢问道长,能否将这石墨匀给我李家一箱,等乱事平了,定加倍奉还!”    那一箱至少有七八十斤,造一百个坩埚也够了……    李家郎君要这东西做什么?    知客道人心里古怪,却也没多问,大方的回道:“几箱石墨而已,何至于让郎君奉还?左右天冷,也无需要添彩补色的神尊,郎君只管全拿去便是……”    哈哈哈,那我就不客气了。    即便造坩埚用不完,还可以用来起高炉。    掺了石墨的粘土烧出来的耐火砖,不要太耐烧……    李承志当即就问道士借了几个口袋,让李松带几个甲卒将石墨装好,驮到了马背上。    若说硫磺是早就谋算好的,这石墨就凭的是运气了。    李承志不是一般的高兴,若不是怕露痕迹,他都想把身上的那块玉解下来送给知客道士。    问了姓名,说是姓张,再一算字辈,又是个门阀子弟。    要是再往下算,肯定拐不了几道弯,就能拉上亲戚关系……    ……    好处捞了不上,但时间却没过去多少。    上一趟山委实不轻松,李承志便决定,抓紧时间再去一趟南峰。    一是要计划好,叛军攻来时,山下的民户如何安置。    二则是,李承志在考察,把炼钢锻甲的地方放在哪里合适。    肯定不能放下山下,不然贼人一来,搬都来不及搬。    要说方便,肯定是南峰最合适:毕竟场地都是现成的,路也是现成的。    要说保密性,那肯定就是北峰了。    毕竟杳无人烟,到离开的时候,销毁起痕迹来也比较方便,一把火烧了就完事。    但麻烦的是,要先修整山路,平缮场地,甚至还要修建民户和铁匠栖身的房舍。    人力倒是够,就是有些费时间……    李承志决定看过之后再说。    冻过的山路被开出了一半,车不好走,但骑马是没问题的。    用了大概半个时辰,跨过约有半里长,十丈深的峡谷,李承志从中峰到了南峰。    山上的僧人早被一清而空,无论僧官、和尚,还是僧户,全被撵到了山下的僧庄里,此时的昭玄寺,只有李松留下的二十士卒在看守。    值钱的、能吃的,只要是能拿的动的东西,早被僧民一抢而空,所以昭玄寺基本上已经没有可偷的东西了。    这二十个兵卒是李松怕有人趁夜上山放火,才留下来的。    离山顶还有三十丈左右的地方,路就成了石阶,倒是有专供马车行走的辙道,但辙道里有冰,怕马失蹄,所有人便下了马,开始步行。    踩着阶梯,踏进昭玄寺的山门,李承志先看到了一樽佛像。    足有两丈高,面目慈详,迎风而立。    只看那一双耳朵就知道,这是佛祖无疑。    应该是好多天没有清扫,落了不少灰尘,有些地方还被磕碰过,露出了红泥。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蛋疼小说网,免费小说,免费全本小说,好看的小说,热门小说,小说阅读网
版权所有 https://www.danten.net All Rights Reserved